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种市场类型比较 主流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

火烧 2022-08-04 03:51:35 1030
主流的I ter et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 主流的I ter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1、普通拨号接入,方便,只要能通话电话线和一个调变解调器就可以了,无需申请,价格在我们这边是4.5元一个小时,速度差,适

主流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  

主流的Inter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

1、普通拨号接入,方便,只要能通话电话线和一个调变解调器就可以了,无需申请,价格在我们这边是4.5元一个小时,速度差,适合临时上网,收发点邮件。
2、ADSL拨号接入,需要申请办理,需要一个电话和ADSL调变解调器,一般是包月或包年服务,包年从500到一千多不等。速度较快,适合长期在一个固定地方上网的人群,服务商如电信,网通等。
3、小区宽频接入,服务商很多,先是将光纤接入小区,接入费好像是一兆每个月2000元,注意这个一兆和ADSL的一兆是有区别的。再分到各户,速度快用的人越多,价格越便宜,当然速度也分被分摊得越多,相对速度就下来了。
4、无线上网,适合于膝上型电脑,配合无线网上使用,需要购买联通的CDMA或移动的GPRS卡,速度慢,价格贵。只能浏览简单的资讯和收发一些邮件。

四种市场类型比较 主流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哪四种类型

主流的网路接入方式有哪些

1、普通拨号接入,方便,只要能通话电话线和一个调变解调器就可以了,无需申请,价格在我们这边是4.5元一个小时,速度差,适合临时上网,收发点邮件。
2、ADSL拨号接入,需要申请办理,需要一个电话和ADSL调变解调器,一般是包月或包年服务,包年从500到一千多不等。速度较快,适合长期在一个固定地方上网的人群,服务商如电信,网通等。
3、小区宽频接入,服务商很多,先是将光纤接入小区,接入费好像是一兆每个月2000元,注意这个一兆和ADSL的一兆是有区别的。再分到各户,速度快用的人越多,价格越便宜,当然速度也分被分摊得越多,相对速度就下来了。
4、无线上网,适合于膝上型电脑,配合无线网上使用,需要购买联通的CDMA或移动的GPRS卡,速度慢,价格贵。只能浏览简单的资讯和收发一些邮件。
普通的拨号上网,也就是老式的那种,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人用了,太贵,太慢,不用申请。直接拨16900(不知道还是16300,具体已经不记得了)居委会,必须要配置相应的MODEM。
这些上网方式IP获取方式不尽相同,如ADSL可以自动,也可以手动,你申请什么样的服务,服务商会给你搞定的。无论你想怎么弄,首先接入的那一步肯定要依靠服务商的(除了基本被淘汰的老式拨号),至于他走了以后,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吧。

我国接入方式种类

转帖:
组网讲堂:XDSL宽频接入系统特点分析
随着xDSL技术的问世,铜线从只能传输语音和56 kbit/s的低速资料接入,发展到已经可以传输高速资料讯号了。ADSL、HDSL/SHDSL等基于铜线传输的xDSL接入技术已经使铜线成为宽频使用者接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成为宽频接入的主流技术,为广大使用者所采用。根据DSL Forum的最新统计,截至到2004年3月31日,全球xDSL使用者数已达到7340万。
最为人们熟悉的数字使用者线接入技术是ADSL,以至于DSLAM成为ADSL装置的代名词。实际上xDSL是对多种使用者线高速接入技术的统称,其中包括ADSL全速率、ADSL.lite 、SDSL、HDSL、IDSL以及发展中的VDSL。HDSL、SDSL可以满足中小商务使用者接入帧中继、DDN等专线业务的需要,同时提供高速因特网接入、企业网互连等。ADSL全速率同时面向商务和居民使用者,ADSL.lite则为居民使用者提供经济快速的上网手段。
DSALM装置首先需要符合ADSL/ADSL.Lite 收发器的国际标准。这是保证线路传输质量、传输效能和互通性的基础。由于收发器的测试需要专用仪表和复杂的测试程式,通常使用者和运营者无法进行此类测试。在这方面最权威的机构就是资讯产业部指定的xDSL测试中心。其次,DSLAM需要通过话音分离器介面测试,目的在于传输高速资料的同时,保证良好的话音质量。
传输效能测试是使用者最关心的指标,由于使用者线的线路环境相对较差,DSL传输受到来自其他DSL线、电话以及空中电波(广播、闪电等)的干扰,因此传输效能也会受到影响。为此ITU以及ANSI规定在一定线路条件(线径、距离),受到特定干扰(串音、脉冲噪声等)时,DSLAM应达到一定的传输效能。
接入网的网路规划和网路设计始终是令运营商头疼的一件事,如何准确预计业务增长量?如何结合技术和装置的寿命周期设计网路容量?过大的投入,过于超前的设计可能造成前期资金浪费,而由此引起的后期新技术投入不足又会在利用新技术吸引使用者上滞后,效果事与愿违。过于保守的建设可能无法及时满足使用者要求,造成使用者不满或更严重的使用者分流。实际上由于市政、企业驻地变迁等均直接与业务容量相关,很难准确估计若干年的业务增长。因此,接入装置必须设计为容量、业务灵活的平台。
xDSL利用与PSTN完全分开的ATM网路,在充分利用现有网路资源,完全不影响电话业务的前提下,提供高速因特网接入通道。在构建xDSL网路时,符合标准的DSLAM装置充分保证xDSL和电话业务的质量,而多样的业务种类、灵活的系统容量和网路结构则是建设经济高效的快速接入网路的关键。虽然xDSL在中国还处于小规模商用和试验阶段,但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多处试验性网路建设以及良好的使用者反映,表明了中国巨大的潜在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资讯产业部及时开始了xDSL装置入网的认证工作。在多个申请入网的国内外厂商的装置中,NOKIA D50e 第一个全面通过检测中心的测试,并获得了资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装置入网许可证。
宽频接入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的探讨
接入网(AN)是通讯资讯领域近年提出的概念。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介面(SNI)和相关使用者网路介面(UNI)及为传送电信业务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组成的,经Q介面进行配置和管理。因此,接入网可由三个介面界定,即网路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使用者侧由UNI与使用者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介面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入网的引入给通讯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讯网路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使用者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使用者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型别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介面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介面连线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1 接入网发展现状
传统的使用者接入同采用的是钢缆,80年代中后期因具有Z介面的光纤环路载波系统(SLC)以及远端交换模RSU的实用化,使光纤传输装置引入到接入网领域,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入网装置。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VS介面光接入系统问世,才进入接入网的正式发展阶段。
VS介面可实现不同厂家接入网装置与交换机的互通,接入网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援能力,除支援PSTN、 ISDN业务外,还支援 N X 64kb/S、 64kb/S以下各类速率、Inter、X.25、CATV等业务。到1998年8月初,全国建设规模已近270万线,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此外电信部门还积极推进公众多媒体通讯接入系统,并正在试验先进的ATM接入和VOD系统。
广电部门从80年代起大力发展小区CATV网,目前干线传输正逐渐采用光纤,在发达地区积极试验 HFC系统和非对称 Cable Modem,并正以CATV网为基础进行地区联网和全国联网,试图将专用CATV网改造成具有宽频资料和话音接入的宽频接入网。
我国接入网建设存在以下的问题:
(l)由于装置供应商本能的保护性反应,VS.X介面的开放性缺乏法规保障;而且对不同厂商装置之间互通性、相容性及完备性测试体系的研究滞后,缺乏较为科学的验证手段。
(2)仅有VS.l、VS.2数字介面是不够的,对宽频接入的研究跟踪和实用化程序必须加快。现阶段接入业务还仅侷限于窄带ISDN范畴,而其他媒体网路共享接入段的目标基本是分离实现的(如有线电视和其他宽频资料接入等)。
( 3)基于 SDH技术的光纤接入网至今还未能解决好同步问题(特别是当环上节点数大于16时),当1网路边缘采用PDH或xDSL同步型介面时其低频慢漂移现象对资料业务的影响更加突出。
(4)网管问题。目前使用中的接入网网管维护均由接入装置厂家提供的监控管理系统来完成,VS介面及VS终端装置间数字段的维护、使用者环路测试、电源和环境的监控等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者环路的测试基本还不能接受112集中受理系统的控制(有个别公司开始这类对接试验)。目前,对接入网实现112测试的方法有两种:利用接入网自身测试板完成使用者线的测试和利用测试头完成使用者线的测试。下一步,网管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接入网的上层应具有对不同的接入装置的管理能力(即统一网元层管理)。虽然吨微 和我国电总已制定了接入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与接入网装置之间的 Q3介面标准,但实施中尚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Q3介面的实施尚需时日,同时具有Q3介面的集中维护管理系统的开发成熟也需一段时间,所以在目前的过渡阶段,各厂家的接入网装置均由各自开发的管理系统统进行维护,还不能实现集中监控维护的要求;另一方面,Q3介面的开发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对一些小容量的接入装置,其经济性也待商榷。接入网的网管应具有管理接入网提供的各种业务的能力,如DDN、CATV等。各种叠加网资料介面所采用的永久或半永久性连线不利于对其工作进行监测,从网管角度说实际上是处于阻断状态。接入网与交换机(传统PSTN装置)的网管应能互通,如配置管理应能在一点完成。TMN标准的制定中来自非技术的制约因素过多,致使管理网的一体过程将漫长而又复杂。
(5)一些装置供应商采用的“信令转换架”方式加入,实际是新增局,违背“少局所、大容量”的网路组织发展原则。
2 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资讯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电话、计算机、电视三种技术、产业乃至网路的融合,即所谓“三网合一”。它表现为业务层互相渗透交叉,应用层使用统一的通讯协议,网路层互联互通,技术上趋向一致。在这种大潮推动下,电信资讯产业正进行结构重组,各种相关体制和法规也发生相应变革。这给电信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对电信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改造当前的电信网,使之适于传输资料和影象。
从技术发展来看,首先现有的钢缆接入网必须改造,以数字使用者线系列技术为代表的铜缆接入技术是一种重要改造手段; HFC系统和非对称Cable Modem则是改造现有 CATV网的试验性方案;但从发展来看,光纤接入,特别是宽频光接入辅以无线接入手段将占主导地位。以下分别论述。
2.1 XDSL
充分利用现有的巨大双绞线铜缆网来开放宽频业务是电话公司的主要竞争策略,非对称数字使用者线(ADSL)系统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双绞线铜缆宽频接入技术。其下行单工通道速率可为2.048Mb/s、4.096Mb/S、 6. 144Mb/s、 8. 192Mb/S、可选双 工通道速率为0kb/S、160kb/S、384kb/S、544kb/s、576kb/s,目前已能在 0. 5芯径双绞线上将 6Mb/S讯号传送 3. 6km之远。 ADSL所支援的主要业务是因特网和电话,其次才是点播电视业务。其最大特点是无须改动现有钢缆网路设施就能提供宽频业务。
目前已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试商用,发展势头良好,其主要缺点是线对的苛刻要求,且国内双绞线只有不到10%的线对可以开ADSL,另外,价格仍偏高。
尽管ADSL技术固有的非对称性已能很好地适应因特网业务,然而其成本仍偏高,使用者侧装置的安装仍麻烦。目前新开发了一种轻便型的无分路器的ADSL,基本思路有两点:第一是速率降低到1.5Mb/S左右,第二是在使用者处不用电话分路器,这样一来价格可能下降,安装更为方便,但需妥善解决干扰问题,特别是对话带的干扰问题。轻便型ADSL的开发工作已获各行各业的一致支援,应用前景十分可观。有可能发展成为电信运营者近期的主要宽频接入方案。
有关ADSL系统发展的第二个趋向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下行频宽,即演变成所谓甚高速数字使用者线(VDSL)系统,这种技术在双绞线上下行传输速率可以扩充套件至 25~ 52Mb/s,从而可容纳 6~ 12个 4Mb/8 MPEG—2讯号,同时允许 1.5Mb/S的上行速率,其传输距离会分别缩短至1000m或300m左右。有趣的是由于传输距离的缩短,码间干扰大大减小,对数字讯号处理要求大为简化,收发机成本可望比ADSL降低一半。
CDSL(Consumer DSL)是 DSL的注册商标版本,它比 ADSL的速度要慢(下行速率为1Mb/S,上行线路可能更少一些)。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不需要在使用者端安装“分路器”。
G.Lite或DSL Lite接入技术(也叫无分路器ADSL或通用 ADSI)是一种速度较慢的 ADSL,它不需要在使用者端进行线路的分离,而是电话公司的远端使用者分路线路。正式称呼为ITU—T标准G一992.2的 G.Lite提供了 1.544~6Mb/s的下行速率,128~384kb/s的上行速率。G.Lite有望成为部署最为广泛的DSL技术。
IDSL(ISDN— DSL接入)技术这种叫法有些不妥,因为它的速率与 ISDN的 128kb/8的资料速率和服务更接近,而与速度更高的ADSL相差较远。
RADSL(速率自适应 DSL接入)技术中,软体可以决定在特定客户电话线上讯号的传输速率,并可以相应地调整传输速率。 Wested的FlexCapZ系统使用 RADSL在现有线路上提供从 640kb/s~22Mb/s的下行速率,以及从 272kb/S~1.088Mb/S的上行速率。
UDSL(单向 DSL接入)技术是欧洲一家公司提出的一项建议,它是HDSL的单向版本。
2·2混合接入技术
HFC(光纤同轴混合网)技术可使电话公司迅速提供宽频业务。HFC在一个500户左右的光节点覆蓋区可以提供60路模拟广播电视、每户至少2路电话、速率至少高达10Mbps的资料业务。将来利用其550MHZ~750MHZ频段还可以提供至少200路MPEG—2的点播电视业务以及其它双向电信业务。有线接入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FTTC与HFC融合,进而向FTTC发展。最近,接入网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网方案:FTTC+HFC。FTTC+HFC主干系统采用共缆光纤的方法分别传送数字(双向)与模拟讯号,两种资讯由设置于路边的光网路单元分别恢复成各自的基带讯号之后,语音讯号经双绞线送至使用者,而数字和模拟视讯讯号经同轴电缆送至使用者。
从长远看,HFC网计划提供的是所谓全业务网(FSN),即以单个网路提供各种型别的模拟和数字业务。使用者数可以从500户降到25户,实现光纤到路边。终端使用者数可望降到1户,实现光纤到家。光纤的应用提供了一条通向宽频通讯的新途径,但其回传通道的干扰问题仍需妥善解决。目前已有多种解决回传干扰的方案可用,其中比较彻底的方案是小型光节点方案,用独立的光纤来传双向业务,小型光节点采用低成本镭射器。小型光节点靠近使用者,因而同轴网部分为无源网,回传通道则安排在高频端,从而彻底避免了回传通道的干扰问题。第二种比较好的方案是采用同步分码多重进接(S— CDMA)技术,此时讯号处理增益可达ZI.sdB,干扰大大减少,系统可以工作在负信噪比条件,可望较好地解决回传通道的噪声和干扰问题。HFC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与DWDM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DWDM的降价趋势简化第二枢纽站,将路由器和伺服器等移到前端,消除光一射频一光变换过程,从而简化了系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2.3光纤接入技术
SDH已经在核心网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频宽需求和技术都已显示有必要把SDH的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带进接入网领域,使SDH的功能和介面尽可能靠近使用者。在接入网中应用SDH的主要优势如下。
(1)对于要求高可靠、高质量业务的大型企事业使用者,SDH可以提供理想的网路效能和业务可靠性。此时可以直接用SDH系统以点到点或环形拓扑形式与使用者相连。
(2)可以增加传输频宽,改进网管能力,简化维护工作,降低执行维护成本。
(3)SDH的固有灵活性使网路运营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供使用者所需长期和短期的业务以及组网需要。对于发展极其迅速的蜂窝通讯系统,采用SDH系统尤其适合,可以迅速灵活地提供所需的2Mb/S透明通道。
当然,考虑到接入网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和执行环境的恶劣性,适用于接入网的SDH装置必须是高度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系统。为了更充分地利用SDH的优势,需要将SDH进一步扩充套件至低频宽使用者,特别是无线使用者,为其提供64kb/S等级的灵活性并能综合现有和新的业务传送平台。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有多种,使用STM—0子速率连线(SUb stm一0),对于小频宽使用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又能保持全部SDH管理能力和功能。目前 ITU— T第 15研究组已开发了一个新的建议G.708.规定了两种介面,即传送TUG—2的介面sSTM—Zn和传送 TU—12的介面sSTM—Ik。当采用sSTM—Zn介面时,每帧每个TUG—2为108位元组加一列9个位元组的复用段开销。该介面可用于光纤、金属线和无线传送技术。当n—l时,讯号胡为 7. 488Mb/s;当 n—2时,讯号速率为 14. 4Mb/s;当n—4时,讯号速率为28.224Mb/s。当采用sSTM-1k介面时, k值限于1、2、4、8和16,且主要适用于无线传送技术,其速率分别为 2.88Mb/S、5.184Mb/S、9.792Mb/S、19.008Mb/8和37.44Mb/S。由于SDH接入网具有相容性强烷善的自愈保护能力、可组成传输与接入的混合网、面向网路发展的升级能力、有利于向宽频接入发展等优势,使得SDH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接入网领域占据更大的份额。
接入网用 SDH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支援 IP接入,目前至少需要支援乙太网介面的对映,除了携带语音业务以外,可以利用部分SDH净负荷来传送IP业务,从而使SDH也能支援IP的接入。
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路(APON)可以通过利用ATM的集中和统计复用,再结合无源分路器对光纤和光线路终端的共享作用,使成本可望比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 PDH/SDH接入系统低20%~40%。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面对日益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业务和呈爆炸式增长的 IP业务的压力,APON可能是一种结合ATM多业务多位元率支援能力和无源光网路透明宽频传送能力的比较理想的长远解决方案,代表了面向21世纪的宽频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ATM—PON中数字讯号的标称位元率应该是8kHZ的整数倍,其标称线路速率有两种:可适用于FTTCab/C/B/H的对称 155. 52Mb/s与适用于FTTCab/C/B的非对称速率(下行 622.08Mb/s,上行155.52Mb/s)。其双向传输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方式;第二种采用单向双纤空分复用方式,工作在1310urn区,以便充分利用低成本的光源。与窄带PON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单纤双向时分压缩复用(TCM)方式,主要是考虑积体电路的速率和成本的限制因素所致。
APON能否大量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问题。由于APON是无源系统,因而使安装、开通和维护运营成本大为降低。APON的目标价格是窄带PON的1.5倍,但提供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质量将远优于窄带PON。预计不久就会有产品问世,初期主要是专线业务,以后逐步扩充套件至其他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业务接入网系统。接入网中采用 PON技术曾是电信业的热门,但由于价格过高难以为运营商接受。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三网融合的发展,以 ATM为基础的 APON应运而生,它进一步改进了传统PON的效能,并具有更好的价效比。预计在不久的将来,APON将在AN中得到推广。
利用 ATM技术传送 MPEG—2讯号。实现视讯点播业务(VOD)是is几年 ATM论坛、ITU—T等组织研究的一个中心内容,也是AN发展的另一趋势。目前ATM网路提供了两类面向连线的业务,恒定位元率(CBR)和可变位元率(VBR)业务,MPEG—2讯号可分别以这两种业务接入。但在接入时,它们各有优势,同时又都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作为CBR业务接入需先用缓冲储存器平滑处理,将MPEG—2适配成CBR业务。从理论上讲,只有当储存器容量足够大时,VBR MPEG—2才可能成为真正平滑的CBR业务接入。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且随着储存器容量的增大,延时会增加,影响业务实时性。而MPEG—2的VBR业务接入,由于ITU对B—ISDN的AALZ标准尚未制定完善,无法用AALZ对MPEG—2适配,ATM论坛曾准备用AALS适配VOD方案,但此方案技术较复杂,成本高。
基于光纤环路(FITL)和ATM技术的互动式数字视讯接入系统(SDV),目前正在国外进行实验,它除支援传统的话音窄带业务外,还能向用户提供VOD、数字广播视讯业务以及模拟广播视讯服务;而且,在SDV网路的不同单元间还可以进行资讯流(如影象、ATM数字包)的交换。SDV由于具有比HFC更多的优点,因此有可能成为实现互动式多媒体业务的最佳选择,引起了电信业的重视。SDV实际是以 PON为基础的 FTTC与单向 HFC的结合,它采用分层面方式,一个层面用FITL系统传输电话和资料;另一层面采用基于SDH的ATM信元,支援互动式数字视讯等宽频业务,模拟视讯接入则以WDM方式叠加或光缆分纤实现。
2.4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可分为移动接入与固定接入两种。其中移动接入又可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种。高速移动接入一般可用蜂窝系统、卫星移动通讯系统、集群系统等。低速接入系统可用PGN的微小区和毫微小区,如 CDMA的 WILL、PACS、PHS等。固定接入是从交换节点到固定使用者终端采用无线接入,它实际上是PSTN/ISDN网的无线延伸。其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透明的PSTN/ISDN业务,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终端不含或仅含有限的移动性。接入方式有微波一点多址、蜂窝区移动接入的固定应用、无线使用者环路及卫星VSAT网等。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以提供窄带业务为主,基本上是电话业务。
主要的宽频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有3类,即已经投入使用的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直播卫星系统(DBS)以及正在做现场试验的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前两者已为入熟知,而LMDS则是刚刚兴起,近来才逐渐成为热点的新兴宽频无线接入技术。
典型LMDS由类似蜂窝配置的多个枢纽传送机组成,每个传送机经点到多点无线链路与服务区的固定使用者通讯。单个蜂窝的覆蓋区为 2~5kin。覆蓋区相互重选,每一蜂窝的覆蓋区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扇区,可根据使用者需要在该扇区提供特定业务。这种模组式结构使网路扩容很灵活方便。为了减少装置成本和改进质量,初期的应用可能是模拟调频电视分配业务,每路20MHz,约50路。下一步再逐步实现数字调制通路和提供资料和其它业务。原理上,LMDS可以提供从电视分配业务和电话到全交换式宽频多媒体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但最有利的机会是提供互动式电视和高速资料,LMDS不仅可以提供因特网接入,而且可以用来互联区域网,从而可望在企事业使用者市场上分流部分利润。只用于单向模拟分配电视业务时,其成本可望小于MMDS的一半。如果仅用于语音则可以支援6万个电话使用者。
LMDS系统尚处于现场试验阶段,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开发出低成本的28GHS收发机来。这一频段的放大器需要基于像砷技术的单片毫米波积体电路,要做到低成本高效能不大容易。另外,LMDS只能视距传输,为了避免阻挡,枢纽站可能不得不设定在高于地面15~20m处,这在有些环境下应用不利。
总的来看,宽频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频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不仅敷设开通快,维护简单,使用者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最适于新的本地网竞争者与传统电信公司与有线电视公司展开有效竞争,也可以作为电信公司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而得到应有的发展。
2.5以大网接入技术
随着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电信市场的日益开放以及以 IP为代表的资料业务的爆炸式增长,网路的频宽与容量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和紧缺商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骨干网正向超高速和超大容量的方向发展,高达 160Gb/S(16X10Gb/S)的波分复用系统已投入应用。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接入网的宽频接入技术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对于企事业使用者,乙太网技术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全球使用者已达1亿,目前每年新增使用者3000万。采用乙太网作为企事业使用者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网路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目前所有流行的作业系统和应用也都是与乙太网相相容,具有效能价格比好、可扩充套件性、容易安装开通以及高可靠性等优点。以太同接入方式与IP网很适应,技术已有重要突破(LAN交换、大容量MAC地址储存等),容量分为10Mb/8、100Mb/S、1000M/S三种等级,可按需升级,10000Mb/S的乙太网技术也即将问世。采用专用的无碰撞全双工光纤连线,已可以使乙太网的传输距离大为扩充套件,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网和都会网路的应用需要。

上网接入方式都有哪几种?

1.ISDN方式即窄带接入,就是一线通。
2.ADSL方式即宽频接入,人们常说的超级一线通。
3.DDN方式专线接入方式,光纤接入,一般是网咖或企业用。
4.调变解调器方式,现在基本淘汰。
5.小区LAN接入方式,一般是共享10M的频宽,一般不为个人开通。
6.PLC电力线路上网是比较先进的一种
7.有线通方式,cable modem 接入速度10m以上,共享频宽方式。
8.卫星接入
先说这么多吧,还有不少呢,但是那些个人用不着了。

ADSL的接入方式

ADSL是DSL的一种非对称版本,它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电话线上获取最大资料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话音服务。其原因是它用电话话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资料。使用者可以在上网“冲浪”的同时打电话或传送传真,而这将不会影响通话质量或降低下载Inter内容的速度。ADSL根据接入网际网路方式的不同,它所使用的协议也略有不同。当然不管ADSL使用怎样的协议,它都是基于TCP/IP这个最基本的协议并且支援所有TCP/IP程式应用。
桥接接入方式
ADSL接入依托于ATM骨干网路,在接入侧上继承了许多ATM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所以ATM网路上承载资料包的各种标准就很自然地被ADSL接入技术所采用,使得ADSL的桥接接入方式已成为目前ADSL宽频接入的最基本形式。
传统IP接入方式
国际流行的RFC1577标准是在ATM网路上承载IP协议的标准规范。在协议中,它明确了该标准仅针对于网路层的IP协议,用IP路由转发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因此也被称之为IPoverATM。要实现RFC1577的ADSL宽频接入,使用者侧终端需要价格较昂贵的ATM网络卡及支援该协议的驱动程式,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RFC1577在ADSL接入的推广使用。
PPPoverATM 接入方式
IETF制订了利用PPP技术完成宽频拨号接入的标准规范———PPPoverATM。但是使用者终端需要额外的网路装置和相应的驱动程式,因而很难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点对点隧道技术 转PPPoA接入方式
这种方式接入在网路侧的实现与PPPoA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它可以利用现有WIN98/NT作业系统自带的虚拟专用网路介面卡实现PPTP接入,无需再另行购买其他装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这种接入方式的协议栈过于复杂,大大降低使用者接入的实际速率,几乎无法实现VOD视讯点播这类有高频宽、高质量要求的业务。
PPPoE接入方式
IETF于1998年制订了PPPoE的技术规范。它利用PPP技术直接实现更高速、更可靠、更便捷的ADSL宽频接入,将现有的宽频接入伺服器与本地乙太网络相结合。兼顾了对使用者终端的硬体要求,提高了ADSL宽频接入的总体效能。因此,PPPoE技术规范的完成得到了广泛的支援,目前成为宽频接入运营商首选的宽频接入方式。
PPPoE基于两个广泛接受的标准即:区域网Ether和PPP点对点拨号协议。对于终端使用者来说不必了解比较深的区域网技术只当作普通拨号上网就可以了,对于服务商来说在现有网路基础上不用花费巨资来做大面积改造,设定IP地址系结使用者等来支援专线方式。这就使得PPPoE在宽频接入服务中比其他协议更具有优势,因此逐渐成为宽频上网的最佳选择。PPPoE软体在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是连线作业系统的PPP协议和Ether协议,并通过PPPoE协议连线ISP。

请问我家的INTERNET接入方式是?

就是普通的宽频接入啊
有几种接入方式
1. PSTN公共电话网
这是最容易实施的方法,费用低廉。只要一条可以连线ISP的电话线和一个账号就可以。但缺点是传输速度低,线路可靠性差。适合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办公室以及小型企业。如果使用者多,可以多条电话线共同工作,提高访问速度。
2. ISDN
目前在国内迅速普及,价格大幅度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是免初装费用。两个通道128kbit / s的速率,快速的连线以及比较可靠的线路,可以满足中小型企业浏览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需求。
而且还可以通过ISDN和Inter组建企业VPN。这种方法的效能价格比很高,在国内大多数的城市都有ISDN接入服务。
3. ADSL
非对称数字使用者环路,可以在普通的电话铜缆上提供1.5~8Mbit / s的下行和10~64kbit / s的上行传输,可进行视讯会议和影视节目传输,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可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使用者距离电信的交换机房的线路距离不能超过4~6km,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4. DDN专线
这种方式适合对频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如企业网站。它的特点也是速率比较高,范围从64kbit / s~2Mbit / s。但是,由于整个链路被企业独占,所以费用很高,因此中小企业较少选择。
这种线路优点很多:有固定的IP地址,可靠的线路执行,永久的连线等等。但是效能价格比太低,除非使用者资金充足,否则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5. 卫星接入

怎么看我家的Inter接入方式

开机的时候需要按拨号,而且需要用到电话线上网,就选择ADSL。
如果需要拨号,但不需要用到电话线上网的,就是宽频。
不需要拨号,或者通过路由器共享上网,就选择区域网。

手机哪种接入方式最省流量?

手机流量,与接入方式是无关的,关键看你上网以后干些什么,如果想节省流量就用一些比较nb的软体,像uc浏览器,
希望采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