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永远的忠诚》观后观感

火烧 2012-02-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永远的忠诚》讲述沈浩为小岗村奉献的感人故事,揭露小岗村真实面貌与下派干部遭遇,展现农村改革先锋村的复杂现实。

《永远的忠诚》观后观感  

沈浩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值得所有的人来学习。改革开放需要的就是沈浩式的人物。  

《永远的忠诚》中难以掩盖的事实从故事中还是显现出现了,在沈浩之前几任下派干部都被小岗村的一些人给打回去辇回去了,沈浩也被打的头破血流,身上被打伤,住进医院。从1978年开始,小岗就是闻名全国的改革第一村,到沈浩去2003年已经是25个年头了,所去过小岗村的下派干部都挨过小岗人的饱揍,都送进过医院。  

在沈浩到小岗三年时候,他把自己的工资和家里的钱3—4万元资助了小岗贫困户,以前不是说小岗施行单干后全村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吗?不是家家奔向小康了吗?实际上,沈浩再拿出两个3—4万也不够资助小岗贫困户的,只是沈浩确实没那么多钱了再资助了。这就是农村改革先锋村小岗的真实写照。  

从《永远的忠诚》中的沈浩口中说出,“省财政厅即搭钱又搭人”这句话不难看出,沈浩为小岗村的发展没少讨钱要了,估算至少也有几百万,当然这不关观众的事,但这片子就是让观众看的,省财政厅愿意给啊,不给行吗?小岗村有“18人手印”的上方宝剑,有高层发的通行证,有免死牌!这不是吃上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沈浩不是省财政厅下派来的,情况会怎样呢?一样会被撵回去的。  

小岗村如此是中国奔小康的典型,为何沈浩要拿出几万元资助小岗村那么多的贫困户呢?小岗村委给沈浩任何经济回报了吗?一般下派干部是双工资,单位一份,当地一份,这是合情合理的,为啥小岗闻名全国小康村如此吝啬呢?他们的良心到哪去了?  

旅游局在小岗村建了一个“小岗村18人摁手印纪念馆”,一些在世的人为要肖像权问题闹的沸沸扬扬,不依不饶,只有一位老者没去争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小岗人已经自私到了极点!不难看出小岗村到底是什么素质了。纪念他们,他们还要肖像权,为了他们村发展,他们闹的浑天黑地。  

在面粉厂发放白面时,一些村民都抱着白给的心态,这就是闻名全国小岗人的基本素质。  

在《永远的忠诚》中不难看出小岗的确没有能当书记的人,副手也是下派的。从他们摁手印后的25年中,没出一个当书记的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那村的共产党员是何等品质了,说他们是极自私自利的一群人为过吗?  

《永远的忠诚》是一部好片,沈浩事迹非常感人,小岗村人真不值得谁来学习。不论是你去到小岗参观和看关于小岗的电视剧,从省级不断往小岗安排下派干部上,小岗村的人不好惹呀!如果导演想认真刻画小岗人的可歌之处,除非把沈洁抹黑。说沈浩死于小岗人之手并不冤枉他们,你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这从“贾治国”口里能说的出来的。  

在过去也有下派干部,那是对于钉子村,老大难村,小岗村比钉子户老大难村强硬多少倍。对于树立先进典型村,那是要派工作组进行具体调研和具体安排布置的。有了成绩,有了贡献才推广开来。小岗村有哪条可供人们学习的?这应该让有良知说真话的记者去采访了。要治理好一个闻名于世的钉子村,是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和牺牲生命代价的。  

我们只为沈浩过早离开人间而叹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永远的忠诚》共24集,值得品味。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