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玄奘大师评价 與玄奘大師同事 與實叉難陀同譯 武后聽其金獅妙喻而開悟

火烧 2022-10-17 12:08:32 1063
與玄奘大師同事 與實叉難陀同譯 武后聽其金獅妙喻而開悟 法性虛空廓無涯而超視聽,智慧大海深無極而抗思議。眇眇玄猷,名言罕尋其際,茫茫素范,相見靡究其源。誰能徹悟如斯,窮其涯際,唐時康居國人,有位行者康
玄奘大师评价 與玄奘大師同事 與實叉難陀同譯 武后聽其金獅妙喻而開悟

與玄奘大師同事 與實叉難陀同譯 武后聽其金獅妙喻而開悟  

法性虛空廓無涯而超視聽,
智慧大海深無極而抗思議。
眇眇玄猷,名言罕尋其際,
茫茫素范,相見靡究其源。
誰能徹悟如斯,窮其涯際,唐時康居國人,有位行者康法藏,集華嚴之大成,武則天皇帝賜號賢首。
法藏大師生於643年,母夢吞日光而懷孕,出生於長安。法藏師從小智能絕倫,十六歲時,在陝西法門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燒一指,以表示對佛教奉獻的虔誠。十七歲求法,入太白山過雲水生涯,居恆誦持華嚴經。
智儼和上講華嚴於雲華寺,法藏聽講後,就歸投在他的門下,執弟子禮,深入華嚴於雲華寺,二十五歲時,智儼師圓寂時留下遺言:「法藏用意華嚴,可紹隆大法,應使出家。」
時值武則天皇后廣值福田,建太原寺,受道成等諸大德連狀薦舉,法藏隨奉命出家,削法於太原寺,並詔為主持。後來武后賜號賢首。賢首在太原寺講華嚴,聽者如雲,摩肩接踵。
法藏曾參加玄奘大師主持的譯經工作,後來與玄奘意見不合而出譯場,建立起了自己的華嚴宗。法藏大師在宣講五十卷的《華嚴經》時,發現經文有所闕漏,便將闕漏處一一補上,補足晉譯《華嚴》的缺分,就成了如今仍在流傳的《六十華嚴》。
後來武則天皇帝聽說西域有梵文《華嚴》全本,便派遣使者前往于闐國取經,由實叉難陀三藏重新翻譯,即現在通行的新譯本《八十華嚴》,法藏大師協助喜學翻譯,並在義凈大師譯場任證義。
當《八十華嚴》翻譯完成後,武則天就批上著名的四句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至今作為經首偈,一字不能易。
法藏大師多弘大法於宮廷,一生宣講《華嚴》三十餘遍,每有瑞應,尤其善用實物譬喻。則天皇帝聽講天帝網義、六相、十玄等意旨,不能領悟義理,茫昧未明。師因取列長生殿前金獅子為喻,成就名篇《金師子章》,由小到大,層層透析,精微入妙,說明法界重重無盡緣起,解說法界構造,世界緣起,武后聽後欣然了悟,豁然開解。
師善巧化誘,曾為理解力遲鈍學者, 廣設善巧,取銅鑒十面八方,上下各一,取十面鏡子,分列於八方,上下亦各置一面,相距一丈餘,面面相對;中間安置一尊佛像,並燃一火蠋照之。於是交光互影,重重無盡。學者因而能明白「剎海涉入無盡」的意義,眾人因此皆能理解華嚴無盡的深理。
七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法藏大師古稀之年,預知時至,於西京大薦福寺吉祥而逝。
法藏大師一生歲月,歷經唐高宗、則天女皇、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受五帝敬重,為五帝門師,禮遇有加,王臣並皆禮事。大師猶著糞掃衣,禪悅粗食,惟以戒忍自守,弘法利生為務。
師攝取了杜順大師的《法界觀門》、《五教止觀》等實踐法門,並以《華嚴經》為骨幹,融合智儼大師的《搜玄記》,完成了華嚴教理的組織系統,著作豐富,如《華嚴經探玄記》、《華嚴經文義綱目》、《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華嚴經旨歸》、《華嚴經義海百門》、《華嚴五教章》、《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大乘起信論義記》、《入楞伽心玄義》等三四十種之多.
因而華嚴宗到了法藏大師的時候,完成了自家教觀雙門圓滿的架構,華嚴宗由於大師弘揚,而集其大成,因此華嚴宗又稱為賢首宗,一千多年來代有承續,影響後世,至今不絕!正如賢首所言:
浩浩鏗鋐,隔思議而迥出。
巍巍煥爛,超視聽於聾盲。[文/圓明]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