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一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火烧 2021-12-01 01:16:33 1056
高一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自己看看 e /gzl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3)地球是太阳

高一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

自己看看pep/gzls/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高一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

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表面温度为___ 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日

一个 日 除 外,

都是 规律:

公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年

大约 /d。

大约 km/s

规律:近日点( 月初)较 ,

远日点( 月初)较

(2)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

(3)时间计算:东 西 。

(加减)

地方时:因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

600E为10时,则800E为 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偏,北半球 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 (选填1、2、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

黄赤交角为 度。

如 (选填a、b)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向

夏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不填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全球

出现极昼范围

不填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月为春季、 月为夏季、 月为秋季、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 , 波速度较快,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 米。

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 , 。

(4)岩石圈包括 、 ,软流层所在圈层 。

第二单元复习

1(1) 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形式: 运动和 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最常见的形式: 。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压流向 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

高空大气风向是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风向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 , 。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 和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中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高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全球共有 个气压带, 个风带,其中有 个低气压带。

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

成因: 。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 冬季风主要成因: 。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

t>150C――热带

(年雨为 ,季雨为 (雨季>500mm)或 (雨季<500mm),少雨为 )

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雨为 ,夏雨为亚 ,夏干为 )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

(夏雨为 ,少雨为 )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 、 、 。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受 控制 南北纬 之间 全年

地中海

气候 受 和

交替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 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 冬

全年降水

热带季

风气候 ①

② 北纬 大陆 岸 全年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3、(1)锋面

锋面 概念 表示方法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刮风、降温天气。

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

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后) 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北 南

反气旋 北 南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

② ,

危害:(1)引起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

(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

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 , ,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 ,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 , 。

第三单元复习

1(1)、地球水体的种类 、 、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

黄河下游 补给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2个)

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

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 、 。

a、b、c、d形成是由于 ,

a、d由于 风吹拂,b、c由于 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性质上属于 。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3)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洲、 洲、 洲、 洲、 洲、 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国居第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地区上 ,时间上 。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 。

第四单元复习

1(1)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 、 。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 运动、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现实指导意义: 储油、 储水; 下方建隧道,原因 。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

(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 。

(4)板块构造

(1)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5)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运动, 、 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 ,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 、 。

火山口中央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 ,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 和 。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 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 蚀、 蚀、 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常形成 和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

之后 蚀作用加强,河流 (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 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平原。

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 、 、 、 、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 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 、相互 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 。

(5)植树种草可以 、 、 、 。

2、(1)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更替方向 备注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 纬度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方向 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

(2)垂直分异规律与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海拔越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