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三千万?说说“反面教员”在2010年表演的“精英戏法”
说说“反面教员”在2010年表演的“精英戏法”
  
  红马大叔在 2010-3-18 写的前言:近来,“反面教员”们又在一些“论坛”重复“大跃进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胡说八道了!这类信奉“戈培尔哲学”的“网上混混儿”,似乎也喜欢在吞云吐雾的状态中,不学无术地瞎哼几句“饿死人”的“老调”…… 
  
  前些日子,红马大叔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煮酒论史”看到一个自称“刨根”的“混混儿”,似乎不会正常的“加、减、乘、除”,竟然“用于”丢人现眼地运用“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依据“官方官方人口数据推算出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是3650万人”! 
  
  现在,红马大叔就以这位“刨根”的“精英表演”作为本文的“引子”,再来说说“反毛精英”们赖以“胡编”中国大跃进“饿死2680万-----4700万中国人”的“依据”与“范本”。 
  
  一、引子:就从“刨根”在 2010年2月24日 进行的“精英表演”说起
  
   2010年2月24日 ,在“强国论坛--煮酒论史”上,由自称“刨根”的“网上精英”颇有特色地展示出他“本人”依据《葵花宝典》推算出中国“1959~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是3650万人”。
  
  红马大叔对这位自称“刨根”的“精英杰作”,未做任何增删,进行如下的全文展示——
  
【 《本人根据官方人口数据推算出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是3650万人(内附数字和算法) 》
  
  先列出从1953年至1966年的中国人口统计资料
  
  年  份 ┊ 年末总人口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1953年 ┊ 58796万人 ┊ 37.00 ‰ ┊ 14.00 ‰ ┊ 23.00 ‰
  1954年 ┊ 60266万人 ┊ 37.97 ‰ ┊ 13.18 ‰ ┊ 24.79 ‰
  1955年 ┊ 61465万人 ┊ 32.60 ‰ ┊ 12.28 ‰ ┊ 20.32 ‰
  1956年 ┊ 62828万人 ┊ 31.90 ‰ ┊ 11.40 ‰ ┊ 20.50 ‰
  1957年 ┊ 64653万人 ┊ 34.03 ‰ ┊ 10.08 ‰ ┊ 23.23 ‰
  1958年 ┊ 65994万人 ┊ 29.22 ‰ ┊ 11.98 ‰ ┊ 17.24 ‰  
  1959年 ┊ 67207万人 ┊ 24.78 ‰ ┊ 14.59 ‰ ┊ 10.19 ‰
  1960年 ┊ 66207万人 ┊ 20.68 ‰ ┊ 25.43 ‰ ┊ -4.57 ‰
  1961年 ┊ 65859万人 ┊ 18.02 ‰ ┊ 14.24 ‰ ┊  3.78 ‰  
  1962年 ┊ 67295万人 ┊ 37.01 ‰ ┊ 10.02 ‰ ┊ 26.99 ‰
  1963年 ┊ 69172万人 ┊ 43.37 ‰ ┊ 10.04 ‰ ┊ 33.33 ‰
  1964年 ┊ 70499万人 ┊ 39.14 ‰ ┊ 11.50 ‰ ┊ 27.64 ‰
  1965年 ┊ 72538万人 ┊ 37.88 ‰ ┊  9.50 ‰ ┊ 28.38 ‰
  1966年 ┊ 74542万人 ┊ 35.05 ‰ ┊  8.83 ‰ ┊ 26.22 ‰
  
  从数据中看,当年的出生率是很高的,平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近年来的出生率一直在千分之十二左右,即便是出生率最低的1961年,也比现在的要高出一半。那么中国现在的人口是在增加还是减少呢?增加中!因此,某些人试图把当时的人口减少归结为出生率下降是站不住脚的(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女性受孕率降低和流产率增加的现象确实存在)。
  
  3年饥荒时期的平均出生率为千分之二十一,总共出生约4500万人,尽管如此,中国的总人口却从59年末的67207万减少到了61年末的65859,净减少1348万。
  
  我们再来看看前几年的死亡率,从53年至54年的死亡率都在千分之十三以上,明显偏离正常,它似乎韩战结束后的某种战争后遗症的产物,我们对比56至58年,以及62年至66年,就会发现千分之十至十一的死亡率算是当时的正常年份的死亡率,我们为了正平起见,选取千分之十一这个偏高一点的值,以便降低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据此计算,59年比正214常年份多死亡237万,60年比正常年份多死亡969万,61年比正常年份多死亡214万。我们把这3个数据加起来,237 + 969 + 214 = 1420万。那么这是否是非正常死亡的总人数呢?为什么3年里出生了4500万人,人口总数居然净减少了1348万?非正常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算法:所谓的饥荒年代的非正常死亡可以被认为是3年里出生的人口减去正常年份条件下的死亡人口,再加上相对于正常年份多死亡的人口。据此可以得出,3年中:(4500万出生人口-2200万正常年份条件下的死亡人口)+1348万比正常年份多死亡的人口=3650万。这个数据显然与其他算法统计出来的数据是相当接近的。
  
  由此可见,袁隆平的4~5千万虽然有点夸大,但绝非信口开河。 】
  
  ——以上,就是“刨根”的“精英杰作”;以下,才是红马大叔对“刨根”的简单评说:
  
  二、“刨根”的“精英推算法”——竟然是不懂“加减乘除”的随意“胡编” 
  
  1,“刨根”的“精英杰作”,一开始就列出“1953年至1966年的中国人口统计资料”——虽然没有说明这组“这个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但是,这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似乎就是“经国务院批准”在1983年公布的那个“官方人口统计数据”的“摘录”!
  
  ——现在,红马大叔不妨先展示出“表 1” ,以供人们进行对比:
  
  表1:1983年公布的“1949~1982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表”      单位:万人
  
|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 
 1949  | 
 54167  | 
 36.00  | 
 20.00  | 
 16.00  | 
| 
 1950  | 
 55196  | 
 37.00  | 
 18.00  | 
 19.00  | 
| 
 1951  | 
 56300  | 
 37.80  | 
 17.80  | 
 20.00  | 
| 
 1952  | 
 57482  | 
 37.00  | 
 17.00  | 
 20.00  | 
| 
 1953  | 
 58796  | 
 37.00  | 
 14.00  | 
 23.00  | 
| 
 1954  | 
 60266  | 
 37.97  | 
 13.18  | 
 24.79  | 
| 
 1955  | 
 61465  | 
 32.60  | 
 12.28  | 
 20.32  | 
| 
 1956  | 
 62828  | 
 31.90  | 
 11.40  | 
 20.50  | 
| 
 1957  | 
 64653  | 
 34.03  | 
 10.80  | 
 23.23  | 
| 
 1958  | 
 65994  | 
 29.22  | 
 11.98  | 
 17.24  | 
| 
 1959  | 
 67207  | 
 24.78  | 
 14.59  | 
 10.19  | 
| 
 1960  | 
 66207  | 
 20.86  | 
 25.43  | 
 -4.57  | 
| 
 1961  | 
 65859  | 
 18.02  | 
 14.24  | 
 3.78  | 
| 
 1962  | 
 67295  | 
 37.01  | 
 10.02  | 
 26.99  | 
| 
 1963  | 
 69172  | 
 43.37  | 
 10.04  | 
 33.33  | 
| 
 1964  | 
 70499  | 
 39.14  | 
 11.50  | 
 27.64  | 
| 
 1965  | 
 72538  | 
 37.88  | 
 9.50  | 
 28.38  | 
| 
 1966  | 
 74542  | 
 35.05  | 
 8.83  | 
 26.22  | 
| 
 1967  | 
 76368  | 
 33.96  | 
 8.43  | 
 25.53  | 
| 
 1968  | 
 78534  | 
 35.59  | 
 8.21  | 
 27.38  | 
| 
 1969  | 
 80671  | 
 34.11  | 
 8.03  | 
 26.08  | 
| 
 1970  | 
 82992  | 
 33.43  | 
 7.60  | 
 25.83  | 
| 
 1971  | 
 85229  | 
 30.65  | 
 7.32  | 
 23.33  | 
| 
 1972  | 
 87177  | 
 29.77  | 
 7.61  | 
 22.16  | 
| 
 1973  | 
 89211  | 
 27.93  | 
 7.04  | 
 20.89  | 
| 
 1974  | 
 90859  | 
 24.82  | 
 7.34  | 
 17.48  | 
| 
 1975  | 
 92420  | 
 23.01  | 
 7.32  | 
 15.69  | 
| 
 1976  | 
 93717  | 
 19.91  | 
 7.25  | 
 12.66  | 
| 
 1977  | 
 94974  | 
 18.93  | 
 6.87  | 
 12.06  | 
| 
 1978  | 
 96259  | 
 18.25  | 
 6.25  | 
 12.00  | 
| 
 1979  | 
 97542  | 
 17.82  | 
 6.21  | 
 11.61  | 
| 
 1980  | 
 98705  | 
 18.21  | 
 6.34  | 
 11.87  | 
| 
 1981  | 
 100072  | 
 20.91  | 
 6.36  | 
 14.55  | 
| 
 1982  | 
 101654  | 
 22.28  | 
 6.60  | 
 15.68  |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由中国统计出版社于1984 年8月出版)
  
  2,“表 1” 所展示的数字,与“刨根”所列出“1953~1966年的中国人口统计资料”相比,仅有两处明显的“不同”:一处是1957年的“死亡率”,《年鉴》上展示的数字却是“10.80‰”,“刨根”竟然胡弄成“10.08‰”;另一处是1960年的出生率,《年鉴》上展示出的数字是“20.86‰”,也被“刨根”弄成“20.68‰”。
  
  ——不过,这两处“不同”,既可能是“刨根”在引用“1959~1961年”的“官方数据”时,因疏于“检查”而造成的“差错”;也可以视为“刨根”有意模仿以前的中外“反毛精英”所共有的“特色”:喜欢对自己扬言要依据的那三年“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难于避免的“随意改变1959~1961年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美国人科尔在1984年就是这样干的;自称“刨根”在2010年也要这样做。因为他们“反毛精英”们赖以泡制“大跃进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范本”中的“招法”,也属于《葵花宝典》中最有代表性的“手法”。
  
  为了便于人们更加清楚地鉴赏“刨根”们在新中国人口问题上所进行的“特色表演”,红马大叔不妨先按照“刨根”们所举出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刨根”的“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简单地进行一些评说:
  
  1),很明显,“刨根”似乎并不想让人们看清楚他所用“花招”,所以,就未展示出他将“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中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转换成“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和“自然增长人口数”…… 
  
  ——红马大叔认为:要鉴赏“刨根”们极有特色的“精英推算法”,难免需要先将“表 1” 中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转换成可以让人进行“验算”的具体的人口数字?! ——于是,红马大叔就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先将“表 1” 转换成“表 2” : 
  
  表2: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的“1949~1982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表       单位:万人、‰
  
  
| 
 1983年公布的年初、年末和平均人口数  | 
 出生率和出生人口  | 
 死亡率和死亡人数  | 
 自然增长率和增长数  | ||||||
| 
 年份  | 
 年初数  | 
 年末数  | 
 平均人口  | 
 出生率  | 
 出生人口  | 
 死亡率  | 
 死亡人口  | 
 增长率  | 
 增加人口  | 
| 
 1949  | 
 
  | 
 54167  | 
 
  | 
 36.00  | 
 
  | 
 20.00  | 
 
  | 
 16.00  | 
 
  | 
| 
 1950  | 
 54167  | 
 55196  | 
 54681.5  | 
 37.00  | 
 2023.27  | 
 18.00  | 
 984.28  | 
 19.00  | 
 1039.00  | 
| 
 1951  | 
 55196  | 
 56300  | 
 55748.0  | 
 37.80  | 
 2107.27  | 
 17.80  | 
 992.31  | 
 20.00  | 
 1114.82  | 
| 
 1952  | 
 56300  | 
 57482  | 
 56891.0  | 
 37.00  | 
 2104.97  | 
 17.00  | 
 967.15  | 
 20.00  | 
 1137.82  | 
| 
 1953  | 
 57482  | 
 58796  | 
 58139.0  | 
 37.00  | 
 2151.14  | 
 14.00  | 
 813.95  | 
 23.00  | 
 1337.19  | 
| 
 1954  | 
 58796  | 
 60266  | 
 59531.0  | 
 37.97  | 
 2260.39  | 
 13.18  | 
 784.62  | 
 24.79  | 
 1475.77  | 
| 
 1955  | 
 60266  | 
 61465  | 
 60865.5  | 
 32.60  | 
 1984.22  | 
 12.28  | 
 984.27  | 
 20.32  | 
 999.95  | 
| 
 1956  | 
 61465  | 
 62828  | 
 62146.5  | 
 31.90  | 
 1982.47  | 
 11.40  | 
 708.68  | 
 20.50  | 
 1273.80  | 
| 
 1957  | 
 62828  | 
 64653  | 
 63740.5  | 
 34.03  | 
 2169.09  | 
 10.80  | 
 688.40  | 
 23.23  | 
 1480.69  | 
| 
 1958  | 
 64653  | 
 65994  | 
 65323.5  | 
 29.22  | 
 1908.75  | 
 11.98  | 
 782.58  | 
 17.24  | 
 1126.18  | 
| 
 
  | 
 
  | 
 
  | 
 
  | 
 
  | 
 
  | 
 
  | 
 
  | 
 
  | 
 
  | 
| 
 1959  | 
 65994  | 
 67207  | 
 66600.5  | 
 24.78  | 
 1650.36  | 
 14.59  | 
 971.70  | 
 10.19  | 
 678.66  | 
| 
 1960  | 
 67207  | 
 66207  | 
 66707.0  | 
 20.86  | 
 1391.51  | 
 25.43  | 
 1696.36  | 
 -4.57  | 
 -304.85  | 
| 
 1961  | 
 66207  | 
 65859  | 
 66033.0  | 
 18.02  | 
 1189.91  | 
 14.24  | 
 940.31  | 
 3.78  | 
 249.60  | 
| 
 
  | 
 
  | 
 
  | 
 
  | 
 
  | 
 
  | 
 
  | 
 
  | 
 
  | 
 
  | 
| 
 1962  | 
 65859  | 
 67295  | 
 66577.0  | 
 37.01  | 
 2464.01  | 
 10.02  | 
 667.10  | 
 26.99  | 
 1796.91  | 
| 
 1963  | 
 67295  | 
 69172  | 
 68233.5  | 
 43.37  | 
 2959.29  | 
 10.04  | 
 685.06  | 
 33.33  | 
 2274.23  | 
| 
 1964  | 
 69172  | 
 70499  | 
 69813.0  | 
 39.14  | 
 2732.49  | 
 11.50  | 
 802.85  | 
 27.64  | 
 1929.64  | 
| 
 1965  | 
 70499  | 
 72538  | 
 71518.5  | 
 37.88  | 
 2709.12  | 
 9.50  | 
 679.43  | 
 28.38  | 
 2029.69  | 
| 
 1966  | 
 72538  | 
 74542  | 
 73540.0  | 
 35.05  | 
 2577.58  | 
 8.83  | 
 649.36  | 
 26.22  | 
 1883.22  | 
| 
 1967  | 
 74542  | 
 76368  | 
 75452.5  | 
 33.96  | 
 2562.37  | 
 8.43  | 
 636.06  | 
 25.53  | 
 1926.31  | 
| 
 1968  | 
 76368  | 
 78534  | 
 77451.0  | 
 35.59  | 
 2756.48  | 
 8.21  | 
 635.87  | 
 27.38  | 
 2120.61  | 
| 
 1969  | 
 78534  | 
 80671  | 
 79602.5  | 
 34.11  | 
 2715.24  | 
 8.03  | 
 639.21  | 
 26.08  | 
 2076.00  | 
| 
 1970  | 
 80671  | 
 82992  | 
 81831.5  | 
 33.43  | 
 2735.63  | 
 7.60  | 
 621.92  | 
 25.83  | 
 2113.71  | 
| 
 1971  | 
 82992  | 
 85229  | 
 84110.5  | 
 30.65  | 
 2577.99  | 
 7.32  | 
 615.69  | 
 23.33  | 
 1962.30  | 
| 
 1972  | 
 85229  | 
 87177  | 
 86173.0  | 
 29.77  | 
 2565.37  | 
 7.61  | 
 655.78  | 
 22.16  | 
 1909.59  | 
| 
 1973  | 
 87177  | 
 89211  | 
 88164.0  | 
 27.93  | 
 2462.42  | 
 7.04  | 
 620.67  | 
 20.89  | 
 1841.75  | 
| 
 1974  | 
 89211  | 
 90859  | 
 90035.0  | 
 24.82  | 
 2234.67  | 
 7.34  | 
 660.86  | 
 17.48  | 
 1573.81  | 
| 
 1975  | 
 90859  | 
 92420  | 
 91639.5  | 
 23.01  | 
 2108.63  | 
 7.32  | 
 670.80  | 
 15.69  | 
 1437.83  | 
| 
 1976  | 
 92420  | 
 93717  | 
 93068.5  | 
 19.91  | 
 1852.99  | 
 7.25  | 
 674.75  | 
 12.66  | 
 1178.24  | 
| 
 1977  | 
 93717  | 
 94974  | 
 94345.5  | 
 18.93  | 
 1785.96  | 
 6.87  | 
 648.15  | 
 12.06  | 
 1137.81  | 
| 
 1978  | 
 94974  | 
 96259  | 
 95616.5  | 
 18.25  | 
 1745.00  | 
 6.25  | 
 597.60  | 
 12.00  | 
 1147.40  | 
| 
 1979  | 
 96259  | 
 97542  | 
 96900.5  | 
 17.82  | 
 1726.77  | 
 6.21  | 
 601.75  | 
 11.61  | 
 1125.02  | 
| 
 1980  | 
 97542  | 
 98705  | 
 98123.5  | 
 18.21  | 
 1786.83  | 
 6.34  | 
 622.10  | 
 11.87  | 
 1164.73  | 
| 
 1981  | 
 98705  | 
 100072  | 
 99388,5  | 
 20.91  | 
 2078.21  | 
 6.36  | 
 632.11  | 
 14.55  | 
 1446.10  | 
| 
 1982  | 
 100072  | 
 101654  | 
 100863.0  | 
 22.28  | 
 2247.23  | 
 6.60  | 
 665.70  | 
 15.68  | 
 1581.53  | 
   “表 2” 中所用的“年末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字,红马大叔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84》公布的“数据”;“表 2” 中的“年平均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均由红马大叔采用中国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获得。
  
  2),说说“表 2” 中的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将“刨根”举出的1959~1961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转换成“附表 1” 中的“人口数字”——
  
  附表1:1983年公布的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 
      
| 
 年份  | 
 总人口  | 
 出生人口数  | 
 死亡人口数  | 
 年增加人口数  | 
| 
 
  | 
 
  | 
 
  | 
 
  | 
 
  | 
| 
 1959年  | 
 67207万人  | 
 1650.36万人  | 
 971.70万人  | 
 678.66万人  | 
| 
 1960年  | 
 66207万人  | 
 1391.51万人  | 
 1696.36万人  | 
 -304.85万人  | 
| 
 1961年  | 
 65859万人  | 
 1189.91万人  | 
 940.31万人  | 
 249.60万人  | 
| 
 
  | 
 
  | 
 
  | 
 
  | 
 
  | 
| 
 1959~1961年合计  | 
 4231.78万人  | 
 3608.37万人  | 
 623.41万人  | |
   
  
  ——有了“附表 1” 中的“数字”,人们就能够颇为清楚地鉴赏“刨根”们说怎样采用“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对他所举出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别有用心的“加工”与“组合”——
  
  ①,“刨根”用1983年公布的1959~1961年的“年末人口数”,先进行这样的推算:
  
  “1959年总人口67207万人 – 1961年总人口65895万人” = “这三年净减少1348 万人”! 
  
  ——可是,只需从“附表 1” 中,抽出“刨根”所举出的“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就可以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计算出这样的“结果”: 
  
  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数”合计:4231.44万人;
  1959~1961年的“死亡人口数”合计:3308.37万人;
  
  只需用中国小学生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就能够获得这三年的“自然增长人口数”:绝不是“刨根”们所说的“这三年净减少1348 万人”;反而是净增加人口623.41万人!
  
  ②,“刨根”们为了炮制出“根据官方人口数据推算出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是3650万人”,竟然对他所列出的1959~1961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随心所欲的“加工”: 
  
  先用非正常的“精英计数法”将1959~1961年的“出生人口数”加工成:“4500万人”;
  再用非正常的“精英计数法”将1959~1961年的“死亡人口数”加工成:“3620万人”; 
  
  然后便随意的“认定”中国在1959~1961年的“正常死亡率”只能是:“11‰”;
  然后便随意的“认定”中国在1959~1961年的“正常死亡人口”只能是:“2200万人”; 
  
  然后再随意的“认定”中国在1959年“多死亡人口数”为:“237万人”;
  然后再随意的“认定”中国在1960年“多死亡人口数”为:“969万人”;
  然后再随意的“认定”中国在1961年“多死亡人口数”为:“214万人”;
  
  ——于是,“刨根”就轻而易举地“认定”中国在这三年“多死亡人口1420万人”;进而又自欺欺人地为中国的1959~1961年,列出最可笑的“精英算式”:
  
  (4500 万人 – 2200万人) + 1420万人 = 3650万人
  
  ——于是,“刨根”就采用“精英计算法”轻而易举地“推算”出:中国在1959~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大约3650万人”!
  
  难道这不是最可笑的“滑稽表演”吗?——事实恰恰就是自称“刨根”在2010年中国,采用最不知羞耻的“精英手法”为中国大跃进时期“推算”出“非正常死亡3650万人”的典型方式!
  
  这无疑就是形形色色“反毛精英”们常常用来“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最常用的“表演方式”:嘴里高唱着“依据官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陈词滥调,实质上却以“1983年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为“范本”,采用《葵花宝典》中首先使用“精英技巧”,按照预定的政治需要,随心所欲地“调整”与“加工”中国人口统计数据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这就是形形色色的“反毛精英”们能够随心所欲地为新中国“胡编”出各式各样“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精英伎俩”!——从“美国民主基金会”资助美国人科尔在1984年写成并出版《从1952年到 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率先“认定”新中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有2860万人属于非正常死亡”,到自称“刨根”在2010年二月“根据官方人口统计数据推算出(1959~1962年)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3650万人”,无一例外,所有的“精英数据”和“精英杰作”,都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反毛精英”们为支持与推动“胡与赵”在中国进行“非毛化变革”而“胡编”出来的《葵花宝典》!
  
  ③,在“附表 1” 中,红马大叔依据“刨根”列出的“从1953年至1966年的中国人口统计资料”,采用中国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将其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转换成中国在1959~1961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后,人们不难看出:这三年的“出生人口数”既不是“刨根”所说的4500万人;这三年的“死亡人口数”,更不是“刨根”所“暗示”出的5650万人!
  
  ——请注意:红马大叔依据“刨根”自称“根据官方人口统计数据推算出(1959~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3650万人”,以及“刨根”认定这三年还有“正常死亡人口2200万人”,只是采用中国小学生学过的“加减乘除法”,便看出“刨根”采用“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进行自欺欺人的“推算”,只能采用“自残”手段,才能够如此愚蠢地进行这种最无耻的“精英戏法表演”,才能在“吞云吐雾”的状态中进行非正常的“推算”,才能癔造出中国在1959~1961年竟然会有“5850人被精英计算法弄死”,其中的 “3650万人”,竟然会被“刨根”们“推算成非正常死亡人数”! 
  
  在红马大叔已经展示出来的“表 1” 、“表 2” 以及“附表 1” 中,无论是按照“刨根”所依据的“官方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还是按照这三年的“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一旦使用中国小学生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进行正常的运算,谁也计算不出中国在“1959~1962年”,竟然会“死亡5850万中国人”!——只有那些仇视新中国的“反毛精英”们,才能够在“自残”之后,采用“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进行自欺欺人的“研究”与“推算”,才能够轻而易举地“胡编”出中国在1959~1962年会有“5000万~7000万人死亡”。——事实上,“刨根”在今日中国“根据1983年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采用“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去“认定”中国大跃进期间“有几千万中国人饿死”,其必然结果,只能使“刨根”们轻而易举地成为今日中国“反面教员”;只能使“刨根”们的“精英推算”和“精英估算”,轻而易举地变成最愚蠢、最滑稽、最可笑、最无耻又最丑恶的“精英表演”!
  
  ——因为,按照“刨根”的“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他要“根据”1983年公布的那个“官方人口统计数据”推算出“1959~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3650万人”,就不能“容许”这三年还会有“正常死亡人口2200万人”存在!只要是有了“正常死亡人口2200万人”,再加上“刨根”推算出来的“非正常死亡3650万人”,这三年的死亡人口总数,必然会变成“5850万人”! ——这就是说:“刨根”们要在“1959~1961年”推算出“非正常死亡人口3650万人”,就必需在这三年“弄死5850万中国人”!
  
  因为,“刨根”已经举出了他所依据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其中,明白无误地展示出:中国在1959年的年末人口数只有67207 万人;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只有66207 万人;1961年的年末人口数只有65859 万人。——如果,“刨根”们要在1959~1961年“弄死5850万中国人”,就必需在这三年中“每年平均弄死1950万中国人”!!就必须在这三年中“制造”出每年超过29.35‰的“死亡率”!!!
  
  ——于是,“刨根”们只有采用“自残”方式,首先忘掉中国小学生所学的“加减乘除方法”,才能改用《葵花宝典》中最荒谬无耻的“精英计数法”和“精英计算法”,在“吞云吐雾”的状态中,挖空心思地胡思乱想,才能采用“变换”1959~1962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精英戏法”,不顾羞耻地首先在这三年“弄死4880万~5900万中国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胡弄”出中国在“1959~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高达2680万~4700万人的“精英数据”与“精英杰作”。 
  
  红马大叔 2010年5月3日 后记:
  
  今年3月18日,红马大叔写完这个“帖子”的初稿,原题是《再说说“反面教员”们赖以“胡编”中国“饿死几千万人”的“范本”》。共四个部分;现在发出的“帖子”,只是“初稿”的前两部分。后两部分的小标题是:
  
  三、再说说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葵花宝典》;
  
  四、新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被“时间”变成鉴别人妖的“照妖镜”
  
  “ 5.1” 期间,朋友们建议将“初稿”分为“三帖”,每帖都选一个“反面教员”作为简评对象;红马大叔接受了朋友们建议,今天就换了题名,先发出来让“网上精英”和“网上混混儿”们跳出来表演、表演,也能够为红马大叔“修改初稿后两部分”,增加一些“新例”……
  
  
红马大叔附录(1):
  
表3:1983年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年末人口增长数”的对比差一览  单位:万人
    
| 
 对比  | 
 每年人口增长数——计算方法①  | 
 每年人口增长数——计算方法②  | 
 两种计算结果  | 
| 
 年份  | 
 年末数 - 年初数 = 增加数  | 
 年平均人口 ×自然增长率 = 年增长数  | 
 ①与②对比差  | 
| 
 1950  | 
 55196 - 54167 = 1029  | 
 54681.5 × 19.00‰ = 1039.00  | 
 ①少: 10.00  | 
| 
 1951  | 
 56300 - 55196 = 1104  | 
 55748.0 × 20.00‰ = 1114.82  | 
 ①少: 10.82  | 
| 
 1952  | 
 57482 - 56300 = 1182  | 
 56891.0 × 20.00‰ = 1137.82  | 
 ①多: 44.18  | 
| 
 1953  | 
 58796 - 57482 = 1314  | 
 58139.0 × 23.00‰ = 1337.19  | 
 ①少: 23.19  | 
| 
 1954  | 
 60266 - 58796 = 1470  | 
 59531.0 × 24.79‰ = 1475.77  | 
 ①少: 5.77  | 
| 
 1955  | 
 61465 - 60266 = 1199  | 
 60865.5 × 20.32‰ = 999.95  | 
 ①多:199.05  | 
| 
 1956  | 
 62828 - 61465 = 1363  | 
 62146.5 × 20.50‰ = 1273.80  | 
 ①多: 98.20  | 
| 
 1957  | 
 64653 - 62828 = 1825  | 
 63740.5 × 23.23‰ = 1480.69  | 
 ①多:344.31  | 
| 
 1958  | 
 65994 - 64653 = 1341  | 
 65323.5 × 17.24‰ = 1126.18  | 
 ①多:214.82  | 
| 
 1959  | 
 67207 - 65994 = 1213  | 
 66600.5 × 10.19‰ = 678.66  | 
 ①多:534.34  | 
| 
 
  | |||
| 
 1960  | 
 66207 - 67207 = -1000  | 
 66707.0 × -4.57‰ = -304.85  | 
 ①少:695.15  | 
| 
 1961  | 
 65859 - 66207 = - 348  | 
 66033.0 × 3.78‰ = 249.60  | 
 ①少:597.60  | 
| 
 1962  | 
 67295 - 65859 = 1436  | 
 66577.0 × 26.99‰ = 1796.91  | 
 ①少:360.91  | 
| 
 1963  | 
 67295 - 69172 = 1877  | 
 68233.5 × 33.33‰ = 2274.23  | 
 ①少:397.23  | 
| 
 1964  | 
 70499 - 69172 = 1327  | 
 69813.0 × 27.64‰ = 1929.64  | 
 ①少:602.69  | 
| 
 1965  | 
 72538 - 70499 = 2039  | 
 71518.5 × 28.38‰ = 2029.69  | 
 ①多: 9.36  | 
| 
 1966  | 
 74542 - 72538 = 2004  | 
 73540.0 × 26.22‰ = 1883.22  | 
 ①多:120.78  | 
| 
 1967  | 
 76368 - 74542 = 1826  | 
 75452.5 × 25.53‰ = 1926.31  | 
 ①少:100.31  | 
| 
 1968  | 
 78534 - 76368 = 2166  | 
 77451.0 × 27.38‰ = 2120.61  | 
 ①多: 45.39  | 
| 
 1969  | 
 80671 - 78534 = 2137  | 
 79602.5 × 26.08‰ = 2076.00  | 
 ①多: 61.00  | 
| 
 
  | |||
| 
 1970  | 
 82992 - 80671 = 2321  | 
 81831.5 × 25.83‰ = 2113.71  | 
 ①多:207.29  | 
| 
 1971  | 
 85229 - 82992 = 2237  | 
 84110.5 × 23.33‰ = 1962.30  | 
 ①多:274.70  | 
| 
 1972  | 
 87177 - 85229 = 1948  | 
 86173.0 × 22.16‰ = 1909.59  | 
 ①多: 38.41  | 
| 
 1973  | 
 89211 - 87177 = 2034  | 
 88164.0 × 20.89‰ = 1841.75  | 
 ①多:192.25  | 
| 
 1974  | 
 90859 - 89211 = 1648  | 
 90035.0 × 17.48‰ = 1573.81  | 
 ①多: 72.19  | 
| 
 1975  | 
 92420 - 90859 = 1561  | 
 91639.5 × 15.69‰ = 1437.83  | 
 ①多:123.17  | 
| 
 1976  | 
 93717 - 92420 = 1297  | 
 93068.5 × 12.66‰ = 1178.24  | 
 ①多:118.76  | 
| 
 1977  | 
 94974 - 93717 = 1257  | 
 94345.5 × 12.06‰ = 1137.81  | 
 ①多:119.19  | 
| 
 1978  | 
 96259 - 94974 = 1285  | 
 95616.5 × 12.00‰ = 1147.40  | 
 ①多:139.60  | 
| 
 1979  | 
 97542 - 96259 = 1283  | 
 96900.5 × 11.61‰ = 1125.02  | 
 ①多:157.98  | 
| 
 
  | |||
| 
 1980  | 
 98705 - 97542 = 1163  | 
 98123.5 × 11.87‰ = 1164.73  | 
 ①少: 1.73  | 
| 
 1981  | 
 100072 - 98705 = 1367  | 
 99388,5 × 14.55‰ = 1446.10  | 
 ①少: 79.10  | 
| 
 1982  | 
 101654 -100072 = 1582  | 
 100863.0 × 15.68‰ = 1581.53  | 
 ①少: 0.47  | 
  红马大叔对“表3”的简单解说:
  
  1,红马大叔用中国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以计算方法①与计算方法 ②,从不同途径对1983年公布的“中国人口统计数据”中的“年末人口增长数”进行验算:
  
  计算方法①:用每年的 年末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当年人口增加数
  
  计算方法②:用每年的 年平均人口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当年人口增长数
    
  在“表3”中,用了这两种计算方法,从两种途径验算的结果,出现的两组“年末人口增加数”的正负对比差,竟然成为中外“反毛精英”们赖以胡编出中国的大跃进“饿死了2680~4700万中国人”! 
  
  2,红马大叔认为:一个国家正式对外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每年的“年末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应该近似于同年的“出生人口数 — 死亡人口数”所获得的“年末人口数”;不应出现较大的“对比±差”;从两个途径去验算“每年的人口增加数”,应该是具有“互为因果”所导致的“殊途同归”。可是,从“表3”中竟然出现“正差1376.12万人”,“负差1277.46万人”,“正负差竟然高到2653.58万人”!——难怪美国人科尔,竟然敢于肆无忌惮地按照美国政府的政治需要,有恃无恐地研究出新中国在1955~1964年的“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数为2680万人!
  
  3,从“表1”的“对比差”和中,人们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些掌控了话语权的“反毛精英”们,为了编造出“1960年人口负增长1000万人”,竟然肆无忌惮地连续5年把“正差”增大为 1376.12万人!——他们所采用的手法,既简单又有效,只需随意改变一些“数字”,就能够满足一些人想“走非毛化道路”的政治需要;
  
  ——这样的“开导”,中外“反毛精英”们也纷纷以它为“范本”,随意在“出生率”与“死亡率”上依法泡制出各色各样的“精英数据”,花样百出地“推算”出中国大跃进期间曾经有“2700万~4700万中国人饿死”。 
  
  ——与此同期,中国一些地方也有一些愿意“自残”成为“反毛勇士”的“精英混混”们,也步随其后,依据那个“范本”所提供的“招式”,既简便又快速地接连“胡编”出形形色色的“大跃进饿死大量中国人” 的“精英故事”与“精英传说”;并将这些“饿死人的故事”与“饿死人的传说”,通通装入他们在1983年以后所“胡编”的所谓地方“县志”与“虚拟”的 “府志”……  
  
  4,值得一提的事实:在1983年以后的中国一些地方,由掌控“话语权”的“精英分子”主持编造出来的所谓“地方县志”,竟然也有采用“某年的人口数 - 某年人口数 ”的方式,作为计算“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的“依据”,甚至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工作调动和工厂、矿山、异地商业和服务行业招工而离开当地的人员,把进入铁路、建筑系统而离开原住地的人员,把考入外地学校和参军的青年,把离开原住地的军人、干部和城市工作人员的家属们离开当地人数,把因为支援大庆油田、支援西藏、新疆、内蒙古和边区建设的人员,以及困难年间“盲流”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人员,甚至把城市与农村中属于正常与意外死亡的居民和农民,通通“算入”大跃进期间被“饿死”的人数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以这种“方式”认定四川“饿死1000万人”而臭名远扬的廖伯康!
  
  红马大叔附录(2):
  
表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分年龄统计数与1983年公布的1950~1967年
  
  
| 
 对比 年份  | 
 1983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  | 
 2000年的普查数与1983年公布数对比  | ||
| 
 年 龄  | 
 仍在国内人数  | 
 历 时  | 
 在2000年普查时的人口变化  | ||
| 
 1950  | 
 2023.27万人  | 
 50岁  | 
 1471.13万人  | 
 50年  | 
 减少人口:552.14万人  | 
| 
 1951  | 
 2107.27万人  | 
 49岁  | 
 1441.31万人  | 
 49年  | 
 减少人口:665.96万人  | 
| 
 1952  | 
 2104.97万人  | 
 48岁  | 
 1723.66万人  | 
 48年  | 
 减少人口:381.31万人  | 
| 
 
  | |||||
| 
 1983年公布的出生数合计:6235.51万人;2000年普查时尚有:4635.10万人;减少人口:1599.41万人  | |||||
| 
 
  | |||||
| 
 1953  | 
 2151.14万人  | 
 47岁  | 
 1674.57万人  | 
 47年  | 
 减少人口:476.57万人  | 
| 
 1954  | 
 2260.39万人  | 
 46岁  | 
 1851.34万人  | 
 46年  | 
 减少人口:409.05万人  | 
| 
 1955  | 
 1984.22万人  | 
 45岁  | 
 1861.22万人  | 
 45年  | 
 减少人口:123.00万人  | 
| 
 1956  | 
 1982.47万人  | 
 44岁  | 
 1736.40万人  | 
 44年  | 
 减少人口:246.07万人  | 
| 
 1957  | 
 2169.09万人  | 
 43岁  | 
 1899.84万人  | 
 43年  | 
 减少人口:269.25万人  | 
| 
 
  | |||||
| 
 1983年公布的出生数合计:10547.31万人;2000年普查时尚有:9023.37万人;减少人口:1523.94万人  | |||||
| 
 
  | |||||
| 
 1958  | 
 1908.75万人  | 
 42岁  | 
 1713.60万人  | 
 42年  | 
 减少人口:195.15万人  | 
| 
 1959  | 
 1650.36万人  | 
 41岁  | 
 1305.98万人  | 
 41年  | 
 减少人口:344.38万人  | 
| 
 1960  | 
 1391.51万人  | 
 40岁  | 
 1468.47万人  | 
 40年  | 
 增加人口: 76.96万人  | 
| 
 1961  | 
 1189.91万人  | 
 39岁  | 
 1141.40万人  | 
 39年  | 
 减少人口: 48.51万人  | 
| 
 1962  | 
 2464.01万人  | 
 38岁  | 
 2092.31万人  | 
 38年  | 
 减少人口:371.70万人  | 
| 
 
  | |||||
| 
 1983年公布的出生数合计:8604.54万人;2000年普查时尚有:7721.76万人;减少人口:882.78万人  | |||||
| 
 
  | |||||
| 
 1963  | 
 2959.29万人  | 
 37岁  | 
 2786.62万人  | 
 37年  | 
 减少人口:172.67万人  | 
| 
 1964  | 
 2732.49万人  | 
 36岁  | 
 2414.48万人  | 
 36年  | 
 减少人口:318.01万人  | 
| 
 1965  | 
 2709.12万人  | 
 35岁  | 
 2479.91万人  | 
 35年  | 
 减少人口:229.21万人  | 
| 
 1966  | 
 2577.58万人  | 
 34岁  | 
 2482.85万人  | 
 34年  | 
 减少人口: 94.73万人  | 
| 
 1967  | 
 2562.37万人  | 
 33岁  | 
 2173.66万人  | 
 33年  | 
 减少人口:388.71万人  | 
| 
 
  | |||||
| 
 1983年公布的出生数合计:13540.85万人;2000年普查时尚有:12337.52万人;减少人口:1203.33万人  | |||||
| 
 
  | |||||
相关文章
- 数学:从安徽省历年邮件数量分析看“大饥荒”数据统计
 - 杨昭友:也说“饿死三千万”
 - 还原历史真相——读新作《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 高梁:这是一场思想领域中正本清源的斗争
 - 国内首部系统批驳“饿死三千万”谣言的专著出版
 - 杨松林:我为什么要写“关于饿死三千万”真相一书?
 - 巩献田:“饿死三千万”是泼向中国共产党的一盆污水
 - 孙经先:破解“1960年人口减少1000万”的重大历史之谜
 - 孙经先:党史二卷中一处重大学术的错误
 - 《炎黄春秋》杨继绳编写其父亲饿死的纪实破绽百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