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丝绸之路完整路线 荒蠻中的色彩畫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珠,三生有幸遇見榆林窟
荒蠻中的色彩畫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珠,三生有幸遇見榆林窟 相對於莫高窟的聞名於世,少人問津的、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卻一直不遺餘力地傳遞著等同於莫高窟、甚至不輸於莫高窟的絢爛文化與輝煌歷史
荒蠻中的色彩畫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珠,三生有幸遇見榆林窟

相對於莫高窟的聞名於世,少人問津的、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卻一直不遺餘力地傳遞著等同於莫高窟、甚至不輸於莫高窟的絢爛文化與輝煌歷史。榆林窟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南70公里處,也稱「萬佛峽」 、「榆林寺」,兩個名稱中都帶有榆林,這讓我想起了在甘肅大部都能吃到的涼拌榆錢和榆錢飯,請原諒我暴露了吃貨的屬性……
但實際上,當你走近榆林窟時,大抵上你能看到的景象,無異於荒蠻的戈壁大漠上的景象!幸好天氣還算晴朗無風,如若不然,我能想像到這裡飛沙走石般的可怖景象。由於時間緊,任務急一下車我就抓緊時間升起了無人機,想攝錄下空中視角的榆林窟。
當無人機升起後,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因為我看到了榆林窟所處的地貌環境,以及可想而知的歷史自然災害及氣候等原因的長期肆虐。這也就使得榆林窟的存在,更加顯得比莫高窟要給人以尤為珍貴的感覺。
一條被稱為「踏實河」的河水經千百年的沖刷而形成的一條似峽谷的深溝,而在河谷兩側的崖壁上,星星點點的分散著大大小小四十餘個洞窟。除此之外,少有的現代建築承擔著保管維護並做管理景區用的設施外,你還能看見谷底有著春天該有的色彩……
一定是榆樹,的確,在這乾涸欲裂的大地表層的深谷中不僅有著春光乍現般的新綠,而且還有桃花杏花等鮮艷的色彩。在緩緩流過的踏實河水的滋養下,偶有誤入桃花源的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是讓人頗為欣慰的。
畢竟,榆林窟特殊地質的條件,加之經年累月的存在著開裂坍塌、崖面風化、降雨入滲等自然侵蝕下,還能以如此的面貌示人,已經實屬難得了。當然,這也離不開自建國後1961年起,榆林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而持續開展的自然遺產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密不可分。
洞窟外如天然畫廊般的色彩尚且如此,而洞窟內保存完好的經變畫則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不少洞窟內的壁畫色彩保持之鮮艷;彩塑造像人物之完整;題材之稀缺少見,都是看似與莫高窟高度相似,卻又有莫高窟所不能及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對於遊客而言展館方是絕對禁止拍照的。而我們一行人也是因支持文物保護,而將所有拍攝設備放置於展館(洞窟)外的一片露天空場上,由專人看護。雖然沒能拍攝到洞窟內靜美的歷史文化遺存,但能親眼所見,已經是三生有幸了。
傳說,榆林窟的開鑿始於北涼時期,但由於缺乏關鍵的證據佐證,所以至今是個未解之謎。而且,現存文物的時間跨度之大:從最早能斷定的唐代,五代到宋直至西夏和元代,再加上清代均有開鑿繪畫及雕塑等大規模的興建。早期的內容或已被覆蓋,以至於難以得出定論。
但就窟內遺存的壁畫彩繪及雕塑而言,無論從佛龕的色彩亮麗燦然如新、還是到羅漢俯首傾身甚至瞠目結舌,都無不神態迥異、形象逼真。再看牆體上壁畫中所呈現的巨幅供養人彩繪,申請莊重且栩栩如生,似乎能看到當時供養人仙鶴的社會地位與身份……
而窟外的一座建築也是很有故事的,據傳該建築是在建窟之後依石窟而建的一所寺廟,久而久之不知從哪來了個道士在此地居住後,佛教主題的榆林窟內也開始有了道教人物的形象及雕塑,據考證後得知是從清代開始就有了。
而此次短暫對榆林窟的探訪,收穫的相信只是逾千年之久歷史的洞窟文化中的滄海一粟,而榆林窟也好似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耀眼奪目的文化遺珠光彩依舊。雖然在此行中沒能記錄下更多影像,但在這看似荒蠻但卻散發著文化和藝術光芒的神聖境地。你只需在榆林河谷中感受風的吹過、或聆聽踏實河由遠及近的潺潺流過……哪怕四海八荒,我還會再來!(該張照片攝於敦煌博物館)
很赞哦!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