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和萧何 韩信临死前提到一个人,萧何听背后发凉,吕雉听到心有余悸
韩信临死前提到一个人,萧何听背后发凉,吕雉听到心有余悸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涌现出了无数的军事帅才,他们统筹全局,识天文,懂地理,通晓军务,调兵遣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善于抓住机会打胜仗。而我们今天所说的韩信,他就是这样的人。
韩信是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当中,立下汗马功劳,连刘邦都夸韩信,率领百万兵马,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韩信也是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兵仙。

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下场却是极其悲惨,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的,而韩信的死,去称为后来人们争议的焦点。有人说韩信想造反,他的死是应该的,还有人说韩信的功劳太大,威胁到汉朝的江山,所以才被设计杀死。不管哪一种是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恐怕我们也无法明白真相。
而韩信在临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说韩信临死前大哭,我十分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于被你们欺骗,难道这真的是天意!这句话说完,萧何听后是背后发凉,吕雉听到心有余悸,感到后怕不已。韩信所说的蒯通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让萧何与吕后如此畏惧呢?
蒯通是韩信首席谋士,在韩信很多取胜战役里,里面都有蒯通的计谋,有了蒯通的帮助,韩信才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韩信成为齐王以后,蒯通对韩信说:现在楚汉相争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刘邦和项羽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你的手里。
只要你帮助项羽,肯定就是项羽取得胜利,如果你帮助刘邦,那么刘邦就会取得胜利,但是你帮助他们两个其中一个,你肯定得不到什么好处。如果你现在拥兵自立,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最后鹿死谁手都不一定。
不得不说这段话还是有道理的,当时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如果自己自立,结果还不好说。但是韩信对刘邦心存感激,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而是帮助了刘邦,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后来有人告韩信谋反,但是刘邦念在韩信功劳上,没有杀韩信,放了韩信一马。
过了几年,巨鹿郡守陈豨在汉朝的授意之下,起兵叛汉,刘邦知道以后,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刘邦想让韩信和自己去,但是自己声称有病,没有去,却暗中给陈豨送信,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我夜里假传诏书赦免那些犯罪的奴隶,让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韩信部署完成以后,只等陈豨的消息了,但谁知道自己家里出了叛徒,于是向吕后告发了韩信的计谋,反被萧何和吕后用计引入长乐宫,最终被杀死。韩信之死,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在政治上缺乏敏锐性,不端正自己的态度,关键时候优柔寡断,落得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相关文章
- 张良为什么跟着刘邦 张良与刘邦的故事详细一点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韩信萧何怎么死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 吕雉和萧何 韩信被萧何和吕雉骗到长乐宫时,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通知他?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吕雉设计密室谋杀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韩信做了哪五件事让他折寿四十年 韩信折寿之事从七十二岁折到三十二岁到底是不是真的?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韩信被萧何带进宫中谋杀,死前喊出3字,现在却是年轻人的口头禅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刘邦论功为何萧何功劳最大?萧何有什么功劳?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大汉丞相萧何简介 萧何是怎么躲过刘邦杀意?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刘邦将丞相萧何下狱,背后原因是什么?
 -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刘邦为什么要监视萧何?这跟张良有什么关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