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镇属于哪个县 界首镇的历史文化
界首镇的历史文化
界首,古称津湖、盂陵、甓湖,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已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是高邮北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高邮三大镇之一,是大运河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
界首镇曾为吴、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他那首《过界首驿》中云:“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渔。
野老柳荫沽黍酒,行人马上得家书”。
界首镇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
乾隆皇帝曾在此驻跸。
全镇有文物点多达14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
界首镇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
石桥街均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界首的护国寺,现存两幢殿堂和数间僧疗,是高邮市为数不多尚存的古寺庙。

这几年经过扩建,香火较旺。
界首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兴办了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界首分校,后改为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范。
从这里既走出了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吴三桂,也诞生了令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两弹元勋”陈茂林、著名翻译家陆永昌、著名农业专家陈家驹、工程院院士谢友柏等志士仁人。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界首文化教育
古代界首有永兴寺、护国寺、城隍庙、东岳观等二十八座寺庙和石桥、牌坊等众多古迹。
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在界首数月,捐款修缮北宋永兴寺,铺设石桥街。
元代界首驿,设有驿丞,马夫等上百名,房屋90多间,其规模与盂城驿相仿。
唐宋元明清,多少文人墨客流连界首,谢灵运、杨万里、萨都剌、张万陶等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呤咏界首的瑰丽诗篇。
清朝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驻跸界首,了解民情,察看水利。
乾隆南巡经界首三品界首茶干已传为佳话。
界首茶干多年作为皇室贡品,在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省立界首乡村师范,创办于1924年,与现在的南京晓庄学院同期创办(原为晓庄师范),是我国最早的乡村师范。
学校生源来自苏鲁皖,招生是百里挑一;各种设施齐备,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园林式的学校。
早期教员中有湖南农民运动组织者参加者中共地下党员萧长迈(md亲戚)、姚舜生、秦达真等,因此诞生了高邮最早的中共党支部。
进步师生追求真理,同反动势力和不法奸商作坚决斗争。
该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制度严谨,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受到中国教育界的好评。
第一任校长黄质夫回忆称“校誉冠江苏”。
界首的文化教育是高邮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邮历史宏篇中闪亮的一章,界首深厚的文脉是高邮深厚文脉的有力体现,是高邮的骄傲,必将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建国六十年来,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界首的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经济增幅跃上新台阶,高效农业在大步向前。
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指引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信高邮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会更加关心爱护界首的文化教育事业,界首的人民大众会更加珍惜保护文化教育资源,为加快经济建设,迈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