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 怎样写景状物

火烧 2021-05-13 23:53:21 1068
怎样写景状物 怎样写景状物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

怎样写景状物  

怎样写景状物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3、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
4、刻画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盖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天地人物,各有情状。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状;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情状不同,移步换形,中有真意。”(清·许印芳《诗法萃编》卷六下)景物的形状因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5、虚实结合,扩大想像空间。写景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
6、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清代的刘熙载说:“《书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艺概·文概》)写景状物,要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不拘一格地从多方面加以描绘。
例文:
总算是起风了,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酷热总算被稍稍地驱散了一些。我走在小径上,风吹树叶所发出的沙沙声令我感到这段日子以来难得的惬意。我不禁抬起头,感激地朝发出声响的树看了看。只看了一眼,突然被一片飘落的枯叶吸引住了。那树叶缓缓而下,蜷曲着,微黄的身体显示出它的生命已然灯枯油尽,它即将化作几粒微尘,随风散去。
在世界上某个角落里,也许正有个生命如同那枯叶一般逝去了。而我们,也终会在某一个早晨或夜晚,燃尽我们的生命之火。
一片树叶,从萌芽到长大,从嫩绿到泛黄,仅仅是半年功夫罢了。而一个人的生命,从诞生直至死亡,又能有多久呢?但并无哪片树叶因为这注定的命运而拒绝吐露她那悦目的翠色,同样的,在我们的星球上,也未曾有过由于畏惧注定的死亡而拒绝生活的人。他们或许伟大,或许渺小,可能他们的生命不过十年二十年而已。但在这段历程中,他们拼搏过、奋斗过,为着理想,为着价值。他们都点亮过或明或暗的灯光,在命运的丧钟敲响以前,他们可都是在热情地活着的呀!
这时,又一片枯叶在我眼前飘然而下,它已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理应享受到安息。风动叶响,那沙沙的声音,便是在奉献着自己的绿叶,在诉说着前辈们的光荣,在向逝者道别吧。
我又一次抬起了头,灿烂的阳光正透过枝叶照射过来。于是,那舞动的绿色便显得更加有生气了。由此我深深体味到了夏的活力,这活力,丝毫未因衰败的叶子而削减,她被更多的新生的生命支撑着,永远年轻而美丽。
那天晚上,忙完了许多琐事,心情十分烦倦。匆匆出了家门,赶往车站,打算搭公共汽车去上班。走到巷口,偶然—抬头,忽然看见远处那一大片湛蓝的夜空。那夜空,是异样的光洁莹澈,衬在闪烁的灯光与房屋的黑影背后,远远地伸展出去,带着一种非常的宁静与高贵。像一个大手笔的布景师,不惜工本地用了—大幅光滑无比的软缎来做都市之夜的背景。
我蓦地觉得自己由烦倦的现实飞升到—个幻想的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辽阔、莹澈、光洁、湛蓝的夜空呢?而那一大把撒出去的星粒,就像无数闪耀的碎钻,散落在无垠的大宝石蓝色的软缎上。
那夜空怎么蓝得那样亮,亮得像是镀了一层丝光呢?哦,原来那边镶着一个圆圆的月。这才想起,假如不是闰月,今天该是中秋节了。难怪月色如银!那格外明净的天宇,不仅是因为月色,而更是因为风。今天有4级风。台风征候尚未完全逸去。她扫出了一大片晴空,而且余兴末尽地继续扫着那聚在东南方的一堆云絮。那一堆云絮簇拥在许多屋宇背后,从远远的地平线彼端冉冉地浮升上来,就被4级风轻轻地、一簇一簇地卷向天空,慢悠悠地上升着,慢悠悠地变形。由一堆云絮变成一个老人,又变成一只绵羊,再变成一只由背后被风牵曳的鸡;然后鸡的形貌轻轻地幻散,你再也说不出它像什么。继续地游动,继续地幻散;变成两朵或三朵,分头飘去。你不知道追随哪一朵才是,你觉得自己也已幻散。于是,你再想去追往另一簇云絮,它们开始从屋宇背后浮升时,总是很大的一簇。这一簇,飘飞得十分迅速,直向那轮圆月飞升而去,仿佛要奔向月宫。于是,月光把云朵染成一圈金黄,又染上一圈浅紫。云朵再向上飘飞了一半旅程,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烟圈。透过烟圈的环形,月亮的银盘在上方静静地端庄地照着。云朵距离它还好远好远,我看得到那距离,那是十分立体感的一段距离。云并不想追上月,云只是无心地飘飞,无心地幻散。那烟圈也就这样地幻散,成为许多小小碎碎的白絮,轻轻地飘飞,轻轻地消失。于是,又升上来另一簇云。
我看着这簇云,它悠然地延伸、延伸,变成长长的一带,像一只橡皮艇。然后以迅捷的姿态飘飞而来。看着它,我忽然想起幼时唱的一首歌:如果我能飞升 /如云能堪承载/我便入云驾驶/多么自在……真的,如果我乘云朵飘飞,将如何呢?云一定不问我要到何处去,云一定不问我自何处来,云一定不问我可曾向谁请假,也一定不问我可有什么未了之责。云甚至不会感到有我在它上面乘载,它仍是那么无意地飘飞,无意地幻散。那么,我也将随它无意地飘飞,无意地幻散,飘飞、幻散,飘飞、幻散,终而至于消失。
曾有人歌颂过消失之美。那种不经意的消失;那种完全“放开手,随它去”的消失;那种悠悠然、毫不牵恋的消失;那种飞向无穷,飘向无限的消失,让你的灵魂就那样摆脱开一切牵绊,轻轻地浮起,悠悠地远去,毫无重量地幻散,毫不沾惹地消失。
生活的烦倦在何处呢?如果你是云朵。

怎样写写景状物文章

状物,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有描写动物的,如《燕子》;有描写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写建筑物的,如《长城》;有描写景物的,如《梅雨潭》等。 一般说来,写状物类文章重在突出描写对象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等,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认真观察 二、抓住特点 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例如《燕子》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作者抓住了燕子羽毛“乌黑”、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这三个特点,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我们有的同学在描写猪时往往写它“撅起的大嘴巴”、“耷拉着的大耳朵”;写公鸡时便写它“大红冠子长尾巴”的特点。这样写当然可以,我们还可以抓住其他特点写。总之,要想把状物文章写得生动、真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三、注重顺序 我们写文章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会给人以繁杂凌乱的感觉。写景状物的文章,顺序种种,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春季写“溪水、木排、小鹿……”;夏季写“森林、花草、浓雾……”;秋季写“枫叶、野果、药材……”;冬季写“风雪和动物冬眠”。这样按季节顺序用具体。事物来说明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是“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究竟按哪种顺序写,可根据内容,灵活安排。只有注重了顺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四、静动结合 有两句古诗:“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写诗能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写状物类文章更应注意静与动的变化。如《猫》这篇文章,先写猫的生活习性,是侧重于静态描写的。写猫“老实”,“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写猫捕捉老鼠时“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接着,作者连用几个动词,写猫可亲可爱,“蹭你的腿,”、“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通过这一静一动,静动结合的描写,把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力求把那些静态的物品、楼房、树木,动态的行云流水、飞禽走兽等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除上述几点外,写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

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 怎样写景状物

写作:怎样写景状物教案

有些学生写有关写景或状物的作文,写得不很理想,要么语言平淡无奇、苍白无力,读后味同嚼蜡;要么是语无伦次,没有先后顺序;要么是纯粹是描写景物,缺乏思想感情的投入,没有灵气……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巧妙地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我认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学习完叶圣陶的《荷花》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植物的作文,采用了分步指导的方法。 首先我以各种颜色的菊花为例,带领孩子们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观察它的整体,又观察它的局部,既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风过现象等);还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抓住绿叶与花朵的形态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把握每一种颜色与众不同的地方,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后写出的植物才会下笔有神。
另外,我要求学生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确定观察的顺序后,孩子们的作文各有千秋。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在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一品冠的外形特点后,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渗透了真实情感的写景类作文,
同时,在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时,要求孩子们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体。 具体实施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提前布置作文任务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要求写什么?(自由写一种植物,可仿照《荷花》突出重点,写进联想) 二、结合阅读原文,指导写作 结合原文,边讨论边讲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反复阅读,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反复阅读原文,从中汲取自己作文相关的其他营养,课后可阅读一些有关植物的作文。 四、教师进行习作前的指导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早已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引导他们讨论:自己写什么植物?如何写?应抓住植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五、学生习作,课上教师巡视指导 六、写生自改,互相修改 进行修改后,学生反复读,自改,在和同学互相修改。 七、教师精批细改 在学生反复修改后,教师在进行批改,教师的评语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 八、集体讲评,交流习作体会 交流习作体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次作文的规律。 分步指导写作,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写景类作文指导中,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文教学的快乐

怎样写好写景状物作文

描写景状物的作文范文:
默默无闻的柳树
关键词: 柳树 植物作文 初一作文 初中作文 记叙文 体裁作文
有人喜欢美丽的梧桐树,后人喜欢高大的柿树,有人喜欢挺拔的银杏树……而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柳树。
柳树的身躯笔直笔直的,像一群站岗的卫兵,在路两边一动不动的站着。它那长长的“秀发”随风飘舞,披在肩上,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甩着大辫子似的尾巴,风伯伯来时它跳起舞蹈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它的“秀发”上又长的了许多小叶儿,密密的,真好看。
春天,柳叶发出嫩绿的小芽儿,娇滴滴的,一幅神气的模样,风一吹,柳树的枝条就随风飘舞,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荡秋千,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路边密密麻麻的柳树,好像亲朋好友,手拉着手,站在一起,永不分离。
夏天,柳叶长大了,长成翠绿色的,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纳粹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个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对啊,柳树还美化了环境呢!绿是生命的颜色,柳树不但能为我们遮阳,还为我们美化环境,让新鲜的空气流进体内,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呢!
秋天,树叶发黄了,但是柳树像一个魔术师,把叶子变成金黄色、淡黄色、橘黄色,甚至有的叶子还是焕然一新……风一吹,这些叶子便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一个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又像天女散花,为我们增添了欢乐。
冬天,树叶落光了,但是,它把叶子留给我们,我们把树叶堆积在一起,点燃,这样可以供我们取暖了。
柳树啊柳树,你曾经晒着自己,为我们遮阳;你曾经委屈自己,保护环境;你还曾经烧着自己,为我们送来了温暖……我们不是要向那样的人类做榜样,向他们学习吗?我喜欢你默默无闻的柳树。

写景状物诗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8、《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5、《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6、《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9、《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景状物作文

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景状物作文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一) 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状物文第一个是对事物须仔细观察。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文的写作对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抓特征,是各种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具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感官拓展法。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乱描乱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时间拓展法。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时间——景同,时间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变化。
空间拓展法。
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多角度、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空间——远近、内外、上下等不同视野的转换,或散列式写法
(三) 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或句来描绘景物。 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虚实拓展法。
写景不仅要实写,也需要虚写。虚写就是采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方法描写景物。景物虚写的途径很多:可以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可以借助梦境虚写景物;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不仅打开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写景画面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性。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书写时,景的文字分量应该比较重。 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单是为了写景,也就是为写景而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么满怀喜爱赞颂之情,要么满怀痛恨厌恶之情,并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情感态度来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修辞等对景物进行描绘。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景与情结合的写法
一、 以景勾联情思: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二、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三、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四、 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情圆缺、如草的更行更远还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作文
人们都说,鸟笼之中不可能有一只渴望自由的鸟,因为鸟会因为失去自由郁郁而终;而那些没有死去的鸟,他们的意志与对自由的渴望都被时光磨得一干二净。人们也都说,笼是不可能放走鸟的,因为如果他自行放走了鸟儿,那他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然后死去。所以很多鸟笼会看着一只鸟儿在笼子之中死去而无动于衷,用如同外表一样铁一般的心默默地接受着一切,然后又迎来一只拥有鲜活生命的麻雀或是夜莺。
我,也是一只困在命运之中的鸟笼。我刚被买到主人家中,就被挂起来,放入了一只鸟儿。多么美丽的鸟啊:樱色的喙,黑色的眼,如火一般的爪;头上有淡黄的羽毛,项间带着褐色的颈环,身上披着紫色的披风,翅上是橙黄的羽毛,尾毛是淡淡的绿中又有淡蓝;光滑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环。这可真是天造之物啊。
但她和所有的鸟儿都一样,无时无刻不回想着生长的森林,渴望蔚蓝的天空和白云。她在我之中,不吃,不喝。只是眺望着远方,黑色的瞳仁之中,尽是哀伤。原本美丽的羽毛,也因瘦弱而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无精打采地贴在她的身上。她明显消瘦了。
两天后,她开始攻击我:用嘴啄我,用脚踢我,甚至用头撞我。我感不到痛,因为我是铁做的。当我看到她头上渗出血时,我不禁一问,你,痛吗?她愣了一下,没有理我,只是用头继续撞击我。我知道,她是恨我的。
又过了一天,她开始吃东西了,也不知是太饿,还是放弃了抵抗。但 这又毕竟是好的,她可以不死了。接着,她告诉了我她原来生活的地方。蔚蓝天空一尘不染,没有被文明的铅尘印得浑浊。白云悠闲地躺在天空,那蓝天下是一片又一片无尽的翠绿的森林;林中那条蜿蜒的河流,清澈得如同虚无;水中各色的鱼儿游来游去。陆上,羊儿在草地上吃草,随意地,也吃下了那散发着淡紫色香气的小野花;河边牛儿在喝水;狗在和水中的倒影打闹。天上的鸟儿在树与树之间穿梭,又在树枝上闹着。早晨,她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在空中唱歌,顺带找虫吃。中午,在树林中,她们穿梭着,一起捉迷藏,而晚上就回家睡觉。有时会出去探索新世界,有时又在家中与别的鸟吵吵架,但这一切都是多么自由而快乐!
我不断地让她讲以前的生活,我不断地幻想着远方的动物乐园。不断想着,我好想飞到那遥远的地方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一厢情愿想找她说话,让她描绘那远方的丛林。其实她不知道,我好想放她走,但是我不能。我本以为,她对自由的意志已经磨灭,已经习惯了笼中的生活。其实,我并不知道,每当她眺望远方或是看见天上飞翔的青鸟时,眼中流露出的嫉妒与哀伤。
有一次,她的举动让我无比震惊:在人类走过来,把她捉出来把玩时,我看到了她眼中的仇恨。她,竟用她樱色的喙狠狠地啄了一下人类的手。她挣脱了,在阔大的房间之中飞来飞去,却找不到出口。最终,她还是被捉住,放进了我的身体之中。我看到了她仇恨与疲惫的眼神,还有眼角闪过的泪光。原来
,她对自由的意志仍然强烈。
终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放走她。当我告诉她这个决定时,她一直暗淡的双眸闪耀出灿烂的光芒。她惊喜地问我:“真的吗?”我平静地告诉她是的,尽力掩盖自己的悲伤。在人类出门时,我放了她。我看着她披着金色的阳光飞向远方,飞向她那美丽的家乡。我笑了,在默默承受着死亡的吞噬时,笑了。我现在才发现,鸟笼永远不可能拥有自由的天空,因为天空,也许只是属于翱翔的鸟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