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园怎么样 蠡园的作文
蠡园的作文
简介
无锡蠡园一隅
公元1927年,无锡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础之上,兴建了蠡园。
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
游人游览蠡园可分三个部分。
即:其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
四季亭区是蠡园的主体景区。
此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
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
望湖亭的屋内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了60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龙凤呈祥,栩栩如生。
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有300米。
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负江南园林的神韵。
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宫、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游人欣赏。
蠡园是蠡湖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游人游览湖景,无不在此驻足赏景,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好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图画!
编辑本段典故
范蠡,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
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

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勾践十五年,范蠡建议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
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
越国终于吞并吴国。
勾践称霸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决计激流勇退,就辞官归隐 至齐国。
他善于经营,竟然治产至千万。
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
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
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湖上,故名蠡湖。
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
在无锡还有好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骂蠡港桥等。
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编辑本段无锡蠡园景点
桂林天香 原为民国初虞循真所辟“青祁八景”之一,有老桂树数十棵,碧叶簇拥,繁花如碎金,景名出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之典。
仲秋时节,丹桂飘香,花好月圆,发人遐想。
云窝山洞 该洞原是渔庄大假山的收尾,1952年蠡园“百尺廊”向西续建至该地并更名“千步长廊”时,就成为假山耸翠、南堤春晓、长廊揽胜等三大景区的接点。
古人有“洞天福地”之说,而这山洞与长廊衔接处所用花街铺地的图案,恰巧应顺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心理。
这图案的中间是个“寿”字,周围有五只蝙蝠,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是谐音,因此这图案就叫“五福捧寿”。
它旁边有棵木香藤,开花时,满树的银花,被比喻为“摇钱树”,有钱有福有寿,真够意思的。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蠡园长廊的千步之行同样始于脚下。
蠡园历史 民国初年,无锡县第三区区长、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北岸作景点开发,号“青祁八景”、“山明水秀之区”。
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帮助下,利用原有基础,建蠡园; 1930年王的亲戚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占地六十余亩。
1936年,其子王亢元在蠡园旁拓地十余亩,建凝春塔、湖心亭、颐安别业等建筑。
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与渔庄相连; 1952年,蠡园百尺廊向西接出200米,与渔庄相连,统称蠡园。
1954年,新建四季亭、连心桥等景点。
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仍以蠡园命名以上全部景点。
2006年,蠡园·西施庄落成开放。
蠡园·西施庄面积为30472㎡,其中大岛面积27442㎡,小岛面积3030㎡,建筑面积 1750㎡,水域面积6075㎡,绿地面积22647㎡。
市政府投入1.5亿元精心打造、设计,岛上的主要建筑物有船舫、陶朱公馆、展示表演厅、绣楼、夷光茶楼,游船码头等。
岛上将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再现民间传说范蠡西施爱情故事。
2006年国庆节期间一期试行开放,在蠡园公园、蠡湖公园游船码头可登船前往。
参考资料:无锡蠡园百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