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

火烧 2021-10-03 16:02:19 1285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国务院总理 政务院总理:ze 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当时称为“政务院”总理,之后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国务院总理:ze(1954年9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

国务院总理 政务院总理:ze (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当时称为“政务院”总理,之后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国务院总理:ze(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第二届国务院总理:ze (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 第三届国务院总理: ze (1965年1月至1975年1月) 第四届国务院总理:ze (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8日) 代总理:hg(1976年2月4日至1976年4月7日) 总理:hg(1976年4月7日至1978年3月) 第五届国务院总理:hg(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10日) 总理:赵紫阳(1980年9月10日至1983年6月) 第六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1983年6月至1987年11月24日) 代总理:pl(1987年11月24日至1988年4月9日) 第七届国务院总理:pl(1988年4月9日—1993年3月) 第八届国务院总理:pl(1993年3月—1998年3月17日) 第九届国务院总理:jr(1998年3月17日—2003年3月16日) 第十届国务院总理:wj (2003年3月16开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国家朝代

夏、商和周属于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这里暂不讨论。我以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的朝代有以下几个: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和清。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统一的,我认为关键有两点:首先,国内是否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其次,各地方政府是否服从中央领导。这里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对国家主权提出合理要求的实际政府,它不一定控制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但也决不是流亡政府。对于其中主张国家主权理由不充分或是实控区较小的政府,暂称为伪中央政府。 按照前述标准,秦、两汉是统一的国家,新纳入两汉的范畴,不单论述。三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当时有两个中央政府和一个独立的地方政府。魏主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并且控制中原地区,所以魏国是名正言顺的东汉继承者,而蜀国虽然也承自东汉,但刘备是在汉献帝禅让之后称帝的,并且偏居一隅,属于伪中央政府,吴国未继承正统,但不服从魏国或蜀国的领导,因此是独立的地方政府。 西晋在灭吴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东晋以来,国家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南北双方的中央政府都承自西晋,北方后来又再度分裂为北齐和北周两个中央政府,都承自北魏。 隋承自北周,再度统一国家。 唐承自隋。 五代十国时期再度出现多个中央政府和独立的地方政府。地方割据自不必说,中央方面,后晋被辽所灭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汉与辽都主张自己承自后晋,这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将自己纳入中国的范畴,在文化上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争夺中国的主权。 因为辽宣称自己承自后晋,因此北宋的正统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尽管后世普遍承认北宋的正统,但也承认辽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北宋时期中国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宋灭亡后,金与南宋都主张自己承自北宋,金为此放弃了此前“承自辽”的主张。自元代以来,后世普遍认为正统在南宋,因而元承自南宋,但不可否认的是金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因此辽宋金时期,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元承自南宋,重新统一国家。 明初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明并没有灭亡元,遁入蒙古草原的北元政府甚至比明政府更正。这也是朱元璋千方百计引诱北元皇帝回来走一个禅让形式的目的。虽然朱元璋没有得逞,不过后来北元政府自行垮台,蒙古重新回到游牧部落的状态。此时衡量明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取决于如何看待当时蒙古与中国的关系,这要看评价者选择什么样的口径和定义了。我个人倾向于承认北元结束后,明代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清承自明,此时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国家朝代要全呦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古代全部完

中国历史中有几个秦

中国历史中只有一个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
秦始皇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国祚共十四年。

中国历史有几个国家总理?

中国历史来共有几个朝.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国学×参考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分裂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国学×参考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初中需要掌握的朝代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总共有几个皇帝

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其它详细
:baike.baidu./view/20013.

中国历史上总共跟哪几个国家打过仗

历史上可以说无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有:
1,1950年,抗美援朝,对手美国、韩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荷兰、泰国、希腊、土耳其、菲律宾、南非、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爱赛尔比亚。算平局,但我国损失较大
2.1962年,对手印度。算完胜,由于地理因素,我军难以补给,虽然胜利却失了土地
3.1969年珍宝岛事件,对手苏联。胜利,夺回珍宝岛。
4.1974年西沙之战,对手南越。胜利,夺回西沙群岛。
5.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手越南。胜利,兵临河内后撤军。
6.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手越南。没有结果。

中国历史名人有几个?

周武王姬发 周幽王 勾践 夫差 商鞅 嬴政贾夫人 姜子牙 黄飞虎 周文王 李靖 比干 闻太师 姜后 伯邑考 费仲 纣王 齐桓公 姜小白
楚庄王 芈侣 秦穆公 嬴任好 宋襄公 子兹甫 范蠡 郑庄公 姬寤生 吴王 阖闾 孔子 孙武 鲁班 周吕尚 刘邦 刘彻 王莽 霍光 曹参 英布 卢绾 彭越 虞诩 王允 李膺 梁冀 李固 刘濞 晁错 淳于长 霍光 张骞 桑弘羊 贾谊 陈平 张良 萧何 周亚夫 陈汤 班超 霍去病 窦婴 卫青 邓禹李广利 李广 韩信 窦宪 东方朔 耿弇 周勃 邓禹 寇恂 贾复 吴汉 项羽 虞姬 范增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关羽(云长)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征)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干(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世民 李渊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王维 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刘禹锡 李商隐 宋之问 郭子仪 裴矩 裴行俭 裴寂 温大雅 王绩 尉迟恭 柴绍 狄仁杰 薛仁贵 温彦博 裴炎 宋之问 张圭 王翰
宋太袓。 赵匡义 宋太袓宗,为赵匡胤胞弟。 赵德昭 赵匡胤之子,武功郡王。 曹彬 宋朝武将,官拜枢密使,为宋朝开国功臣。 ? 宋朝武将,曹彬之子。 耶律休哥 辽军总帅。 呼延赞 宋朝武将,铁骑队指挥使。 秦翰 宋朝宦官,同时也精通武艺。 赵普 宋朝宰相,为宋朝开国功臣。 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辛弃疾 陆游
太多了我就说这些 。若有不便之处请见谅。

中国历史有几个女皇帝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一共有四位女皇帝。但也可以把慈禧纳入算是五位了。
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殇帝,即元姑娘,年号武秦。
————(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真名不详,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潘充华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是女性(即为皇女),本应封为公主,而时局危险,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国实际大权的皇太后胡氏对外宣称她是男性(即为皇子),并大赦天下,袭用孝明帝年号武泰。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继位,在名义上成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当天便被废黜,且也未实际登基,之后史书不见记载。
【北魏宣武帝死后,年仅4岁的元诩就当了皇帝,是为孝明帝。胡氏则母以子贵被尊为太后,并因孝明帝年幼而得以听政。胡太后在政治上恣意专权,搞得民不聊生,生活上则十分淫乱,引得朝臣不满,当然也引起了孝明帝的不满。她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于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毒死了孝明帝元诩。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魏书·帝纪第九》:“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皇女生,秘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就是把女孩当作男孩来作皇帝。几天后,胡太后便改变了主意,杀死武秦女皇,另立元晖只有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因此,武秦女皇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胡太后杀死武秦女皇之后,还给她加上谥号为“殇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另:这个所谓的“元姑娘”并没有真正登基,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未留下,因此称元姑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不确切的。)
第二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陈硕真
————陈硕贞,女,(?—653),又名陈硕真,唐代睦州雉山县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淳安梓桐镇)人,巾帼女杰。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众起义,自封为“文佳皇帝”。早年丧夫,是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义军的女首领。唐朝高宗时期的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不过她的起兵坚持了一个月就被镇压下去了。
【唐太宗“贞观之治”名扬四海。这种儒家以道德治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典范。可是公元653年,就在唐太宗死后不到四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在浙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就是陈硕真。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陈硕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陈硕真自称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陈硕真起义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十月,这一年武则天30岁,两年以后才被立。
第三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即大周圣神皇帝,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等,在位十六年。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自称武曌。这个“曌”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执掌朝政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从公元690年起,至公元705年,在位16年。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第四位女皇帝是耶律普速完,即西辽承天皇帝,年号崇福,在位14年
————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皇帝。
【后来,耶律普速完经常与驸马萧朵鲁不之弟萧朴古只沙里幽会偷情。耶律普速完为了拉拢驸马,封他为东平王。但驸马并不贪图王位而让自己戴上绿帽子,便经常指责耶律普速完。为了情欲,也为了安心,耶律普速完便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
【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权势熏天。公元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皇帝,改元天穆西辽。
【耶律普速完死后,耶律直鲁古即位。册封耶律普速完谥号为“承天太后”。可以说,耶律普速完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
第五位慈禧太后也可算是一个女皇了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称清朝“无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之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中国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中国历史上哪个国家最屌

应该说是哪个朝代比较合理。
军事上,秦汉时期;
文化上,唐宋时期;
经济上,跟世界比较的话,百年屈辱来临之前,一直很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