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何扩大消费?

火烧 2012-03-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为何扩大消费?文章分析扩大内需的悖论,探讨消费需求与资本运作的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原罪与资源浪费问题,强调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及社会影响。
           网络看了一篇文章:扩大内需。为何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本身都是一个悖论。
        一个人是否消费,看他是否有实际需求。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人尽可能去消费自己需要的物质。人不消费了,无非是两种可能:1:无钱2无需求。有钱无钱是真金白银的,实实在在的。无钱就没有消费。需求,这个有点虚,什么是需求?一个是实在 需求:比如:吃的,用的,都有了,就旅游啊,或者精神方面的一些实在的需求:如:花钱买运动,买一些让人愉悦的精神产品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接着就是高消费了:最好的品牌最好的电子产品化妆品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高消费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一些恼人的难缠的病,就是需要那些稀缺的珍贵的药物来治疗:如虫草,雪莲,灵芝等。或者一些因为工作需要的一些高档的电子产品等等。在超过这些,就是浪费了,比如我有4台私家车,实际上我最多才开两台,那么另外两台就是多余 的了。类似多余的就数不胜数了太多了,如买一艘游轮,一年用了不到一个月,其他的就是放在哪里。
          人永远有需求,当今社会:温饱,然后是舒适等等。但是就像现实社会的现象: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从国家层面看是很合理的,扩大了内需了,那么解决了很多的工人工作问题也解决了很多企业的亏损问题。但是这里有个现实的问题:我不需要,为何要我消费?我需要我没有钱消费,如何要我消费?国家层面说是:解决过剩产能。这个过剩产能,比较复杂,简单说:就是生产的物质太多了,但是想想为何会生产太多的物质,是有需要还是不需要呢?有需要就不是过剩,不需要就是过剩。中国的问题就是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是无钱消费。中国加入世贸后,开始了世界分工,中国成了世界最大加工厂。中国加工的产品,欧美是过度消费(借钱消费),欧美一个是没有钱消费(借钱借国债)一个是过度消费(有钱的买了用了就丢弃了)这个就是一个怪现象了,没有钱也消费,有钱就浪费。为何会这样?要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用了的资源好多是不会再生的。这个悖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看就是彻底的资本主义原罪。资本家为了生产的物质可以卖出去,就拼命生产获取最大利润。但是资本家又不给你钱来消费,(给你钱他就没有的赚了)资本家不拼命生产他也是没有钱赚。这个是最根本的。这个就是资本主义的致命伤!但是这套理论居然在全世界都盛行!欧美的外债的本质就是在这里。这是一套自我毁灭的理论,因为当资本剥削达到极限了,人类就承受不了无限度的透支。最后是一方面是资本无利可图,一方面是平民穷困潦倒。这时战争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中国的无休止的封建王朝的更替都是这个理论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人会拼命的生育,如何理解?你被极度剥削后,你一个人的收入是达不到你的开支,生多一个就增加一份收入,但是如何开支,是你不会考虑的,因为你只想着怎么收入了。(这个逻辑待考证)中国印度两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人口,是不是也说明了这点?这个就产生了这样的循环:贫穷,生育,在没有摆脱被剥削的前提下,继续疯狂生育。产生了恶性的循环链!!越生育人越多,那么人就越要工作。但是在没有摆脱剥削的前提下,你的任何选择都是错误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育,你都是在这个怪圈循环。当科学技术发展后,生产的物质更加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发现人口更加过剩更加多余!这样就更加降低了劳动者的价格。同时这样就产生了更加急剧的两极分化!
        这个逻辑的本质是:资本过度剥削后,产生了恶性循环:生育,贫穷再生育更加贫穷。贫穷到极度就战争。这样是否可以解释非洲的战争和贫穷呢?而这些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因为人的欲望而推动社会发展,也在自我毁灭!用这个逻辑是否可以解释人类无止境的战争发展又战争又发展呢?
       在目前的世界环境下,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的遏制资本对普通民众的剥削。这个只能靠人力改变了。当人力难于改变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彻底否定资本主义。但是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是最强大的,当这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还存在的时候,而且他具有剥削你的条件的时候,他为何不剥削你呢?等待的就是一场新的战争!而中国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改变这种方式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还不健全需要更加多的改进!
      所谓的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是不是很虚伪的呢?是不是就像人体一样:你很累了,还要你继续工作的道理呢?为何悖论会如此盛行呢?闲来无事,写写消磨时间罢了...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