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发展
-
解散人民公社,是一场生产力的浩劫
文章分析解散人民公社对生产力的影响,指出60年代社员收入高,70年代工分下降但生活水平未减,自留地和集体资源保障收入,机械化推进后收入有望提升至3-5元,82年后更可能达到8-10元,远超城市工人。
机械化发展 工分收入 自留地政策 社员生活 解散人民公社 生产力变化 -
寻找出路(7)
文章指出中国农业发展应回归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模式,通过机械化和水利化提升生产力,反对农业商业化导致的农民分化与贫困。强调集体力、机械力和水利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农业水利建设 机械化发展 集体化生产 农民分化问题 中国农业出路 农业商业化危害 -
1959年毛泽东致六级干部的公开信
1959年毛泽东致六级干部公开信,围绕包产、密植、节约粮食、播种面积、机械化等农业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节约粮食 机械化发展 农业问题 毛泽东公开信 播种面积 包产密植 -
韩丁谈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
韩丁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强调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农业中存在人力依赖、机械不配套等问题,提出通过化学灭草、化肥合理使用及改进农场管理提升效率。
农业现代化 机械化发展 劳动生产率 化肥使用 化学灭草 农场管理 -
怀念阳早,崇敬寒春
文章纪念阳早寒春夫妇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奶牛改良的贡献,讲述他们投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体现其精神与信仰。
农业科技 中国革命 延安精神 机械化发展 奶牛改良 阳早寒春贡献 -
下定决心五年实现农业机械化(1975.10.12)
文章提出1975年目标,五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强调集体化与机械化结合,通过群众运动和技术革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展现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决心与路径。
农业机械化 机械化发展 社会主义农业 集体化与机械化 1975年目标 全国农业学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