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被暗算的《孔子》

火烧 2010-01-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孔子》电影遭遇票房抵制,被指暗算,与阿凡达下线传闻有关,引发文化脊梁被粉碎的担忧,网络推手操控舆论,引发热议。

关于“哈里路亚山”,游侠问我会不会发点文章。这场闹剧做得过于明显,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出手的。倒是对于《孔子》,我有点想法。  

   

《孔子》票房欠佳的主因,是此前流传的强行下《阿凡达》,为《孔子》让路之事,激起了网民的反弹。积蓄己久的不满好不容易借抵制《孔子》发泄出来,其实,正如网友所说,哥抵制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子》背后的孙子。  

   

很多少人并没有搞明白,下线的《阿凡达》2D版,而不是全部版本。而且,大部分跟风贬低《孔子》的人并没搞清楚《阿凡达》2D版下线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有些人故意隐瞒这一简单的事实。  

    

真正看过《阿凡达》的人都知道,只有看3D才能看出效果来,在2D厅看《阿凡达》就好比穿着衣服做爱,不如不看。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阿凡达》在各大影院的2D厅上座率一直不高。这时影院面临2种选择:一是将2D厅紧急改造成3D厅,以满足市场对3D《阿凡达》的火爆需求;二是将上座率不到20%的2D《阿凡达》下线,推上座率在70%左右的《孔子》。  

    

很明显,第二种选择是影院的最佳选择。将2D厅紧急改造成3D厅,需要时间和投入,而且会增加淡季的运营成本;而下2D《阿凡达》推《孔子》则会实现利益最大化——虽然《孔子》在市场上不温不火,但只要上座率超过2D《阿凡达》,影院就能增收,且不用增加成本,何乐而不为?  

    

从经济利益上来讲通俗易懂的一种纯商业行为,却因为广电总局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出了一个所谓的口头命令而被一些网络炒家所利用。  

    

我真觉得《孔子》这次被人黑了。这么一部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好片子,虽说没有太多惊喜,但也不至于到令人抵制的地步,起码比起前期上映的几部国产大片强多了,最起码比《三枪》要强吧?  

   

谣言何止可以杀人,简直可以灭国。为了政治的需要,什么样的谣言都可以制造出来的。星球大战计划不就把不可一世的苏联帝国骗倒了吗?中国古代不也有“大楚胜,陈胜王”吗?  

   

据说,《孔子》可能被一些利益集团进行了商业性的攻击。有媒体报道称,网络推手立二的博客里有直接针对抵制《孔子》票房的相关行动描述。  

   

有这么简单吗?我总有点疑心。从端午节差点被韩国人抢走,到西方节日的火热,疯狂英语的疯狂,再到现在“哈里路亚山”、《孔子》被暗算等众多事件,我觉得有一点看不见的手,在一点点,一点点地,粉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脊梁。而我虽然身为中华文化的一分子,却全然无能为力。我甚至于没有时间写文章,我还要上班,还要挣钱养家。  

   

顺便再说一句,胡导演的前夫,即何新,是胡导众多作品(包括《汉武大帝》和现在的《孔子》)的灵魂。何新是什么人,可以问一下百度。  

   

也许过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后,事件的真相会慢慢浮出水面。但是那时候还有谁会关心呢?

 2010-1-28   

http://show.cacbo.com/space.php?uid=404&do=blog&id=2052  

   

相关文章

  • 战争离中国还有多远?--从资本主义的吃人本质谈起
  • “后汉”之不要脸让“前汉”大跌眼镜
  • 《左愤和右愤…》是打着爱国旗号宣扬狭隘民族主义
  • 经济危机以及《中国不高兴》涉及问题的补充与思考
  • 1930年代托派政策与清源策略观的相似性
  • 美利坚帝国的阴谋诡计
  • 是长平不让批评,还是《中国不高兴》不批评?
  • 黄纪苏:这本书不是简单“民族主义”能概括了的
  • 黄纪苏:一本书改变世界,我们没那么大本事
  • “潜伏”在当今中国的“主义”之争
  • 精英们也不高兴
  •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旗帜--谈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