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事件大全及时间 清朝编年史
清朝编年史
>清王朝:(公元1616~1911年)后金政权时期:(公元1616~1636年)
后金天命大汗佟·执政时期(清太祖):
公元1616年:丙辰,天命元年,明神宗四十四年,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天命元年佟·努尔哈赤建立“金”政权,史称“后金”
公元1617年:丁巳,天命二年
公元1618年:戊午,天命三年
公元1619年:己未,天命四年
公元1620年:庚申,天命五年
公元1621年:辛酉,天命六年
公元1622年:壬戌,天命七年
公元1623年:癸亥,天命八年
公元1624年:甲子,天命九年
公元1625年:乙丑,天命十年
公元1626年:丙寅,天命十一年,明熹宗天启六年
后金天聪大汗爱新觉罗·执政时期(清太宗):
公元1627年:丁卯,天聪元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
公元1628年:戊辰,天聪二年
公元1629年:己巳,天聪三年
公元1630年:庚午,天聪四年
公元1631年:辛未,天聪五年
公元1632年:壬申,天聪六年
公元1633年:癸酉,天聪七年
公元1634年:甲戌,天聪八年
公元1635年:乙亥,天聪九年
公元1636年:丙子,天聪十年,明思宗朱由检九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满清王朝,改年号为“崇德”
满清政权时期:(公元1636~1644年)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执政时期(公元1627年已经成为后金大汗):
公元1636年:丙子,天聪十年,崇德元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九年
公元1637年:丁丑,崇德二年
公元1638年:戊寅,崇德三年
公元1639年:己卯,崇德四年
公元1640年:庚辰,崇德五年
公元1641年:辛巳,崇德六年
公元1642年:壬午,崇德七年
公元1643年:癸未,崇德八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六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其子爱新觉罗·福临登基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执政时期:
公元1644年:甲申,元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大西皇帝张献忠大顺元年,大顺皇帝永昌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随后满清入关,占领北京。
清朝时期:(公元1644~1840年)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执政时期:
公元1644年:甲申,顺治元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大顺皇帝李自成永昌元年,大西皇帝张献忠大顺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得到了明朝的大部分地区的承认,他就是弘光皇帝(明安宗)
公元1645年:乙酉,顺治二年,大顺皇帝李自成永昌二年,大西皇帝张献忠大顺二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二年,南明唐王朱聿键隆武元年,南明鲁王朱以 海庚寅元年,靖江王朱亨嘉监国洪武二百八十七年,南明安宗朱由崧被俘。绍宗朱聿公元键即位,改元隆武。南明年号在这一年以弘光二年最重要
公元1646年:丙戌,顺治三年,南明唐王朱聿键隆武二年,南明唐王朱聿绍武元年,南明韩王朱本铉定武元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元年,南明鲁王朱以海庚寅二年
公元1647年:丁亥,顺治四年
公元1648年:戊子,顺治五年
公元1649年:己丑,顺治六年
公元1650年:庚寅,顺治七年摄政王逝(1612-1650)
公元1651年:辛卯,顺治八年
公元1652年:壬辰,顺治九年
公元1653年:癸巳,顺治十年
公元1654年:甲午,顺治十一年
公元1655年:乙未,顺治十二年
公元1656年:丙申,顺治十三年
公元1657年:丁酉,顺治十四年
公元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
公元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朱舜水(1600-1682)归化日本,和水户学派往来
公元1660年:庚子,顺治十七年
公元1661年:辛丑,顺治十八年,南明韩王朱本铉定武十六年,南明桂王永历十五年朱由榔被清军俘杀,但南明延平武王仍行南明永历年号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执政时期:
公元1662年:壬寅,康熙元年,南明韩王朱本铉定武十七年,南明延平武王郑成功永历十六年,东宁国延平文王郑经永历十六年延平武王郑成功逝世,其长子郑袭即位,不久郑袭被害,次子延平文王郑经即位,仍行永历年号
公元1663年:癸卯,康熙二年
公元1664年:甲辰,康熙三年,南明韩王朱本铉定武十九年,东宁国延平文王郑经永历十八年韩王朱本铉(朱)败死。南明灭亡
公元1665年:乙巳,康熙四年
公元1666年:丙午,康熙五年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汤若望(1591-1666)逝
公元1667年:丁未,康熙六年
公元1668年:戊申,康熙七年
公元1669年:己酉,康熙八年
公元1670年:庚戌,康熙九年
公元1671年:辛亥,康熙十年耿继茂( -1671)逝
公元1672年:壬子,康熙十一年
公元1673年:癸丑,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
公元1674年:甲寅,康熙十三年,大顺靖南王耿精忠浴民元年,周王吴三桂无年号
公元1675年:乙卯,康熙十四年,大顺靖南王耿精忠浴民二年
公元1676年:丙辰,康熙十五年,大顺靖南王耿精忠浴民三年,靖南王去年号尚可喜(1604-1676)逝
公元1677年:丁巳,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8年:戊午,康熙十七年,大周昭武帝吴三桂昭武元年,大周洪化帝吴世洪化元年吴三桂称帝,同年(1612-1678)逝
公元1679年:己未,康熙十八年,大周洪化帝吴世洪化二年
公元1680年:庚申,康熙十九年,大周洪化帝吴世洪化三年
公元1681年:辛酉,康熙二十年,大周洪化帝吴世洪化四年东宁国延平文王郑经 永历三十五年清军攻入昆明,三藩之乱被平定。同年延平文王郑经卒。郑克臧即位仍行永历年号,卒后郑克即位,仍行永历年号
公元1682年:壬戌康熙二十一年,东宁国延平王郑克永历三十六年顾炎武(1613-1682)逝,著有《日知录》
公元1683年:癸亥,康熙二十二年,东宁国延平王郑克永历三十七年施琅攻,郑克( 1670-1707)投降
公元1684年:甲子,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大帝终于过上了安稳一点的日子
公元1685年:乙丑,康熙二十四年
公元1686年:丙寅,康熙二十五年
公元1687年:丁卯,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88年:戊辰,康熙二十七年
公元1689年:己巳,康熙二十八年,农历7月14日(公历9月7日),中俄签署《尼布楚议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是满清政府和沙俄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清朝政府历史上和西方国家签定的真正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公元1690年:庚午,康熙二十九年
公元1691年:辛未,康熙三十年
公元1692年:壬申,康熙三十一年王夫之(王而农,1619-1692)逝
公元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
公元1694年:甲戌,康熙三十三年
公元1695年:乙亥,康熙三十四年黄宗羲(1610-1695),著有《明儒学案》
公元1696年:丙子,康熙三十五年
公元1697年:丁丑,康熙三十六年
公元1698年:戊寅,康熙三十七年
公元1699年:己卯,康熙三十八年
公元1700年:庚辰,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1年 辛巳,康熙四十年
公元1702年:壬午,康熙四十一年
公元1703年:癸未,康熙四十二年
公元1704年:甲申,康熙四十三年
公元1705年:乙酉,康熙四十四年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逝
公元1706年:丙戌,康熙四十五年
公元1707年:丁亥,康熙四十六年
公元1708年:戊子,康熙四十七年
公元1709年:己丑,康熙四十八年
公元1710年:庚寅,康熙四十九年
公元1711年:辛卯,康熙五十年王士祯(1634-1711)逝
公元1712年:壬辰,康熙五十一年
公元1713年:癸巳,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4年:甲午,康熙五十三年
公元1715年:乙未,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1640-1715)逝,著有《聊斋志异》
公元1716年:丙申,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字典》问世
公元1717年:丁酉,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8年:戊戌,康熙五十七年画僧石涛(1642-1718?)逝
公元1719年:己亥,康熙五十八年
公元1720年:庚子,康熙五十九年
公元1721年:辛丑,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1687-1721)举兵反清失败
公元1722年:壬寅,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大帝逊位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执政时期:
公元1723年:癸卯,元年驱逐各地基督教传教士
公元1724年:甲辰,雍正二年
公元1725年:乙巳,雍正三年《古今图书集成》问世
公元1726年:丙午,雍正四年
公元1727年:丁未,清雍正五年,满清政府在农历10月21日与沙皇俄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中国领土贝加尔湖之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这是中国历史上满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签署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公元1728年:戊申,雍正六年
公元1729年:己酉,雍正七年
公元1730年:庚戌,雍正八年
公元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
公元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
公元1733年:癸丑,雍正十一年
公元1734年:甲寅,雍正十二年
公元1735年:乙卯,雍正十三年《明史》问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执政时期:
公元1736年:丙辰,元年
公元1737年:丁巳,乾隆二年
公元1738年:戊午,乾隆三年
公元1739年:己未,乾隆四年
公元1740年:庚申,乾隆五年《大清一统志》问世
公元1741年:辛酉,乾隆六年
公元1742年:壬戌,乾隆七年
公元1743年:癸亥,乾隆八年
公元1744年:甲子,乾隆九年
公元1745年:乙丑,乾隆十年
公元1746年:丙寅,乾隆十一年
公元1747年:丁卯,乾隆十二年
公元1748年:戊辰,乾隆十三年
公元1749年:己巳,乾隆十四年
公元1750年:庚午,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1年:辛未,乾隆十六年
公元1752年:壬申,乾隆十七年
公元1753年:癸酉,乾隆十八年
公元1754年:甲戌,乾隆十九年吴敬梓(1701-1754)逝,著有《儒林外史》
公元1755年:乙亥,乾隆二十年
公元1756年:丙子,乾隆二十一年
公元1757年:丁丑,乾隆二十二年
公元1758年:戊寅,乾隆二十三年
公元1759年:己卯,乾隆二十四年
公元1760年:庚辰,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1年:辛巳,乾隆二十六年
公元1762年:壬午,乾隆二十七年
公元1763年:癸未,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1724-1763)逝,著有《红楼梦》;金农(1687-1763)逝
公元1764年:甲申,乾隆二十九年
公元1765年:乙酉,乾隆三十年郑板桥(1693-1765)逝
公元1766年:丙戌,乾隆三十一年《大清会典》问世
公元1767年:丁亥,乾隆三十二年

公元1768年:戊子,乾隆三十三年
公元1769年:己丑,乾隆三十四年沈德潜(1673-1769)逝
公元1770年:庚寅,乾隆三十五年
公元1771年:辛卯,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1772年:壬辰,乾隆三十七年
公元1773年:癸巳,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4年:甲午,乾隆三十九年
公元1775年:乙未,乾隆四十年
公元1776年:丙申,乾隆四十一年
公元1777年:丁酉,乾隆四十二年
公元1778年:戊戌,乾隆四十三年
公元1779年:己亥,乾隆四十四年
公元1780年:庚子,乾隆四十五年《四库全书荟要》问世
公元1781年:辛丑,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2年:壬寅,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问世
公元1783年:癸卯,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4年:甲辰,乾隆四十九年
公元1785年:乙巳,乾隆五十年
公元1786年:丙午,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 -1788)反乱
公元1787年:丁未,乾隆五十二年
公元1788年:戊申,乾隆五十三年
公元1789年:己酉,乾隆五十四年
公元1790年:庚戌,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1年:辛亥,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2年:壬子,乾隆五十七年
公元1793年:癸丑,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4年:甲寅,乾隆五十九年
公元1795年:乙卯,乾隆六十年,乾隆大帝逊位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执政时期:
公元1796年:丙辰,元年白莲教起义(1796-1804)起
公元1797年:丁巳,嘉庆二年袁枚(1716-1796)逝
公元1798年:戊午,嘉庆三年
公元1799年:己未,嘉庆四年( -1799)自杀
公元1800年:庚申,嘉庆五年
公元1801年:辛酉,嘉庆六年
公元1802年:壬戌,嘉庆七年
公元1803年:癸亥,嘉庆八年
公元1804年:甲子,嘉庆九年钱大昕(1728-1804)逝
公元1805年:乙丑,嘉庆十年纪昀(,1724-1805)逝,负责主编《四库全书》
公元1806年:丙寅,嘉庆十一年
公元1807年:丁卯,嘉庆十二年
公元1808年:戊辰,嘉庆十三年
公元1809年:己巳,嘉庆十四年
公元1810年:庚午,嘉庆十五年
公元1811年:辛未,嘉庆十六年禁止基督教传教
公元1812年:壬申,嘉庆十七年
公元1813年:癸酉,嘉庆十八年
公元1814年:甲戌,嘉庆十九年
公元1815年:乙亥,嘉庆二十年禁鸦片
公元1816年:丙子,嘉庆二十一年
公元1817年:丁丑,嘉庆二十二年
公元1818年:戊寅,嘉庆二十三年
公元1819年:己卯,嘉庆二十四年
公元1820年:庚辰,嘉庆二十五年
清宣宗爱新觉罗·宁执政时期:
公元1821年:辛巳,元年
公元1822年:壬午,道光二年
公元1823年:癸未,道光三年
公元1824年:甲申,道光四年
公元1825年:乙酉,道光五年
公元1826年:丙戌,道光六年
公元1827年:丁亥,道光七年
公元1828年:戊子,道光八年
公元1829年:己丑,道光九年
公元1830年:庚寅,道光十年
公元1831年:辛卯,道光十一年
公元1832年:壬辰,道光十二年
公元1833年:癸巳,道光十三年
公元1834年:甲午,道光十四年
公元1835年:乙未,道光十五年
公元1836年:丙申,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7年:丁酉,道光十七年
公元1838年:戊戌,道光十八年
公元1839年:己亥,道光十九年(1785-1850)虎门销烟
公元1840年:庚子,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原中国哈萨克地区、布鲁特地区被并入沙俄;;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史时期
公元1841年:辛丑,道光二十一年5月27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广州和约》由内大臣余保纯出面签订,赔偿英国殖民侵略者白银六百七十万两;龚自珍(1792-1841)逝,著有《定文集》
公元1842年:壬寅,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耆英、伊布里签订,英国占领香港,赔偿英国殖民侵略者白银二千一百万两
公元1843年:癸卯,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补充条款》由内大臣爱新觉罗·耆英出面签订;8月10日,丧权辱国的《中英虎门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耆英出面签订
公元1844年,甲辰,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丧权辱国的《中美望厦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耆英出面签订;10月24日,丧权辱国的《中法黄埔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耆英出面签订
公元1845年:乙巳,道光二十五年
公元1846年:丙午,道光二十六年
公元1847年:丁未,道光二十七年
公元1848年:戊申,道光二十八年徐松(1781-1848)逝,著有《宋会要》
公元1849年:己酉,道光二十九年
公元1850年:庚戌,道光三十年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执政时期:
公元1851年:辛亥,元年,太平天国元年(1814-1864)成立太平天国
公元1852年:壬子,咸丰二年,太平天国二年(1811-1872)组湘军
公元1853年:癸丑,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淮北捻军(1853-1868)起
公元1854年:甲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四年
公元1855年:乙卯,咸丰五年,太平天国五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元年
公元1856年:丙辰,咸丰六年,太平天国六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二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公元1857年:丁巳,咸丰七年,太平天国七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三年
公元1858年:戊午,咸丰八年,太平天国八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四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为沙皇俄国侵占,5月28日,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奕山出面签订;6月13日,丧权辱国的《中俄天津条约》由内大臣桂良、花沙纳 出面签订;6月18日,丧权辱国的《中美天津条约》由内大臣瓜尔佳·桂良、乌济特·花沙纳出面签订;6月26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由内大臣瓜尔 佳·桂良、乌济特·花沙纳出面签订;6月27日,丧权辱国的《中法天津条约》由内大臣瓜尔佳·桂良、乌济特·花沙纳出面签订;8月11日,丧权辱国的《中 英天津条约补充》由内大臣瓜尔佳·桂良出面签订
公元1859年:己未,咸丰九年,太平天国九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五年
公元1860年:庚申,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0月24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 新觉罗·奕欣出面签订,赔偿英国殖民侵略者白银一千三百万两;10月25日,丧权辱国的《中法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奕欣出面签订;混同江及乌苏里 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沙皇俄国侵占,11月4日,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奕欣出面签订
公元1861年:辛酉,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十一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七年(1835-1908)垂廉听政开始;恭亲王奕诉(1832-1898)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执政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公元1862年:壬戌,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十二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八年
公元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太平天国十三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九年(1831-1863)被杀
公元1864年:甲子,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十四年,大成平浔王陈开洪德十年天王洪秀全死,洪天贵福即位为幼天王,随后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自沙渍达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被沙俄侵占,7月10日,丧权辱国的《立塔城界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由内大臣明谊、完颜·崇厚出面签
公元1865年:乙丑,同治四年(1823-1901)立江南制造局
公元1866年:丙寅,同治五年(1812-1885)设福州造船厂
公元1867年:丁卯,同治六年
公元1868年:戊辰,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元年,明治天皇登基,年号使用阴历。原中国属国的布哈尔汗国被并入沙俄。7月28日,丧权辱国的《中美增续条约》由满清政府驻美公使钦差蒲安臣出面签订
公元1869年,己巳,同治八年,10月23日,丧权辱国的《中英新修条约普后章程》由清政府签定
公元1870年:庚午,同治九年
公元1871年,辛未,同治十年,8月13日,丧权辱国的《中日修好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
公元1872年:壬申,同治十一年
公元1873年:癸酉,同治十二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六年,日本改用公历,改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
公元1874年:甲戌,同治十三年。10月31日,丧权辱国的《中日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奕欣出面签订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执政时期:
公元1875年:乙亥,元年。
公元1876年:丙子,光绪二年原中国属国浩罕国并入沙俄;9月13日,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沈葆祯(1820-1879)聘法国工程师于台南建成亿载金城
公元1877年:丁丑,光绪三年左宗棠占和阗,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
公元1878年:戊寅,光绪四年
公元1879年:己卯,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十二年,日本吞并中国的属国琉球,改为日本冲绳县。10月2日,丧权辱国的《中俄里瓦几亚条约》由内大臣完颜·崇厚出面签订
公元1880年:庚辰,光绪六年
公元1881年:辛巳,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七万平方公里国土,被沙皇俄国侵占,2月24日,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由内大臣曾纪泽出面签订,赔偿沙俄侵略者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公元1882年:壬午,光绪八年
公元1883年:癸未,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因沙皇俄国逼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公元1884年:甲申,光绪十年
公元1885年:乙酉,光绪十一年刘铭传(1836-1895)任台湾省巡抚(1885-1891)
公元1886年:丙戌,光绪十二年
公元1887年:丁亥,光绪十三年
公元1888年:戊子,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9年:己丑,光绪十五年光绪(1871-1908)亲政开始
公元1890年,庚寅,光绪十六年3月17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印藏条约》由内大臣卓特·升泰出面签订
公元1891年:辛卯,光绪十七年
公元1892年:壬辰,光绪十八年
公元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
公元1894年:甲午,光绪二十年3月7日,丧权辱国的《中美华工条约》由内大臣杨儒出面签订;5月11日,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水师于9月17日大败于黄海大海战;唐景嵩(1841-1902)任台湾省巡抚
公元1895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民主国水清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二十八年4月7日,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侵略者白银二亿两;4月18日,丧权辱国的《中日天津条约》 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朝鲜脱离中国“独立”。“台湾民主国”的抵抗战争当年失败。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沙皇俄国与英国瓜 分。6月9日,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和《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11月8日,丧权辱国的《中日辽南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 订,赔偿日本侵略者白银三千万两;丁汝昌(丁禹廷,1836-1895)自杀
公元1896年:丙申,光绪二十二年,朝鲜高宗李熙建阳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二十九年。3月6日,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由内大 臣李鸿章出面签订;6月3日,丧权辱国的《中俄密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朝鲜高宗李熙称帝,使用自己的年号,此前朝鲜使用干支纪年,在与清朝交往时 使用清朝年号
公元1897年:丁酉,二十三年,朝鲜高宗李熙建阳二年,大韩帝国高宗李熙光武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三十年,朝鲜更改国号。12月1日,丧权辱国的《中葡北京条约》由内大臣爱新觉罗·奕欣出面签订
公元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大韩帝国高宗李熙光武二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三十一年,戊戌变法失败。6月9日,丧权辱国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
公元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张之洞(1837-1909)任湖广总督,推动洋务运动;道士王丹于敦煌石窟第 17窟发现大量书画经卷
公元1900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8月14日攻破北京;义和团起义;作家谢冰心(1900-1999)生
公元1901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清朝与十一国代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辛丑议定书)》,赔偿八国联军以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共十一国侵略者白银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中国全面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废八股,用策论
公元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周作人,1881-1936)留日
公元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
公元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中英续定印藏条约》由外大臣罗生·戛尔曾出面签订;日俄战争(1904-1905)
公元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2月22日,丧权辱国的《中日会议[满州善后条约]》由清朝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忻、外务部尚书瞿鸿及直隶总督出面签订;黄遵宪(1848-1905)逝
公元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大韩帝国高宗李熙光武十年;废科举
公元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四十年,大韩帝国高宗李熙光武十一年,大韩帝国纯宗李隆熙元年日本胁迫李熙退位,皇太子李登基;徐锡麟( -1907),马宗汉( -1907),秋瑾(1875-1907)被捕处死
公元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帝(,1906-1967)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执政时期:
公元1909年:己酉,宣统元年
公元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大韩帝国纯宗李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四十三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公元1911年:辛亥,宣统三年各地军政府黄帝4609年,蒙古国额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八世共戴元年,台湾地区日本公元明治天皇大室寅之明治 四十四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军政府立即废掉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年。由于黄帝的实际纪年存在争议,各地的在纪年上使用的是各不相同的黄帝年 号,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华中华开国第四千六百零九年”。蒙古国趁国内混乱之机独立;黄兴(1874-1916)广州起义,黄花岗事件
公元1912年:壬子,2月12日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绵延中国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帝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