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和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 代善和皇太极,代善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代善和皇太极,代善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代善本来有资格继承皇位,为何最后却被皇太极后来居上了?
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妃子阿巴亥传出绯闻,惹得努尔哈赤厌恶。阿巴亥几乎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女子,不仅聪明漂亮,还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在努尔哈的后宫里,阿巴亥处于食物链顶端。
但是阿巴亥的专宠引起了其他女人的妒忌,她们想要把阿巴亥弄下来,于是两个妃子向努尔哈赤告密,阿巴亥经常向大贝勒代善送吃的,代善还很愉快地收下了。这让努尔哈赤很不高兴,要知道,虽然蒙古人可以在父亲死后继承继母,但是努尔哈赤还没死呢,代善就这么等不及了,这不是诅咒他早死吗。
于是努尔哈赤以阿巴亥私藏金银废了阿巴亥,还把代善给废了,就这样,代善被排除在继承人的圈子之外。这时候,还有三个皇位候选人,阿敏是皇太极的侄子,血缘关系较远,如果让他当皇帝,努尔哈赤那么多儿子也不会同意。
莽尔古泰当年手刃亲生母亲,努尔哈赤认为他简直就是个禽兽,要是当了皇帝,那不是所有人都随便他杀。连亲生母亲都可以杀,要是自己不遂他的心意,到时候会不会闹出弑父这种事来,所以皇位万万不能给他。
这下子就剩下皇太极了,皇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73931太极在蒙古贵族们心里还是很好的,又能征善战,那些原本依附代善的人都来投靠皇太极了,所以皇太极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正是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
代善明明是太祖皇帝的次子,而皇太极是八子,代善又是嫡出,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啊,而是皇太极当上了皇帝
代善虽然是太祖的次子,但是在努尔哈赤死前已经失宠,首先是被告发和努尔哈赤的妃子,多zd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有说不清的关系,还因对住宅专不满惹怒努尔哈赤,后来又被消掉一旗的兵力,所以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势单力薄,虽然性情宽柔,而且在当时为属大贝勒,却没有实力与统治两旗、深得人心的皇太极竞争。
为什么爱新觉罗代善不跟八皇子皇太极争皇位呢?
代善屡建奇功,又是第一个大福晋之子,系诸弟之兄,长期统兵治国,位居四大贝勒之首,拥有正红、镶红二旗,有权有势,威望甚高,因此被努尔哈赤立为太子,具体主管后金军国大政。
正当代善被尊为太子满门显贵的时候,一场险些丧身灭门的大祸降临到他的身上。天命五年三月,小福晋代音察向努尔哈赤报告:“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大福晋一日二、三次遣人至大贝勒家,如此往来,谅有同谋。大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矣。”言下之意,是指控代善与继母衮代皇后有暧昧关系。努尔哈赤派人进行调查,并未找到确凿可靠的证据,然而他心中对此却深信不疑,因此,以大福晋富察氏“窃藏帛缎金银财物甚多为辞”,将衮代皇后逐离,不久另立侧福晋阿巴亥为大福晋。代善此次虽未遭贬责,但被这一“讦告”弄得相当尴尬,无法申辩,而且招致汗父不满,政治上受到了严重损害。 也就是在五年三月,努尔哈赤处分了富察氏以后,决定从界凡迁至萨尔浒,遂指定建造汗宫和诸贝勒府宅的地点。修完以后,代善两次提出,自己的府宅和长子岳托的府宅修得很好,请与汗父之宅对换,可是当努尔哈赤同意这一要求后,他又嫌汗宫太小太窄,而不乐意,惹恼了汗父,努尔哈赤带怒宣布,让代善与其诸子住居佳宅。父子之间的隔阂,又有所扩大。 天命五年九月初三日,有人告发代善之次子硕托、阿敏之弟斋桑古及其妹夫莫洛浑欲逃往明国。十三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议定,“发兵堵截通往明国之路”,当晚从三人家中擒拿,监于狱中。代善向汗父五、六次奏乞当众审理,如硕托“萌奸宄,行悖乱”,则将亲手斩杀。原来岳托、硕托并非叛逃,而是受不了其父代善与继母的肆虐,努尔哈赤了解实情后,于二十日下令释放二人,并叫硕托自己选择,若不愿随父,“则来依祖父我也”。这意味着努尔哈赤对代善很不信任,对其虐待岳托、硕托,很不满意,可是代善这位曾经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的英雄,却被后妻谗言蒙蔽了眼睛,弄昏了头脑,不但不改过反省,反而硬要将硕托置之于死地,他竟听取后妻谎言,向汗父讦告硕托与己二妾通奸。经查实,此乃系诬告,努尔哈赤大怒,痛责代善,夺其太子之位和所属部众。九月二十八日,代善手刃后妻,向汗父请罪,受到努尔哈赤宽待,仍让他领有正红、镶红二旗,为大贝勒,一场政治风暴终于过去了。 天命六年二月,根据汗父命令,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分月值理政事。三月,代善率领正红、镶红二旗兵丁,跟随汗父,攻克沈阳、辽阳。七月,镇江兵民起义,代善奉汗父之命,偕三贝勒莽古尔泰和督堂阿敦,领兵二千,迁移金州沿海居民于复州。九月,代善因阿敦密告皇太极、莽古尔泰和阿济格将欲图害于己,向汗父哭诉,努尔哈赤遂以挑拨罪“逮捕阿敦”并长期监禁。十一月,代善至银库,取银六万六千两,分赐八旗官兵。天命七年二月,代善与皇太极率正红、镶红、正白三旗,去义州驻防,斩杀义州拒绝降顺的汉兵三千人,又将右屯卫汉民四千五百五十七丁、八千八百六十四人及马、牛、驴三千余匹(头),驱往金州。四月,为示友好亲密,金国汗、贝勒与来归的蒙古诸贝勒“结成亲家”,代善的亲家是莽果尔额驸父子、绰尔济、密赛、伊林秦、额布根、伊思阿布和代青之子拜音岱,其蒙古亲家之多,超过阿敏等其他贝勒。他又带领杜度贝勒、济尔哈朗贝勒和扬古利总兵官,率兵一万余,前往广宁换戍。 天命八年二月,代善偕二贝勒阿敏,领兵前往锦州、义州一带,捉拿来此运粮的蒙古兵。六月,代善奉汗命,偕斋桑古等四位贝勒,带兵二万,前往复州镇压汉民起义,“男丁皆杀,俘获子女牛马返回”。同月,复州复御王炳、永宁监备御李殿魁,分别向代善首告督堂乌尔古岱收受贿物,代善转告汗父。诸贝勒审理后,拟将乌尔古岱处死,并指责皇太极、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四贝勒有过,请汗惩治。努尔哈赤痛斥皇太极骄傲愚昧,谕令罚取四位贝勒牛录。八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下谕,指出诸贝勒“皆有过错”,次日,诸贝勒上书自责。代善上书说:当初父汗指出我之过错,我不听从,犯了罪,父汗与众弟仍以礼恩养。我若不深切念此爱护,对我之过失,如仅伪言追悔系言追悔,系我之过,而在心中仍认为系己正确,皇天岂能宽恕?勿忘我之过失。每念及己之过错,后悔不已。今后务要尽弃其恶,勉行其善。如若再有过失,我身将遭殃祸。天命九年正月,以蒙古喀尔喀部巴约特部恩格德尔额驸定居金国,奉汗父命,代善与阿敏等十三位贝勒与恩格德尔盟誓,对彼誓予“恩养”,并带领士卒,随彼至其蒙古故土,将属民和牲畜,全部迁至辽东。 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因半年前攻打宁远失利负伤,气愤成疾,往清河温泉休养,八月初七日病危乘舟返回,召大福金往会,相遇于浑河,十一日在距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去世。 诸贝勒根据努尔哈赤天命七年制定的共治国政的汗谕,集议任置新汗。 此时,势力较大有条件参加汗位争夺的有三个人,一是代善自己。代善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佟佳氏之子,长年统兵作战,军功累累,虽曾被汗父严责革除太子之位,但仍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佐父治国理政,而且,他还有五个能征惯战的儿子和亲侄子。代善之子岳托、硕托、萨哈廉、瓦克达,皆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很早就披挂甲胄,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屡败敌兵。岳托、萨哈廉更是能文能武,聪睿过人,善于从大局出发来处理军政大事。代善的亲侄子杜度,转战四方,屡建军功,早在天命四年、五年就是八旗旗主之一,辖镶白旗。杜度自父亲褚英被斩以后,一向是跟随代善,唯其马首是瞻。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还是代表后金国对外交涉的“十固山执政贝勒”成员。总加起来,代善系统的人丁最多,执政贝勒最多,其他贝勒难以与他抗衡。因此,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八旗贝勒中,代善的势力最大,最有可能争取到汗位。 四贝勒皇太极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皇太极智勇双全,机警聪睿,善用权术,功勋卓著,主正白旗,天命五年以后深受汗父宠爱,岳托、济尔哈朗、斋桑古、德格类等贝勒,以及额尔德尼巴克什、乌尔古岱督堂等八旗高级官将,都与他关系密切,愿意为他效劳。 第三位有可能性的竞争者是阿济格。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母阿巴亥深受夫君宠爱,从天命五年三月起,就是后金国大福晋。早在天命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与诸贝勒盟誓表示今后子孙之中勿开杀戒时,年方十六岁的阿济格就名列后金八贝勒之中,不久又荣任正白旗旗主。阿济格骁勇善战,很早就披甲出征,多次以少胜多屡败敌军。他的同母之弟多尔衮拥有十五牛录,幼弟多铎系镶白旗旗主。阿济格兄弟三人拥有二旗,母亲阿巴亥又是后金国母,“有机变”,善于处事,这个集团也颇有威力,但弱点是三人年龄不大,阿济格二十一岁,仅是一青年贝勒,多尔衮十三岁,多铎十二岁,很难与久历戎阵饱经政治风霜的年长诸兄比高低。 此外,二贝勒阿敏,因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照说是不能继承汗位的,但是,他身为镶蓝旗旗主,在建立后金国过程中,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弟弟斋桑古和济尔哈朗,也是统兵辖民的“执政贝勒”,势力也不小,而且此人素有割据地区自为国主的想法,是不大愿意屈居诸弟之下的。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二个大福晋富察氏之子,虽因生母被汗父休离而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影响,但他是正蓝旗旗主,同母之弟德格类也是有权有势的“执政贝勒”,他又生性鲁莽,爱生事端,也有争当国君的愿望。 在这矛盾错综复杂、形势十分紧张、人心惶惶的时刻,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作出了一个使人料想不到的但是又是十分明智的、唯一的正确决定,他提议任置四贝勒皇太极为新汗。 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其他贝勒不会也不敢起来反对。但是,他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也同样是十分清楚,深悉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傲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何况还有汗父宣布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自己没有力量把他们制服,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的管辖。而且,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叛逃不绝”,田园荒芜,百业凋敝,粮食奇缺,物价腾贵。周围四面皆敌,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赶造军械,训练士卒,欲图乘机反攻,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领取明帝上百万两银子,联明反金,喀尔喀五部诸贝勒心怀二意。朝鲜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是担当不起的。这一点,代善内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岳托、萨哈廉也非常明白。 从八月初七日努尔哈赤病危到十一日未时去世,这段期间,代善不能不反复考虑这一大事,结论也就逐步形成了。因此,当岳托、萨哈廉向父提议立皇太极时,他赞同说:“汝等之言,正合我意”,遂“计议已定,书之于纸”。第二日7a64e4b893e5b19e31333332643863(十二日),代善通告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十一位贝勒,“皆曰善”,“议遂定”,皇太极便被任置为金国天聪汗。代善推立贤君的决策,稳定了动荡的形势,保持了皇族集团的统一和团结,使后金能够革除弊政,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转危为安,继续前进。代善为巩固、安定爱新觉罗江山,建立清皇朝作出了巨大贡献。清初皇太极是否联合代善害死多尔衮母亲夺取皇位
是的,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由明朝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因身受重伤,大败而归。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见面。

阿巴亥从命后,从今日沈阳市乘船溯河相迎,最后相会于瑷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两人商讨了关于代善辅政、多尔衮继位等秘事。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年仅35岁的皇太极就抓住时机,乘乱率几位大贝勒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阿巴亥从先帝之命而殉葬。
皇太极再清楚不过,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个儿子。阿巴亥坚决不从,但又如何能够抵挡住膨胀到极限的图谋继位的野心。
阿巴亥当时37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出于对尘世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转机。但诸王寸步不让,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
扩展资料
众贝勒的一致认同是阿巴亥被殉葬的间接原因
努尔哈赤驾崩,人们搬出了努尔哈赤“俟吾终,必令其殉之”的遗嘱,阿巴亥万分震惊,她绝对不相信汗王会有这样的遗嘱。但众贝勒却一致跪请,在众人的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压力下,她不得不遵从遗命,盛装后自缢而亡。
为什么众贝勒的意见会如此一致,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过分偏爱引起了众贝勒心理失衡,大家嫉妒阿巴亥,嫉妒导致仇恨,汗王驾崩,人们借此机会将所有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
天命末年,位居八大贝勒的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讬。大妃所生之子竟占了三个,用现在的比例分析,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这就太抢眼了。在此之前,褚英的长子杜度还独领一旗,人称少贝勒,可到了这时,杜度的旗被爷爷夺走了,不再是领旗贝勒,杜度该作何想呢;
努尔哈赤有儿子十六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56637人,还有许多侄子,他们对努尔哈赤的这种分配会满意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阿巴亥这时已成为众矢之的,众贝勒一旦有了机会,能不摧她吗?
满人旧俗为有物共分之,你阿巴亥的儿子凭什么比我们分得多?还不是你长得漂亮迷住了汗王,什么是妖媚惑主?你阿巴亥就是典型的妖媚惑主;
汗王的遗嘱一宣布,立即得到众贝勒的拥护,可见阿巴亥已孤立到了何等程度!有众贝勒的一致意见,阿巴亥能不死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烈武皇后
明末清初,布喜娅玛拉,努尔哈赤,皇太极,诸英和代善究竟有什么关系?
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海兰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 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虽然已过妙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5326232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无奈此子福薄命短,来到人世间刚两年,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宸妃死后火化,初暂安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极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迁葬到昭陵妃园寝内。 海兰珠前26年的铁事在正史中无任何记载,对她的事件始于嫁于皇太极之时,她死后两年皇太极驾崩
皇太极代善 代善拥立皇太极为皇是真心的吗
1626年(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末,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实行汗位继承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手握重兵,怀有夺取汗位的打算。
岳托协同三弟萨哈璘劝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放弃自己登位,转而接受岳托等人的安排。因为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其他贝勒不会也不敢起来反对。但是,他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也同样是十分清楚,深悉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何况还有汗父宣布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自己没有力量把他们制服,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的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3396433管辖。而且,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周围四面皆敌,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训练士卒,欲图乘机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朝鲜更是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是担当不起的。这一点,代善内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岳讬、萨哈廉也非常明白。 代善在翌日向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以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了新汗。明末清初,东哥,努尔哈赤,皇太极,诸英和代善究竟有什么关系?
诸英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 后被努尔哈赤杀死抄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2儿子 ,诸英死了他当然就当老袭大咯. 东哥是皇太百极的母亲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度的侄女,也就是皇太极的表姐.皇太极的名字是孟古姐姐起的. 皇太极,清太宗..是努尔哈知赤第8子, 至于4大贝勒嘛 : 代善大贝勒,阿敏(努尔哈赤弟弟的儿子)2贝勒.莽古尔泰3贝勒.皇太极4贝勒(贝勒是根据皇室成员的实力定的,不是道根据年龄) 太极(166)关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