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徐庶怎么样 白说三国志-法正篇
白说三国志-法正篇
陈寿的《三国志》将庞统与法正列为一传,大家都熟悉庞统,毕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很多都知晓的,那么为什么陈寿先生要将一个知名度不高的法正跟庞统列为一传呢,猜测更多是要依据证据及史料,今天我们就穿越古今,去看看《三国志》的原文及白话是如何描述法正传奇的一生的。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肽,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泝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三国志原文)
法正是扶风人,祖父法真有清廉的名节,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乡孟达一同进入蜀地(今四川)依附刘璋,过了很久才当上新都令,后来被刘璋召回了成都任代理军议校尉,踌躇不得志,又被蜀地的同乡排挤,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关系不错,他们都认为刘璋暗弱,不足于之谋天下,常常感叹世事。张松去拜见曹操回来后劝说刘璋断绝与曹操关系,结好刘备,刘璋说:谁能当使者,张松遂举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不掉,不得不前去。后法正归来,跟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决心扶助刘备。后来刘璋。听到曹操要攻打汉中的张鲁,心生恐惧,张松劝说刘璋迎请刘备入蜀,攻打张鲁。刘璋同意了,又让法正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说了刘璋的意愿,又私底下向刘备献计说:明公雄才大略,刘璋暗弱,张松为蜀之重臣,里应外合,便可取得益州,益州富饶,地理险要,可为基业。刘备同意,沿长江而上与刘璋会于涪县,引军向北到葭萌关,后刘备与刘璋关系破裂,便南下攻打刘璋。(白话)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输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渣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原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日:“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蹦度,不用其计。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章曰:“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捐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恨恨。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明将军本心,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膜誓,而以意气相致,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锥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思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人键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进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人心腹,坐守都、锥,存亡之势,昭然可见。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余屈曲,难以辞极也。以正下愚,犹知此事不可复成,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岂当不见此数哉?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若事穷势追,将各索生,求济门户,展转反覆,与今计异,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而尊门犹当受其忧。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三国志原文)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率军来攻打我们,兵马不足万人,军心不是很稳定,也没有后勤保障,我们最好是把梓潼以及巴西的百姓迁走,迁到涪水以西,这两地的谷子粮食全部烧毁,深沟高垒以拒刘备,坚守不战,刘备粮食吃完便会退兵,等他们退兵时便可出击,就能将刘备击败。刘备听闻郑度的计策,十分不高兴,便去问法正,法正说:刘璋最终是不会用郑度的计策的,不用忧虑。刘璋果然没有采用郑度的计策,刘璋对臣下们说:我听说抵御敌人是为了保护百姓安定,没听说过动扰百姓来躲避敌人的,于是罢黜了郑度,不在用他的计谋,等到刘备率军围攻了雒城,法正写信给刘璋说:我法正天生没有什么才能,现在又与您决裂,担心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实情,必定会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同时也败坏了您的名声,我现在身在外边,不敢回去复命,怕您讨厌我,所以这段时间并没有写信跟您,我还是感念您的知遇之恩,但是我的自始至终都对您知无不言,极尽所能,但我太过于愚昧了,精诚之心没有感动到您,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国事危困,灾难很快就会到来,虽然我身在外面,但是我还是想说点心里话,将军你的初心我是知道的,但是到了这种境地不是因为您的原因,而是您身边的人不够明智,而是意气用事,谏言也都是为了顺从您而阿谀奉承的,并没有为未来做长远规划的,如今形势已经如此,又不去衡量强弱的形势,认为左将军是孤军深入,粮草无以为继,想着以多击少,打持久战,但是刘军从北南下一路上所战必克,无往不胜,行宫守军支离破散,雒县虽然有一万兵马,但都是些残兵败将,若想与之决战,这些兵实在抵不过刘军,若想打持久战,则刘军已经建好营垒,军粮已经囤积起来了,而将军您的土地日益减少,百姓也都厌倦了战争,敌对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军队供给也就越来越少了。
今张飞几万兵马已经平定了巴东,现在进入到了犍为地界,拿下了资中,德阳,三路并进,如何抵挡啊?我本来是将军的谋士,一定会说刘军孤军深入,粮草无继,但是现在荆州道路已经打通,兵力增加了十倍,加上孙车骑(孙权)派了他的弟弟李异、大将甘宁作为刘军的后援,形势已经不如刘军形势好了,地盘兵马皆是。敌人就在眼前,城池易主就会变得很容易了。广汉数县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鱼复县与白水关是益州的东面和北面的祸福之门,现如今两门全都被攻破,坚固的城池都被攻下,军队都已经战败,兵力都已耗尽,而刘军数路并进,已进入川腹之地,您镇守成都、锥县,现在存亡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这只是大概形势而已,至于其余细节,难以用言辞说尽。以我这样愚味的人,都知道与刘军争斗是不可能成功,何况是将军您身边那些明智的谋士呢,怎么会预见不到后果呢?只是他们早晚苟且偷幸,献媚以求容身,不考虑长远的利益,不肯竭力献计谋罢了。如果事情危急,他们会各自逃生的,,不会像我今天这样打算,不会为了将军您尽忠效死,而您一家会受到保护。法正我虽然得到不忠的恶名,但是自认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只是想起道义便觉得痛心罢了。左将军从一开始以来,不忘旧情,实在是没有寡情薄意。我认为您可以改变想法,以保全您一家。”(白话)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日:“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微,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日:“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原文)
建安十九年,刘备围攻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准备弃城投降,事情泄露,没有成功,刘璋以事情危急近在眼前为由放过了许靖,后来刘璋投降,刘备因为此事看轻许靖不愿意重用他,法正说:天下有获得很高的名望却没有真实才学的人许靖算一个,但是主公刚刚开始创业,很多事是无法对天下所有人一一去说的,许靖在天下很有名望,倘若将军对他不重视,天下的人才会觉得主公您轻视贤才的,应该加以敬重,以展示给天下之人看,效仿当年燕王对郭隗那样。刘备于是厚待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对外主管核心地区,对内为重要的谋士,一顿饭的恩惠,一点小的矛盾没有不报的,法正还擅自杀死几个过去曾经中伤自己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中太过于嚣张跋扈,应该告诉主公,打压法正的气焰,诸葛亮说:主公在公安的时候,对北忌惮曹操的强大,对东忌惮孙权的威逼,又担心孙夫人出现什么变数,当时是进退两难,只有法正为主公出谋划策,取得基业,不在受人牵制,怎么能打压法正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呢?(白话)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禭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三国志原文)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对刘备说:曹操一战而降张鲁,平定了汉中,不趁此机会来争夺巴蜀之地,而是留夏侯渊与张郃屯守,自己却北上回去了,不是因为曹操的才能不足,必定是有内忧,夏侯渊与张郃的才能比不上我们的将领,我们举兵征讨他们,肯定能打败他们,攻克汉中后,开垦田地,储蓄粮草,等待时机,最好的是打败曹操的势力,扶助汉朝,次要可以慢慢蚕食雍州与凉州等地,扩大领土。最次要的也可以固守要害之地,与曹操做持久战准备,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时机,不能失去,刘备觉得法正计策很好,便率领诸将进军汉中,法正也一同前往。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阳平关南下度过沔水,沿着山势缓缓向前推进,在定军山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法正说:可以出击,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战鼓震天猛烈进攻,大破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被斩杀。曹操领兵向西来征讨,听闻了法正的计策,边说:我就知道玄德不具备这样的才能,一定是有人出的主意。(白话)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谧日翼侯。赐子邈爵关内候,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原文)
刘备当汉中王以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逝世,死时四十五岁。刘备因为法正的死哭了好几天。法正加谥号为翼侯。赐法正儿子法邈爵关内侯,法邈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追求不同,但都能着眼于大局,和谐相处。他经常称赞法正的智谋很奇妙。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中很多人劝谏,刘备不听。蜀汉章武二年,蜀军夷陵大败,刘备逃回白帝城。诸葛亮叹息说:“如果法孝直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白话)
评日: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陈寿评价:庞统本性喜欢品评人品高低,潜心研究学问谋略,在当时荆楚一带称得上是高才俊杰,法正能够准确的预见成败,有奇谋,但是他的德行不为人们称道,把他们跟魏国比较,庞统大概跟荀彧不相上下,法正大概是程昱、郭嘉一类的人物吧。
将军(19)刘备(92)益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