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
-
重读《阿Q正传》
文章从现代主义视角重读阿Q正传,探讨其作为民族寓言的象征意义与形式创新,分析其在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与文化价值。
鲁迅 文学史 现代主义 阿Q正传 寓言 写作形式 -
【纪念陈映真先生逝世四周年】刘奎 | 陈映真与冷战时期台湾的现代主义问题
文章探讨陈映真在冷战时期台湾的现代主义创作,结合美援背景与左翼理想,分析其文学中的民族历史与时代关切,突出其对理想主义的追怀与对现实的批判。
左翼革命 五四文学 冷战时期 陈映真 现代主义 台湾文学 -
张旭东 | 作为现代寓言和政治哲学的《骆驼祥子》
文章从现代主义与政治哲学角度重新解读《骆驼祥子》,探讨祥子的非人化命运与国家主权对文明的重要性,强调政治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人道主义 政治哲学 骆驼祥子 现代主义 张旭东 反人道主义 -
曹征路:出发点与落脚点
文章探讨改革开放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分析文化愿景与精神生产,指出当前对现代主义的重新定义及中美关系中的深层担忧。
改革开放 曹征路 物质生产 现代主义 精神生产 文化愿景 -
虚构/非虚构讨论 | 谢俊:“虚构”如何达到“他们”的“真实”?
文章探讨非虚构如何通过对抗虚构形式,重新争夺真实感,反思现代主义叙事模式,强调对现实与他人的书写,呼应现实主义回潮与底层写作趋势。
现实主义 纪实文学 非虚构写作 底层写作 现代主义 真实感 -
《平凡的世界》是对“伪现代派”和“伪文学”的复仇
《平凡的世界》因反对伪现代派和伪文学,引发文学界冷遇,却深受读者喜爱。文章探讨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现代主义的冲突,揭示路遥现象对当代创作的启示。
平凡的世界 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路遥现象 -
黄河清:灾难性的普利兹克奖——破除楞形-硬边-非装饰的“美国式建筑”迷信
文章批评普利兹克奖背后的美国式建筑迷信,指出其以楞形-硬边-非装饰为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体现,呼吁破除对国际主义风格的盲目崇拜。
批判 国际主义 现代主义 普利兹克奖 美国式建筑 建筑风格 -
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辩:重读《阿Q正传》
文章探讨《阿Q正传》的现代主义特质,分析其作为象征体系的内在张力与自足性,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鲁迅 文学分析 国民性批判 现代主义 阿Q正传 象征体系 -
知信分离与知行合一
文章探讨知信分离与知行合一现象,分析现代主义对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以及其对知行关系的影响。强调知信统一的重要性,并指出宗教与知行合一的关联。
知行合一 宗教信仰 现代主义 知信分离 价值事实分离 知行背离 -
《共产党宣言》与今日革命的必要性
文章探讨《共产党宣言》在今日生态革命中的必要性,分析马克思思想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生态观与现代政治思想的结合。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理论 环境危机 现代主义 生态革命 绿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