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思想”是怎样确定下来的?
“md思想”是怎样确定下来的?
“md主义”的提出
1942年“整风”以后,关于“md思想”的提法就出现了。开始,宣传者还是沿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提法,说的是“md主义”。如1942年7月1日,当时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的邓拓,在该报便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他写的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md主义》。
如果是延安的报社,发表这样的文章,尤其是以“社论”形式推出,不会不送给md审阅,可远在另一个边区,大概事前是没有给md看过,发了也就发了。
“md思想”的确定
中央有关部门,如中宣部,在1943年初比较郑重地提出要宣传md思想。md不得不重视起来。
1943年4月,他在给中宣部副部长何凯丰的信里特别申明:“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的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段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
可当时,md的个人表态是一回事,党内的期望和政治上的需要又是一回事。因为gcdzg确实希望并到了有必要打出自己的思想理论旗帜的时候了。这年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王稼祥的长文《gcdzg与中国民族的解放道路》,明确提出“md思想”的概念,说:“md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
发表前,王稼祥把文章送给md审阅。一天傍晚,md专门来找王稼祥,谈他读后的意见。开始,他不同意提“md思想”,由于王稼祥反复陈说理由坚持,他同意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1943年,md与王稼祥在延安
md不同意提“md主义”
但是,他还是坚持,不能提“md主义”。他说:我是马克思、列宁的学生,怎么可以跟他们并列,马克思有马克思主义,列宁有列宁主义,我不能提“md主义”。我没有“主义”,我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你们一定要提,还是你提的“md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嘛,不能随便地提“主义”,不过,我仍然认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我还没有成熟。这不是谦虚,事实如此。
“md思想”作为一个在此后gcdzg的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和理论概念,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从md思想到“md同志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初,各个领域都在制定一些指导性的文件法规,在其大原则处,免不了要提到整个gcdzg的指导思想——“md思想”。此外,一些专门的文稿信函中也是如此。对此,md曾反复表态。
1952年9月24日,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把该报准备发表的国庆社论的提纲草稿送给md审阅。md把草稿里“这证明马列主义、md思想的无敌力量”一句中的“md思想”几个字删去。随后,还在草稿上给邓拓写了一个批示:“不要将‘md思想’这一名词与马列主义并提,并在宣传上尽可能不用这个名词。”
1953年4月初,政务院副总理兼法律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就成立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的有关情况,写了封信给彭真。md看到了这封信,特别对彭真批示:“凡有‘md思想’字样的地方,均应将这些字删去。”
1954年12月,中央宣传部专门发出一个怎样解释md思想的通知稿。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关于‘md思想’应如何解释的问题,今后可用口头答复如下:党章已明确指出:‘md思想’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它的内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同一的。md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md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我们认为今后党内同志写文章作报告,应照md同志的指示办理。”
这个通知稿报送md审定的时候,他又特别加写了一句话,说:“在写文章作讲演遇到需要提到md同志的时候,可用‘md同志的著作’等字样。”

这样,从延安整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md对待党内宣传他的思想,便经历了这样3个转变:“md主义”——“md思想”——“md同志的著作”。(摘自《湘潮》陈晋/文)
♦ 1978年dp到处“点火”:“两个凡是”不是真正的md思想
♦ “md热”何时开始席卷全中国?
♦ “四个伟大”的提法是怎样出炉的?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