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历史简介 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和中国接触
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和中国接触
西班牙人是西方世界里的中国人。”这是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的一句名言。
很多人不知道,16世纪时,中国曾与西班牙共同引领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后来,两国皆从巅峰步入衰微,而今,两国又都在重新崛起。
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在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撰写长篇文章,回顾中国与西班牙的历史渊源,并展望两国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前景。
以下为文章节选。
中西交往由来已久 中国和西班牙都经历过历史的衰荣,并同样一次又一次地在兴衰沉浮中挺起脊梁,创造辉煌。
引领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先驱,正是这两个古老的国家。
“马尼拉大帆船”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指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帆船上的货物主要来自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这种帆船叫做“中国船”)。
“马尼拉大帆船”是全球经济中最大的两个地缘政治实体——中国王朝和西班牙帝国——之间的纽带,它建起历史上首个全球经济网络,这个网络包含了当今这一轮全球化浪潮中的三大支柱:北美、亚洲和欧洲。
“全球化”不限于货物和货币的交易,文化交流也是重要方面。
早在14世纪,中国和西班牙的接触就远远超越了纯粹的经济领域。
一本由西班牙作者写的有关中国的书,早在1585年就已风靡欧洲,成为畅销书(注:指1585年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著作《大中华帝国史》。
作者是西班牙历史学家冈察雷斯·门多萨)。
第一本由中文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书在1592年已经面世。
艺术和文化的交流,在两国的交流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仍旧如此。
西班牙在16世纪征服了印加帝国之后,把在殖民地找到的大量黄金和白银投入市场流通,这给当时的全球经济带来一场革命。
谁也没想到,西班牙帝国的崛起以及其在新兴金融系统内的重要角色,竟给当时明朝的中国带来了“意外之财”。
纸币从宋朝开始就在中国流通,但在经历多次财政危机之后,人们对纸币的信任度日趋降低。
到了明代,中国仍然维持着巨大的生产力,只有找到替代货币,才能避免经济崩溃。
美洲的白银,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1500至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
充足的货币流通,使中国经济稳定。

面对挑战一度衰微 “马尼拉大帆船”在19世纪初完成了它的使命。
此后,中国和西班牙同样从巅峰步入衰微。
19世纪,成功争取独立的拉丁美洲进入政治不稳定的循环期,经济方面则向英美霸权靠拢。
曾经一度辉煌的“世界中心”西班牙,从一个大帝国一下变成一个被边缘化的国家。
面对这种巨大落差,西班牙经历了很长一段痛苦的时期,才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也有着同样的悲惨遭遇。
中国被迫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对外国开放其领土和市场。
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和西班牙同样无所适从。
两国正在重新崛起 如今,中国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
两国都在经济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这次时来运转,不仅因为他们在经济发展上选择了正确道路,更因为他们都努力建立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中国与西班牙重温昔日友谊,再续前缘。
2007年是中国的“西班牙年”,与此同时,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塞万提斯学院(类似中国的孔子学院)同年在北京成立。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和西班牙都在向美洲进军。
打开任何西班牙著名智库的网站,您都能找到很多关于中国在拉丁美洲投资的资料和文章。
美国舆论常常渲染称,美国如何把拉丁美洲“输给了”中国。
然而西班牙却不这么认为,它把中国在拉丁美洲的蓬勃发展,视为一个机遇,认为可以趁此建立对各方皆有利的“三角合作关系”。
“全球化”早在英美崛起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全球化的最佳象征。
虽然全球化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美国的霸权却只是历史中的一页而已。
也许,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将会实现。
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胜利者和受害者,没有领导者和追随者。
世界各国将会百花齐放,一同谱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