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蛇神 古代为什么有很多人首蛇身的神话人物?蛇是如何走进神话传说的
古代为什么有很多人首蛇身的神话人物?蛇是如何走进神话传说的
古代有很多神话人物的形象都和蛇有关,例如女娲、伏羲、共工等,他们都是人首蛇身。但我们不总说是龙的传人么,为什么这些神话人物的形象没和龙沾到边,反而和蛇有关呢?其实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蛇,而且会恐惧蛇,但在远古时期,很多部落会选择把蛇当做是他们的图腾。所以编写神话故事的时候,就喜欢把神和蛇进行一些结合。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蛇在古代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一起来看看吧。
传说在远古时代,天地刚刚分离,阴阳二气创造出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时间一天天过去,游离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为了飞鸟游鱼和鸣禽走兽。有一天,神明女娲来到了这片天地,她远观四方,发现这片美丽的大地虽然有草木虫鱼的点缀,却还是让她感到寂寞,原来这片土地上没有长得像她一样、可以与她交流的物种。于是,女娲来到一个湖边,将沙土与湖水和成泥巴,按照湖中自己的倒影捏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生命,从此就有了人类。
这就是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女娲成为中华民族共认的创世女神。而女娲的形象恰恰是人首蛇身。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在给《楚辞》作注时写道“女娲人头蛇身。”东晋著名学者在给《山海经》作注时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些典籍无不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创世之神女娲的原型正是来自于蛇。
其实,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大多信仰蛇神,并将蛇画入自己部族的图腾当中,黄帝轩辕氏亦被人们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而与青龙、白虎、朱雀并为四灵之一的“玄武”,也是蛇与龟结合的产物。在那时,蛇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倍受崇拜。
蛇形象的两面性
既然蛇在远古时代是我们民族的图腾,那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人人恐惧厌恶的东西呢?这与蛇的另一些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原始社会,蛇就生活在人们周边,埋伏在丛林里、沟田边、水塘里,行踪诡异,会在突然之间伤害人体,一些毒蛇甚至能立刻致人于死地。久而久之,人类一见到蛇就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赶紧逃避以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是人类祖先在几百万年前与大自然抗争时形成的特殊习惯,并一直遗传到今天人类的身上。虽然在现代社会,蛇已经很少有机会对人类造成致命伤害了,但是人们依然对蛇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对蛇的恐惧厌恶,折射到文化上,蛇就变成了毒、恶、丑的集大成者,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的“长虫”。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习俗中,常常将蛇当作阴险、毒辣的象征,丑恶、恐怖的体现,如:牛鬼蛇神、龙蛇混杂、毒如蛇蝎等等。但总的说,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并不完全是邪恶的象征。《白蛇传》里的女主人公便是一条修练千年成仙的白蛇变成的美女白娘子,其"侍女"小青也是一条修练了几百年的青蛇变成的。

她们虽为蛇,却很受人们喜爱、赞美。民间还常把身材纤细的女性身肢叫“水蛇腰”。这就是说,在中国文化中,蛇的形象具有两面性:我们惧怕蛇,却又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