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隋朝大运河是不是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图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火烧 2023-04-03 13:58:37 1073
隋朝大运河图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

隋朝大运河图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

扩展资料

意义价值——社会

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渐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维护王朝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突出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籴与粜,一是赈济灾荒。唐宋时期,和籴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调节各地区由于丰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粮食市场价格的不平衡。其中,宋代和籴完全是通过漕粮来实施的。

明清两代王朝,着力于漕粮在平粜方面的运用,成效突出。与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时期的平粜,主要是为了缓解粮食生产、灾害等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完全是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出发。运用漕粮赈济灾荒,自秦汉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迄至明清,已成为朝廷的一项惯常举措。

大运河漕运毕竟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具有这种体制中的诸多劣根性;更为重要的是,漕运也是封建王朝攫取天下财富的手段之一,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当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后,漕运便在社会的巨变中走向消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运河

根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绘制一幅隋朝大运河简示图,标出图中重要的信息点,包括起止点,中心、四段的名称

隋朝大运河

谢谢了

隋朝大运河是不是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图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在当时叫什么名字

就是叫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

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全长1794公里。

扩展资料

背景

1、文化交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

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的祖先明智地觉察到这个问题,从而产生开凿南北纵向的人工河的愿望。

2、军事需求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战事频繁,征伐不断,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之大量粮草的运输,在水运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当政者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而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则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时,也有着追随帝都的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简介150字以内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 沟通南北水运

▪ 繁荣两岸城市 ▪ 南北文化交流 ▪ 促进民族融合 ▪ 经济快速发展 隋朝(35)大运河(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