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是什么皇帝的宰相 宰相推荐一人才,皇帝却不同意,宰相只说了22个字,皇帝:朕准了
宰相推荐一人才,皇帝却不同意,宰相只说了22个字,皇帝:朕准了
古代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大多都是比较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名相,如西汉的萧何、唐朝的房玄龄及明朝的张居正(内阁首辅),他们无一不是德才兼备之人。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宋的赵普,他不仅官至宰相,还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赵普出生于战乱纷纷的五代时期,祖上三代都曾在朝为官,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带着家人迁到洛阳居住。赵普为人敦厚老实,看起来就很靠谱,因此得到出身名门的魏员外的赏识,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在别人看来,赵普这是鲤鱼跳龙门,攀上了富贵人家。
公元955年,赵普到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帐下做官,后来在范质的推举下,得到了后周重臣赵匡胤的赏识,这也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柴荣病逝后,赵匡胤受命辅佐小皇帝柴宗训,赵普与其他大臣一起,玩了一招黄袍加身,赵匡胤就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北宋政权。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担心有人效仿他的做法,每天都心事重重,就问赵普该怎么办。聪明过人的赵普,一下就猜出了皇帝的想法,就建议削去将领的兵权,这样就能高枕无忧,赵匡胤采纳的他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从此之后,赵普就成为皇帝的心腹大臣,并于乾德二年被提拔为宰相,成为宋太祖的左膀右臂,不管是何种事情,皇帝都会找他商议,然后再做出决定。赵普之所以受到如此重用,并不是靠着阿谀奉承,是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敢于直谏的性格,这也是宋太祖欣赏他的地方。
赵普任宰相期间,为朝廷推举了许多有才之士,还留下了一件有趣的事迹。有一次,赵普经过了解,发现了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官员,但此人的官职却不高,赵普就觉得他屈才了,必须予以提拔重用。于是,在与宋太祖赵匡胤聊天的时候,趁机推荐此人。
一开始,宋太祖并没有答应,赵普就想跟屁虫一样一直跟在皇帝身后。宋太祖气得不行,就对他说:“朕就是不喜欢你推荐的那位官员,你能把朕怎么样?”若是换作别人,肯定会吓得不敢说话,而赵普却说了22个字:“提拔人才,是为朝廷着想,陛下不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思考了一会,然后说道:“爱卿言之有理,朕准了。”很快就提拔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