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敢于质疑的名人素材 具有批判精神的例子
具有批判精神的例子
批判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当下,不批判就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没有批判意识和批判习惯就无法营造“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理想社会风尚,md就坚持对外来的事情要保持批判的精神。
毋庸置疑,不仅是对外来事物,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应如此。
一个国家优秀公民的培养,首先要把每个独立个体批判意识和批判习惯的熏陶、引导、鼓励、示范、辨识、自省和坚守等工作抓牢夯实,种下“批判”的种子,才有可能等待它潜滋暗长,等待它恰逢时机地萌发和成熟。
混沌与割裂:课间十分钟是干什么用的
某小学校园,正是课间。
不少班级并没有正常下课,教师依然在十分投入地讲课,俨然下课铃声根本就没有响过,其慷慨激昂状令听课的学生无不正襟危坐。
毕业班所在的那层楼更是静得出奇,除了听得见远处一年级孩子的嬉闹声再没有其他声响作为背景了,同学们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时而紧盯老师板书,时而侧耳倾听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时而伏案疾书,时而放声地声震屋瓦般或齐读齐背……
时间分分秒秒流失……
铃声又一次响起,这次是上课铃声。
这节课的教师早已站在门外,上节课的教师才匆匆走出教室又急急奔向另一个“战场”!
刚来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环视全班,看着憋得猴急猴急地孩子们,无奈地,挥手:“上厕所去,快去快回!”
呼啦啦一大片,男的、女的奔向那“五谷回环之所”,也有情况并不紧急的熊孩子慢悠悠地随大流出去放风一把。
用恢弘的气派、堂皇的理由来完成“假正义”“伪神圣”,以“一切为了你好”的幌子行反文明、灭人性之实,诸如此类的招式很多,不容你不就范,因为你没时间思考,也懒得思考,长此以往你根本就不会思考,老早地自觉不自觉对小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小孩子思维钝化、僵化、老化,习惯被灌输和接受,偶有“灵光一闪”,不幸遭遇“长官意志”拷问、威逼等,以后再不会有“出头的椽子”了!
萌发与引导:有没有时间革命
请允许我尽可多的援引原书原文,它多么好地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入心入理又入情的教子过程,太棒了!太精彩了!
今天菲利普放学回来,气鼓鼓的。
早上他带着iPod到学校去,坐在教室外头用耳机听音乐,等候第一堂课的铃响。
一个老师刚好经过,就把他的iPod给没收了。
东西交到级主任那里,说要扣留两个礼拜。
他忿忿地说:“八点不到,根本还没上课,老师都还没来,为什么不可以听?”
“先不要生气,”我说,“你先弄清楚,学校的规定白纸黑字是怎么写的?它是说,‘上课’时不许,那么你有道理;但是如果规定写的是‘在学校范围内不许携带’,那你就错了,不是吗?”
他马上翻出了校规,果然,条文写的是“不许在学校范围内”。
好了,没戏唱了。
他服气了,顿了一会儿,又说,“可是这样的规定没道理。”
“可能没道理,”我说,“校规合不合理也是可以辩论的。
问题在于,你想不想为这一件事花时间去辩论?”
他摇摇头。
小鬼已经知道,搞“革命”是要花时间的。
他踢足球的时间都不够。
“可是,”他想着想着,又说,“哪一条条文给他权力把我的东西扣留两周?有白纸黑字吗?而且常常有学生听,也没见老师‘取缔’啊。”
没错啊,有了法律之后,还得有“施行细则”或者“奖惩办法”,才能执行。
校规本子里却没有这些细则,执行起来就因人而异,他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而且,这个级主任很有威权性格,”他说,“他的口头禅就是,凡是我说的你们就照着做,别跟我问理由。
我觉得他很霸道。
MM,你觉得做老师的应该用这样的逻辑跟学生沟通吗?”
“不该。
这种思维的老师值得被挑战。”我说。
“你知道,MM,我不是为了那个随身听,而是因为觉得他没有道理。”
“那——”我问,“你是不是要去找他理论呢?”
他思索片刻,说:“让我想想。
这个人很固执。”
“他会因为学生和他有矛盾而给坏的分数吗?”
“那倒不会。
一般德国老师不太会这样,他们知道打分不可以受偏见影响。”
“你不会因为怕他而不去讨道理吧?”
“不会。”
“那——你希望我去和他沟通吗?”
“那对他不太公平吧。
不要,我自己会处理。”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 。
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说起来容易;用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做起来艰难!面对你的师长、上级、老板,甚至你的生杀大权都捏在人家手里的主,你不敢苟同又当如何,你怎么处理这个冲突——委屈自己、迁就尊颜还是放手一搏、成全自己?坚守自己的价值信仰,勇敢地去挑战权威,做到“威武不能屈”同时又尽量不被权威伤害,是个两难的问题。
龙应台做得小心翼翼,处处精心!
成熟与坚守:md深思李达逆耳之言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常识的口号。
9月,md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见到了md。
交谈中,李达提出,像“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这样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md说,对于群众的革命热情一定要爱护、要保护,“这个口号同世间的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
李达则认为,这个口号在现阶段不能说两重性,说两重性,在现阶段等于肯定了这个口号。
md有些激动起来,反问李达:“肯定怎么样?否定又怎么样?”
李达也开始激动了:“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万能的、无限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现在,人的胆子太大了,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浇油,否则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这时候,在座的王任重和梅白都示意李达不宜再讲,md说:“你们让他讲,不划右派。”李达一听,火气更大了:“你不用拿大帽子吓唬我!你脑子发热,达到39度高烧,接下来就会发烧到40度、41度、42度……”
md气愤地说:“你烧死我好了!”李达激昂地说:“不是我要烧你!这样下去,中国人民就会遭到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
在座的人们都被李达的话吓坏了,但李达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争论中,md虽然激动,却控制住了情绪;停了一会儿,他放缓语气说:“还是我在成都会议讲过的那句话,头脑要热又要冷。”
“现在是你头脑太热!”李达临离开时,又对md说了一句,“你应该冷静下来!”

李达离开后,md在房间里一边吸烟一边沉思……
今天读来,不禁为李达的磊落、耿直、公义和胆识击节称赞,同时深为李达的敢冒龙颜捏一把冷汗!李达的批判精神,或者说是“谏言”,已成绝唱!不说那时,至今吾辈望其项背者有几人?李达的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的冷静、决绝可谓批判精神的标杆和顶峰!我们要深思的不是李达敢犯龙颜的力量和背景来自哪里,而是要反思我们自身曾自省了几许,曾坚守了几何?作为教育者,我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多少示范,又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身上植入了多少颗“批判种子”,我们有静待花开的可能吗?当下,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体系现代公民意识的先天匮乏或畸形,致使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培养如万古长夜,批判意识、批判习惯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形成,文明民主和谐社会的构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