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为什么叫女真 金国女真和满族女真,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金国女真和满族女真,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众所周知,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国,被认为是金国的再生,这在教科书是明白无误铁板钉钉的说法,可是当我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存在着巨大差异,金国皇族姓氏完颜和后面的爱新觉罗感觉根本是两个民族的姓氏,满族的民族起源传说又在直接就把传统意义上的前身女真给抛到九霄云外。
满族的文字更是在17世纪结合蒙文创造出来的圈圈点点和金国的方块字迥然不同,更重要的是,一提到清朝就联系到辫子和晚清的腐败无能,可是早在清朝入关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入主中原,可是印象中金国无论是否强制金国统治区汉族剃发梳辫易服还是金国统治者似乎女真族的发饰和清朝满族的发饰完全是两个世界。
那么究竟教科书告诉我们女真族是满族祖先,后金,清朝和金国是同一个民族建立的,还是他们根本就是两个民族,完全不能划等号的两个概念?
完颜女真自黑水??而来,被契丹统治者称为“女真”,此后史料中就一直称他们为女真人。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习射猎弓马之道,战斗力极为强悍,因受到契丹统治者压迫,后来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展开反辽大起义,最终与北宋联合灭辽。这段历史如果读过《两宋风云》的话应该都了解。
这一时期的女真族,是真正的女真族,他们就是黑水??的后代。但是灭亡北宋后,大批生活在猛安谋克制度下的女真人奉命迁入中原地区,长期与汉、契丹等民族杂居通婚,最后和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被汉族同化了,甚至连语言和文字也几乎失传。当忽必烈的蒙古骑兵征服中原后,这部分女真人已经被蒙古人看成汉人。
虽然他们的祖先是女真人,但由于蒙古统治者曾经也是金国女真的仇敌,也许导致留在汉地的女真人不敢再自称女真,女真语也不敢说,时间一久,他们就真的变成了汉。
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公历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发表了如下公告:
“我国原有之名为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其无知之人称之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乃席北(锡伯)超墨尔根之亲谊,与我国无涉。此后所有人等称我国原有之名满洲,若称诸申,罪之”。
意思是说:“我们国家原来的名字是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有些无知的人把我们称作女真,实际上女真是锡伯族超墨尔根的祖先,与我们无关。以后所有人都应该称呼我们国家的原名满洲,如果再称女真,就是有罪”。
可见皇太极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而努尔哈赤当初使用“后金汗国”作为国名,也是为了借用以前金国的影响力,实际上努尔哈赤也不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
金国的女真与清朝的女真是同一个民族吗?
满族只是部分继承了金朝的女真族,还融合了其他很多少数民族才形成的,满族和女真族不完全是一个民族,但女真族可以说是满族的祖先。
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朝代有两个,一个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个是满族建立的清朝。其中满族在明末的时候还叫女真,后来皇太极废除女真的称呼,改名为满洲,即现在的满族,如今的满族已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第二位。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北方也曾经有一个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那就是金朝。女真人战斗力很强,摧枯拉朽般灭掉了辽,又灭亡了北宋,与南宋对峙。
广义上来说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所说的都不是一个民族,其中包括了很多民族,是东北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也就是通古斯语族各族的总称。他们或者他们中的一个都不是女真族,但可以说是女真族的始祖。女真也是各个游牧民族融合而得来的。
到了契丹人建立辽,女真的分布就比较广了,整个东北和外东北地区都有女真人生存。
明朝时期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为了统治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女真人,女真人也有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之分,“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
所以说,金国的女真与清朝的女真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一个民族,满族是由多个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的。
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是同源但不是同族。满族从人种学上分类属于通古斯人种,而女真属于蒙古人种中的室韦族群;
女真建立的金被蒙古灭国后女真人流散各地,后来逐渐演变成二部分,即生女真和熟女真。 生女真是指回到了白山黑水之间,继承了原来女真生活方式的女真人,也就是后来的建州三卫,满族的前身。 熟女真是指和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基本以定居为主,脱去了渔猎特色的女真族。 女真文字由于没有历史文化积累,完全是根据皇帝旨意的急就章。在金国尚在时就不流行,金亡后很快就和西夏文字一样消声觅迹了。游牧民族可以武力征服,但必被汉族同化,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至于满族的农奴制,刚才说过了满族的前身是生女真。他们已经完全是游牧民族了。农奴制正好适合他们的社会发展度。 所以女真与满族不是同一民族,只能说满族中有一部分人是金代女真人的后裔。这些人在清代称为满洲族。 满族这一概念应该指的是是清代所有加入八旗的满洲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锡伯族等民族成员。金朝女真人和清朝满族人是一个民族吗
是。建立清朝的满洲人(辛亥革命以后称为“满族”)的前身是建州女真(后来皇太极改名为“满洲”),是女真族的一支,长期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到了元朝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金朝女真族已经汉化,被称作“汉人”了。建州女真依旧保持原来生活状态。
金国的女真人与满族人是什么关系啊?
黑龙江绥化满族二十营屯考

一、满族源流 满族,原称女真,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再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二、绥化西部满族二十营屯来历 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征伐。期间,多次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之间围猎,并曾于现在的永安满族镇附近饮马驻足(也有传说努尔哈赤避难到过此地),设驿休息。后来,清朝视之为祖先隆兴的吉祥之地,一直做为封禁围场的驿所,禁止在其周边垦荒放牧,致使此地林木繁盛茂密,荒原一望无际。 1825年(道光五年)春,有一个名叫依桑阿的满洲人在这已经废弃的围驿之地开荒。翌年,依桑阿有两家亲属来此定居,共建十间“马架子房”,故称“十间房”。其后人们过往停驿,商业逐步兴起,形成了小集镇,这就是现在的永安满族镇的前身。 咸丰末期,由于连年战争和灾荒,造成清庭内忧外患,财政贫乏,兵饷不足。为保卫边疆,开发资源,筹调物资,挽救财政危机,朝臣几次奏议允许旗人在东三省屯田开荒,以恤旗业。 1860年(咸丰十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屯田实边。 1862年(同治元年),顺天府府尹蒋琦龄奏请向东北“移八旗散丁数万,开垦闲田,以资生计”,获皇帝批准;同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复奏,在濠河(泥河)以北、呼兰河以南接连旗屯(十间房)的荒原,拔京旗散丁三百名,编为十屯,并准予招民代垦。 1876年(光绪二年),朝廷准许将原来的十屯扩充至二十营屯,在京旗接领之前,代垦者照章缴纳租税,不许重赋,以免旷闲。 所设二十营屯营基,正白旗共五屯,居东地,地势高平,少有坑洼;镶黄旗、正黄旗各五屯,均在中地,地属高平,但有沟洼;正红旗在西地,地势较低,且有难垦之湿地,则比他旗稍多划拨土地。各旗自南始依次头屯至五屯,营基间距南北四里七,东西九里四。清朝官府设置旗营, 令武营(官职)监督营屯事宜。 1879年(光绪五年)春起,旗营按屯查明,划清界址,由武营摧令各屯代垦旗丁赶紧建盖房间,按所定营基设置。而后由将军衙门派人巡看核收,并把代垦旗丁三百户花名册和新屯田数据造册,呈报将军衙门,监视施行。事毕于该年农历十月初一日。 至此,二十营屯建制正式形成,隶属呼兰副都统管辖,1885年(光绪十一年),划归绥化理事通判厅管辖。
建立金代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满族之间的关系?
建立金代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满族有血缘关系,女真族是满族的祖先。
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 “清”,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覆灭。清军一路屠杀,收买汉奸,逐步攻取全中国政权,最终建立统一中央王朝——清朝。清军入关之初,为了巩固统治,从外貌上消除汉满差异,防止激起汉人知识分子的华夷之辨,下令“剃发易服”。但是剃服令却激起了汉人民众强烈的排斥反抗,清军对汉人民众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从北杀到南,制造弥天大罪,导致人口锐减,社会经济文化倒退。清代广泛实施文字狱,钳制知识分子思想。金朝的女真人,是清朝的满人的祖先吗?
女真人其实和满族之间是有一点关系的,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把自己的国号改为金,但是说你真人就是满族人的祖先的话,还是有点牵强的,虽然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毕竟是因为两个民族主要发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且常年以狩猎为主,生活的方式相同,语言文化也相近。
但是满族是一个新的民族,它包括了女真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这些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在东北地区慢慢的融合,通过通婚的形式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这样的民族。
所以说女真只能算是满族祖先里的一个分支,并不能说是满族人的祖先,虽然他确实对于满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明朝末年的时候,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依然被称为女真族。而后建州出了首领努尔哈赤,他秉承着祖先的遗志,没有忘记自己先辈的仇恨,所以说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把族名改为了满洲族。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真族只能算是满族祖先的一个分支,并且之所以要改也是因为在当时民族发生了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女真族了。而在后来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满族统治者又退回到了东北的地区,就像当年金朝的灭亡一样。
并且这些满族人为了隐姓埋名,因为害怕受到报复,所以他们改造了自己的姓氏,从满姓改为汉姓。只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加安稳的生活下去。
金朝女真人和满族是同一民族么
在满族的历史上,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吸收汉、蒙等族人员参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其中,女真包括由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东海女真(野人女真)。
从历史的角度,二者之间的联系不能绝对说没有,但是其联系并不像通常的民族传承那样紧密。 血统方面: 从金朝女真的角度,这是一个居于中国东北,具有一定历史的庞大民族。金朝女真贵胄都已经悉数迁往中京北京地区和南京开封地区,数量约400万,留守东北了一小部分,后来金为元所灭,女。元朝时期,真,契丹,北汉被蒙古人统称为汉儿或人人,从而一起同化为一类了。 从血统的角度,金朝女真契丹的主体只能从中国北方汉族中去挖掘,金朝女真在元、明二朝,融入被北方汉族已经是十之七八。在东北地区,包括东归的女真,仅有黑龙江流域的少数, 在满族初期的组成中,即使三部女真中,也有属于非女真的血统,如: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源自蒙古边缘部落,而与金朝女真关系较近的东海女真,却很多被排除在满族之外,形成后来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等东北民族。此外,由于满族形成中包含了很多原籍辽东的汉族,在汉族强大的人口优势下,即使很小的部分,在满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巨大的。 由此,从血统上,金朝女真和满族的重叠部分微乎其微,由于金朝女真的人口远远大于满族初期,这点在金朝女真的比例上更为明显。 传承方面: 从文明的传承方面,金朝女真的主体是完颜氏皇族,完颜氏早在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后,就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要民族。中原各地的女真人在元、明两朝为官、为商的众多,这些记载表明,金朝女真的核心已于北方汉族无明显差别。 而在满族的形成中,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的(注意是核心而不是主体)。建州女真本身是一个受元朝,明朝政治,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建州女真的形成,不是这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简单地联合到一块,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迁徙,几经变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外部压力的驱使,最后南迁到同一新地区后才形成的。与唐、辽、金时代的具有较强组织女真相比,建州女真稍显松散。 文化方面: 金朝女真时,曾仿照契丹字,创造了女真字,并使用了猛安谋克制。女真在中原汉化程度较快,女真字的发展不是很好,但是女真字在东北地区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满族形成后,金朝女真的文字语言对其几乎无影响。从文化的角度,二者是没有直接联系。 金朝女真和满族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同属属于渔猎民族,满族缔造者努尔哈赤曾打出“后金”的旗号,也使得二者有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联系。 满族(57)女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