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从龙田到渔溪 【史海钩沉】渔溪文武名祠的由来
【史海钩沉】渔溪文武名祠的由来 在渔溪镇,每年都邑 举办纪念渔溪文武名祠“赐福纳祥”踩街庆典运动。 是时,奇特的民间艺术整体表演,布满喜庆的铿锵锣鼓,持续络续的鞭炮响声,表达了村民们对民间精良传统文化
【史海钩沉】渔溪文武名祠的由来
在渔溪镇,每年都邑 举办纪念渔溪文武名祠“赐福纳祥”踩街庆典运动。 是时,奇特的民间艺术整体表演,布满喜庆的铿锵锣鼓,持续络续的鞭炮响声,表达了村民们对民间精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将来幸福完善生活的憧憬。渔溪 文武名祠貌似简陋,却大有来历。该祠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今朝祠内供奉林简言、虞雄、林昌言、林介、林希逸、郑侠、林汝翥等7位福清知名圣人。正因为所供奉的先贤有文有武,故称为文武名祠。
渔溪文武名祠地处渔溪镇旧街中心,又称昭应庙。最初奉祀的文武名人是五代时闽国的虞雄将军和宋代理学家林希逸。
据认识,渔溪位于福州至莆田、泉州的交通冲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时王审知受封为闽王,非常正视渔溪这一计谋要塞,曾派来得力部将虞雄将军镇守渔溪。后来,虞雄将军战殁于渔溪,本地公众立庙祀之,号通感王。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朝廷赐额“昭应庙”。乾道二年(1166年,加封惠济。成淳二年(1266年),加封德显。此为“武”。
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福建福清万安乡苏田里(今福清渔溪苏田村)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初授平水师节度推官,历任翰林院权直兼崇政殿说书、知兴化军,礼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官终中书舍人等职,是南宋末年最有名的理学名家。其思惟上融汇儒释道三家,并引儒释两家思惟讲解老、列、庄三子,平生著述甚丰,讲解的《三子口义》曾影响日本、朝鲜半岛500年。此为“文”。
渔溪文武名祠在清朝嘉庆、咸丰、光绪年间多次修葺重建,如今相关石碑尚存。该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共两进。前座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 1987年2月,渔溪文武名祠被列为福清第二批县级文物珍爱单元单子。
作者:郭成辉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