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家分晋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火烧 2022-01-07 12:00:29 1089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自古以来,就有人说「 ”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又有人说「 ”一部春秋,半部晋国”。可见晋国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三家分晋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自古以来,就有人说「 ”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又有人说「 ”一部春秋,半部晋国”。可见晋国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起初的晋国,和其他的诸侯国差不多;晋国真正的崛起,是在晋献公时期,晋献公是晋武公之子,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 在君位稳固后,开始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 ”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这段时期,晋国的疆域迅速扩大,成为春秋早期的超级大国。奈何晋献公死后,由于诸公子争位,导致晋国大乱,势力又一度衰落。 而将晋国打造成霸主的还是晋文公;晋文公是晋献公之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但早期由于骊姬之乱而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在流亡的这段时间里,晋文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而且生性变得沉稳而坚韧,懂得隐忍,知晓了百姓的需求和疾苦;这些经历都为晋文公后来成为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在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而晋国之所以称霸春秋的原因,是由于晋文公设立的六卿制度;当时晋文公对晋国军队进行改革,设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 但这六卿却是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 ”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连续十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 ”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 或许会有人觉得六卿采取世袭制不好,但这要顾及到当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当时越强大的家族,知识文化水平越高,而当时轮流执掌六卿的,是十一个对晋国最为忠诚且强大的家族,彼此间也是合纵连横,形成了几个派系,这样方便晋国君王统治;而这十一个家族,也逐渐成为专业的统治阶层,与后世的官宦世家类似。 而这十一个家族中,尤以智氏的力量最强,韩、赵、魏三卿次之,但彼此也能形成牵制;但是在智氏的第七世智襄子执政时,智氏远强于韩、赵、魏三卿,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但是在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时,智氏功败垂成,遭受灭族之灾,家臣豫让为给智襄子复仇,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在晋阳之战时,智氏的家主是智伯瑶,并担任晋国执政;为了增强晋国国力,重振晋国霸业,智伯瑶率先将智氏的一个万户城邑献与晋公,韩康子、魏桓子也先后献出了一个万户城邑,而赵襄子拒绝向晋公献地。为了讨伐赵襄子,晋公命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手围攻晋阳,并引晋水灌晋阳城。 在晋阳城快要被淹没时候,赵襄子暗中串通韩、魏两家,最终韩、魏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军营,智伯瑶兵败身亡。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惊!以后,他们又开始瓜分晋国的土地,而晋国的国君,再无半点权威。从此,中国历史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 哎,春秋最具大义的诸侯国就是晋国,最强大的也是晋国;春秋五霸中,齐国、楚国等,都有兴衰,而唯独只有晋国,自始至终都极为强大,哪怕其他诸侯国取代了晋国的霸主之位,依然不敢轻易挑衅晋国。可惜,就是这么一个对周王室最为忠心耿耿的诸侯国,周王室最大的支柱,没有亡于强敌,却是毁于内乱;晋国亡了以后,周王室彻底失去权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