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普丁国家 普丁为何成为俄罗斯第一铁血硬汉?有什么渊源呢

火烧 2021-12-31 06:37:41 1202
普丁为何成为俄罗斯第一铁血硬汉?有什么渊源呢 一个人成名以后,好事者通常会追究他的祖宗八代,从血缘出身上考证其成功的必然性。普丁也过去遭遇过这样的趣事。2000年初,当普丁正在准备总统大选时,摩尔多瓦

普丁为何成为俄罗斯第一铁血硬汉?有什么渊源呢  

一个人成名以后,好事者通常会追究他的祖宗八代,从血缘出身上考证其成功的必然性。普丁也过去遭遇过这样的趣事。

2000年初,当普丁正在准备总统大选时,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报纸《独立摩尔多瓦》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普丁是我们摩尔多瓦人》。摩尔多瓦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一个小国,历史上过去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1940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独立,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其中超过六成是摩尔多瓦人。该报称,摩尔多瓦历史学家维克托·安东研究了普丁家族的族谱。他说,普丁的祖先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弗拉德·普丁内,「普丁内」在俄文的意思是「圆桶」。一次普丁内的主人在帐篷和彼得大帝谈话,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丁内闻讯与刺客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力擒杀手救了彼得大帝和摩尔多瓦大公。彼得大帝得知普丁内的名字之后笑了,建议他更名为普丁,并且留这名卫兵在自个身边,还封他为上尉,赏了一块封地,这个地方就叫普丁诺。后来弗拉德·普丁和一位俄国姑娘结婚生子,他的后代一直住在圣彼得堡,这就是普丁的家世。《今日报》说「相信不相信这段历史,是普丁自个的事,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家世,特别是普丁的名字因此和彼得大帝有了联络。」

普丁国家 普丁为何成为俄罗斯第一铁血硬汉?有什么渊源呢

对于这段有趣的家史,普丁本人是否相信人们不得而知。但是,记忆起自个的童年,普丁总也不忘强调自个是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

普丁的家乡——圣彼得堡是一座位于涅瓦河畔的历史古城。17世纪末,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长期征战,俄罗斯人终于在波罗的海沿岸夺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1703年,在这片刚刚占领不久的土地上,彼得大帝亲自领导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就是圣彼得堡的前身——彼得保罗要塞。1712年彼得大帝不顾众人反对将俄罗斯首都迁到了此处,并将其命名为圣彼得堡。从那年至1918年,在长达206年的时间里,圣彼得堡一直都是俄罗斯大帝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圣彼得堡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改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去世后,改为列宁格勒,到1991年再改回圣彼得堡。普丁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里,因此在叙述普丁早年生活的时候,我们仍用列宁格勒的名字。

普丁的爷爷是位技艺精湛的名厨,且有不同寻常的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到莫斯科郊区哥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他又被调往斯大林的一个别墅,在那里工作了非常长时间。退休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又当了好多年厨师。普丁12岁之前,即他的爷爷逝世之前,曾多次到这个休养所小住,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非常多幸福的时光。

1952年10月7日,普丁出生在列宁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他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大杂院里度过的。普丁出生时,他的父母已41岁,结婚已24年了,所以普丁被称为「迟来的孩子」。作为家里的「独苗」,普丁自幼就被全家人疼爱有加。

据普丁自个讲,他父母的结合主要是出于爱情。另外,父亲非常快就要应征人伍,为了彼此有个保证,所以非常快就结婚了。婚后第四年,普丁的父母移居列宁格勒,住在城郊。妈妈进工厂上班,父亲则继续在潜艇部队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老普丁在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期间,响应号召,再次到前线参战,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后来他腿上还一直带着榴弹的碎片,天气不好的时候,连走路都非常困难。

普丁的两个哥哥都在围困中死去。普丁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从小就将大人所讲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情景印在脑海里了,尽管战争只是他出生十几年前的事。双亲怀念两个在战时夭折的儿子的情景也使普丁终身难忘。这种由家庭成员的牺牲和城市创伤的感受而形成的观念,其效果是抽象、枯燥的政治教育所无法达到的。这样的家庭背景,使普丁非常自然地接受了苏联的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正是他作为总统提倡的俄国精神之一。

非常多年以后,在政坛崭露头角的普丁记忆起自个的童年和家庭仍然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感:「我的家就是我的一座堡垒。可以说,这是我最大的优势。当时虽然我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非常显然,在父母心目中,最为珍贵的就是我。所以,纵然我口头上什么也不说,但只消看看周围,我就有充分理由以为,自个所处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对我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很重要!早在上小学时我就想,将来上了大学,我大概不会尽力去炫耀我父母都是工人,妈妈甚至还做过杂工。我过去想,假如在大学一年级我能说父亲是教授就更好了,妈妈就算是副教授呢。我不刻意强调父母的工种,但我从不因为他们的职业而感到羞愧。我一向敬重他们,一向和他们非常亲近。我清楚地晓得,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我的。我也清楚地晓得,作为普通人,父母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生活得更好。正是有了他们,我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对于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来讲,小时候打架是常事。至于打架的原因,也无外乎小孩子们那些芝麻大点的事,普丁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并不是寻衅滋事的小流氓,而是大杂院里一帮调皮的孩子。说是打架,也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推推搡搡、动动拳头,从未用过卑鄙和凶残的手段。

普丁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不可以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普丁记忆时提到:「当时我感到非常委屈。打我的那小子看上去是个瘦猴。不过,我非常快便明白了,他年岁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得多。对我来讲,这件事不啻是街头「大学校」给我上的非常重要的一课,由此使我得到一次获益匪浅的教训」。

「我从这一教训中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首先,是我做的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而我却非常粗鲁地把他给顶了回去,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实际上,我这样欺负人家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当场就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第二,假如当时站在我面前的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或许我就不会对他这样粗暴了。因为这孩子一眼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觉得可以对他撒野。但等我吃了苦头以后,我才明白,不论对谁都不可以这样做,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有「示范意义」的教训!

第三,我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我对错与否,只要能进行还击,就都应该是强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没给我任何还击的希望。根本就没有希望!

第四,我应当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该进行回击。瞬间!

总的来讲,我打架,并没有什么鲁莽和过火的举动。不过,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假如你想要成为胜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都要咬牙坚持毕竟。」

此外,普丁还明确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以轻易卷入冲突。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假定无路可退,因而必须斗争毕竟。原则上说,这一公认的准则是此后克格勃教给他的,但早在孩提时代他在多次打架中对此就已烂熟于胸了。

此后,在克格勃的工作中,普丁还掌握了另外一条准则:假如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应当随意恫吓别人。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才须掏出手枪。小时候在街头需用拳头明确他与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时,他就是这样做的。一旦你下决心打这一架,那你就要坚持到最后。换句话说,不打则已,打则必赢!

在童年时代就能够悟出这样的道理,并把它作为自个生活和工作的准则,无疑和普丁聪颖的天资、坚强的个性有关。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普丁才能够在俄罗斯政坛上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受人爱戴的总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