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大水法 海晏堂、大水法、远瀛观…老照片追忆圆明园昔日盛景
海晏堂、大水法、远瀛观…老照片追忆圆明园昔日盛景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图为喜仁龙于1922 年拍摄的海晏堂西喷水池。
喜仁龙于1922 年拍摄的海晏堂西面。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海晏堂西面建筑整体结构已经基本被破坏殆尽。
20 世纪20 年代的海晏堂西喷水池遗址残迹。(洛克菲勒档案中心藏)
德国人汉茨·冯·佩克哈默于20 世纪20 年代拍摄的海晏堂东部残迹。照片中的房子就是居住在西洋楼遗址上的陆元纯家,此家族常年在圆明园遗址上居住,知道很多西洋楼和圆明园的故事,几乎每位到西洋楼游览拍照的西方人都愿意请陆元纯当向导,这也是他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0 世纪20 年代的海晏堂遗址。比起早年喜仁龙和甘博拍摄的照片,此时的海晏堂遗址又遭到了进一步破坏,部分石刻也已经遗失,比如平台上的水槽已被搬至燕京大学。
20 世纪30 年代初的海晏堂大蓄水楼残迹,此时的北平政府曾经一度对圆明园进行过管理,并派有专人看护,照片中的房子便是看护人的值班房。
20 世纪30 年代末海晏堂大型蓄水楼,由于此时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北平政府已经无心再对圆明园进行管理便撤销了圆明园的管理机构。照片中右下角看护人当年居住的小房已经被拆毁无人居住了。
赫达·莫里循(Hedda Morrison)于1940 年拍摄的海晏堂蓄水楼残迹。经过近几十年连续不断的破坏,此时的海晏堂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海晏堂蓄水楼北面是西洋线法墙的遗址,此时墙已经被拆得干干净净,成为一条壕沟。
恩斯特·奥尔末于1873 年拍摄的大水法。这时的大水法主体结构几乎没有被破坏,雕刻精美的石刻也基本保存完好。
恩斯特·奥尔末于1873 年拍摄的远瀛观。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还带有顶部雕刻的远瀛观大门旧照。
恩斯特·奥尔末于1873 年拍摄的观水法。从照片中可以隐约看到西面的巴洛克西洋门。
图文《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圆明园(6)海晏(3)西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