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諸葛亮臨終前給阿斗留下什么遺言?讀後令人心酸,令人起敬
諸葛亮臨終前給阿斗留下什么遺言?讀後令人心酸,令人起敬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生平第五次以「 ”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為政治目標的伐魏戰爭。連年的征戰,終致積勞成疾,身體極度虛弱的諸葛亮深感將不久於人世,主動向蜀漢後主劉禪上表,史稱《自表後主》(亦稱《臨終遺表》)。此後不久,諸葛亮就在五丈原兵營去世。其原文寫道: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見中華書局《諸葛亮集》)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自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26歲時受三顧茅廬之約出山輔佐劉備,到公元234年病逝,諸葛亮侍奉蜀漢兩朝君主,終生被君主尊重信賴有加。從隆重對策到連吳抗曹,從取益州、定西川、建蜀漢到與魏吳三分天下,從出任丞相勵精圖治、富民強軍到五次領兵北伐,27年間諸葛亮在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科技、文學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躋身古代名相之列,成為後世讀書人和士大夫建功立業、治世安民的精神楷模。一介布衣書生諸葛亮何以能夠創造如此輝煌功業?從《自表後主》一文中,或許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自表後主》全文分兩部分,前部分表達自己的忠心和對後主劉禪的期望。後一部分實際是自己的財產報告表,可分為四層意思。首先,講自己追隨劉備轉戰時,生活費用來源和經濟狀況;其次,說明現有家產和家庭生活狀況;第三,追敘他出征在外期間的收入和開銷;最後,表達自己對財產的態度和對朝廷的赤誠。《自表後主》不是一般表文,其內容實質是諸葛亮的個人財產情況報告。
全文清楚地表明:無論是在朝任官,還是在外領軍作戰,其收入完全來自朝廷俸祿,自己沒有其他斂財門路;家人也是自食其力,不會靠他的蔭庇獲利。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死後,劉禪命人到其家中檢查,果然與表中自述一致。在封妻蔭子、光耀門楣觀念盛行的東漢末年,諸葛亮敢於自願如實公開自己的個人財產,在當時屬更古未有,在今天看來依然令人肅然起敬。
《自表後主》全文將諸葛亮清廉簡朴,坦盪無私,秉公用權,一心為國為民的做人為官准則,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是緣於畢生清廉無私,將全部精力和智慧傾注於富民強軍、興復漢室的遠大人生理想之中,才鍛造出高尚情操和不朽人生功業,贏得君主的信賴,贏得歷史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一顆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一份清廉之操守,無疑是諸葛亮建功立業的生動注腳,令人肅然起敬
見賢思齊,《自表後主》猶如是做人為官的一面鏡子。
相关文章
- 诸葛亮留给刘禅的遗言 盘点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刘备的遗言最失败!
- 悲痛欲绝的悲痛是什么意思 刘封死前留下的遗言是什么?刘备悲痛欲绝,刘禅却心中窃喜
- 诸葛亮葬在哪个地方 诸葛亮为何要遗言秘葬自己
- 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刘备给诸葛亮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为何他要说出这一句话呢
- 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赵云死后留下的一句遗言令诸葛亮羞愧,他到底说了什么
- 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諸葛亮最後一計:為防司馬氏掘墓 遺言秘葬自己
- 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諸葛亮遺言要求他的棺材往南走,繩斷便葬,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 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说明什么 諸葛亮死前遺言:要4人擡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原來有這樣天機
-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三条遗嘱,分别说了什么?
- 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做的事 诸葛亮遗言到底说了什么?诸葛亮后悔跟着刘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