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朱一刀结局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那个是最先问世的啊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那个是最先问世的啊
小说《亮剑》
作 者: 都梁 著
出 版 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
历史的天空
作 者: 徐贵祥 著
出 版 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原著:徐贵祥
导演:高希希
编剧:蒋晓勤、姚远、邓海南
制片人:吴军
片长:三十六集
联合摄制:
上海天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视艺术中心
上映:2004年8月1日
电视剧《亮剑》
片 名:亮剑
片 长:36集
类 型:军事题材剧
创下央视2005年收视率最高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战争题材作品的阅读热情。
一度并没有得到高度青睐的长篇小说,其精华部分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极度的强化和酣畅的倾泻。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两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只要听听“李云龙究竟是土匪还是英雄”的质疑,人们就会感到,《亮剑》中的李云龙和《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又名姜必达)这两位共和国将军,和过去战争题材的英雄塑造大大地不同。
他们有血有肉,辉煌战绩与个性棱角共生;他们的优点有多少,缺点就有多少;他们参加革命的动机起点很低———很难想像,姜大牙当初瞧不起新四军,一心要投奔“国军”,只因“一顿好吃的面疙瘩”和一见心动的漂亮女人,才留在革命队伍中。
李云龙更是问题成堆:过草地违反少数民族纪律,枪毙战俘,为给老婆报仇,私自发动一场“战役”。
他多次抗命,两次降级,三次复出……
书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气,部分地抵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光环,但却给21世纪的观众与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真实感。
从表面上看,李云龙、姜大牙的性格起点,降低了社会认知和接受的门槛。
但实际上,《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一个具有草莽行为的农民成为英雄的历史过程。
姜大牙、李云龙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农民对红色革命及战争的理解过程。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自己,从而成为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但是,他们的个性并未消失,反而更加鲜明。
他们不是“绅士般的巴顿”,而是“中国农民式的巴顿”。
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性格的成长过程,使两部作品获得极大了历史真实感。
之所以称李云龙、姜大牙为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因为他们身上,明显地具有中国传统绿林英雄行侠仗义的影子。
他们的部分性格特征,带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印迹。
他们不会惜命退缩,察言观色,随波逐流;他们对性情相投的战友肝胆相照,相濡以沫。
对世俗小人的狗苟蝇营,则嫉恶如仇!即使脱去了军装,李云龙、姜大牙们也是生活中的好汉!他们符合中国传统的英雄审美标准。
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
人们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

在李云龙和姜大牙的性格中有一种天生的基因,他们仿佛为战争而生!裹藏在匪气和草莽中的,是他们对战场超人的感知力。
对于稍纵即逝的战机,他们有警犬一样的嗅觉和土匪般的野蛮果决。
战争中过人的生存能力和取胜能力,使得李云龙、姜大牙的形象带有一种货真价实的传奇色彩。
战争把这群军人塑造成职业军人。
他们的事业就是消灭对手,取得胜利。
他们在战场上进行残酷的厮杀,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更是狡猾与更狡猾、机警与更机警、勇敢与更勇敢、野蛮与更野蛮、坚强与更坚强、幸运与不幸运的之间的格斗!这是以往军事战争题材作品中很少出现的。
李云龙、姜大牙们是战场一号,他们不按军事教科书的教条行事,他们使战场更具有偶然性,也深深打上了战场指挥官的性格烙印。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云龙、姜大牙可以说是战争的王者,“战争之神”!
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终于见到了战争的魅力。
好莱坞制造的娱乐效应有一条规则:对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灾难性事件进行极度的渲染和处理。
《亮剑》似乎有所借鉴。
李云龙喊出的“亮剑决胜负”中的血战到底、“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倒在进攻的路上”的豪气,如日经天,贯彻始终。
扮演李云龙的李幼斌说,整场都在喊,下来头都喊痛了。
激烈的音响充斥耳膜,观众的神经也并不轻松,这就是人们对金戈铁马的战争的折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