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党历史上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党历史上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1.我党历史上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最早的井冈山根据地;赣闽边境的中央苏区(朱毛、红一方面均);湘赣苏区(贺龙红二方面军);鄂豫皖苏区(zg、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湘鄂赣苏区;湘鄂川黔苏区;闽浙赣苏区;鄂豫陕苏区;川陕苏区;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115师一部)晋冀豫、冀鲁豫根据地(刘伯承、dp129师)晋绥根据地(贺龙120师)山东根据地(罗荣桓115师一部)苏南、皖东根据地(陈毅、新四军)陕甘宁苏区(md、党中央所在地)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纷纷扩大,变为各解放区。
扩展资料gcdzg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国民革命(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gcdzg在领导的部队没有自己的实际控制区,只能不停地转移撤退。 1927年10月,md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从此,gcdzg领导人民军队,在自己的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gcdzg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称为革命根据地,也称为红色政权。革命根据地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革命根据地。
2.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
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分别是沂蒙山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延安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
1、沂蒙山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山东省省委前身,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 2、井冈山根据地。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gcdzg在湖南以及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延安根据地。
延安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 4、大别山根据地。
1947年刘邓大军重建。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gcdzg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扩展资料: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八七会议后,md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md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同年10月,md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央革命根据地。
3.50gcdzg成立的革命根据地有哪些
井冈山、延安、沂蒙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gcdzg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延安是gcdzg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md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内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共山东省政府、中共华东局的创立地——常识历史篇。
4.中共革命根据地除井冈山外还有哪些
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四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在潮汕地区受到严重挫折,保存下来的部队由dz、陈毅率领上井冈山,与md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红四军,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八年七月,ph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组成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向鄂东南发展,以后扩建为红八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地区弋阳、横峰农民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九三○年秋成立红十军。
以后赣东北和闽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形成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湖北黄安、麻城的农民起义队伍,创建了鄂东根据地,以后又与豫东南、皖西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红一军,在徐向前等领导下,曾发展到四万五千人。
一九三二年秋,主力转移到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在徐海东、吴焕先率领下成立红二十五军,坚持斗争,长征到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
在洪湖和湘鄂西,贺龙和周逸群领导的武装力量分别成立红二军和红六军,建立了湘鄂西根据地,后转到湘鄂川黔地区。 在广西左右江地区,一九二九年十二月,dp、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七军,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
一九三○年二月dp领导龙州起义,建立了红八军。 另外,彭湃领导建立了海陆丰根据地。

王文明、冯白驹领导建立了琼崖根据地,吴光浩、徐朋人、曹学楷、周维炯、徐百川等人领导建立的鄂豫皖根据地。
5.红军长征前根据地面积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1929年1月,md、dz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
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赣南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共同组成以md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
4月,闽西地区红军五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十二军。6月,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第六(不久改称第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
8月,md和dz领导的红一军团与ph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dz任总司令,md任总政治委员。10月,md领导红一方面军挥师江西,攻克吉安重镇,建立了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ze任书记。在ze未到任前,由项英、md先后代理书记。
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联成一片,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md任主席,项英,zg任副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dz任主席,王稼祥、ph任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
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
随后,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同年2、3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预演,卓有成效地组织苏区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保障民主权利,改造社会环境,改良群众生活,苏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从1931年11月开始,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的严重干扰和影响,排斥了md对苏区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给中央苏区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8.7万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进行突围长征。
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组建了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项英、陈毅等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各红军游击队负责人根据党的指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定。
随后,各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整训,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大江南北的敌后抗日战场。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赣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赣粤边、闽西等地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前后经历了10年之久。
中央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英勇斗争,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一时期,是以md为代表的gcdzg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历史阶段;是gcdzg指导思想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md思想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共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员的md、ze、lq、dz、dp、陈云等在这里经受磨砺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gcdzg探索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形成党的优良作风的时期;是党第一次建立国家政权形态,开始局部执政,造就一大批治国安邦栋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