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理论的关键在于实践——足三里的妙用

火烧 2011-02-24 00:00:00 中华文化 1040
足三里穴位具有调理脾胃、预防感冒等多重功效,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可增强体质。足三里妙用,助您养生保健。

   

体验中国中国医学之神奇与奥妙(二十六)  

     

               理论的关键在于实践  

——足三里的妙用  

   

夏天的小白兔  

“四总穴歌”是中国医学之针灸学数千年经验总结的精华之一。  

足三里是“四总穴歌”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四总穴歌的内容是: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  

足三里穴是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三句话了解其作用:  

“肚腹三里求”。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对所有肚腹之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还能预防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传统中医认为,鸡肉能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少精、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产后体虚、头晕、少乳及闭经、月经量少等。妇科名药“乌鸡白凤丸”就是以乌骨鸡为主要成分。尤其是老母鸡的补益作用更高,对于病久体虚的人颇为适宜。人们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足三里具有和鸡肉类似的作用,是人体的保健要穴,同样可以用于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等。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体安康,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湿润的状态。那么,如何保持这种“不干”的状态呢?古人常常采用“化脓灸”,那就是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时采用艾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今天我们可以艾灸、按压和拔罐都有同样的效果,不过艾灸和拔罐都有可能出现水泡,本人就此请教过聂老师,这种水泡就是“痧”,不用担心,但最好是不要刺破、沾水,让其自行吸收。  

妙用体验之一:足三里还有预防和速祛普通“感冒”之效用。  

前一个礼拜,笔者略感不适,好似感冒,仔细想了一下,原来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知怎么右腿伸出了被子,还被“冻”醒了,这样就感了受卧室之“风寒”。但是,肘部以下及其手背上常用的穴位并没有明显的疼痛,而右侧的足三里则是隐隐作痛,一按较痛。于是就对双侧足三里各拔了一小罐,时间15分钟左右。拔罐后两侧反应不一样:右侧的足三里有明显的瘀斑装,左侧足三里的颜色几乎没有变化。约半个小时,不适感觉消除。这说明足三里还有预防和速祛普通“感冒”之功效。  

妙用体验之二:今天亲自验证了“肚腹三里求”功能。  

早晨起床已经八点多了,老婆去值班,只好亲自准备早餐。但是,感觉上腹部涨涨的,非常不舒服,也没有什么胃口,只喝了一碗粥。这时感觉右侧足三里在隐隐作痛,用手一按较痛,于是就拔了一罐15分钟左右。在拔罐的过程中,约7、8分钟后,腹部肠胃有明显的蠕动,该穴处似有 “凉气”被拔出之感觉。拔完后,拔罐之处的颜色略有变化,症状缓解。真是妙不可言。  

当然,艾灸也许效果更好。不过我想,通过艾灸可能是发挥足三里“理气”之功效,也就是“变废为宝”,疾病“逃跑”。  

这两次的体验再次说明,我们中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多么地神奇,穴位的功能是何等的奥妙。  

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理论的关键在于实践。”“有的放矢”就是这个意思,决不能把箭拿在手里,总是叫喊“好箭!好箭!”,就是不射出去。  

反观当下的社会,许多人,特别是许多职能部门的人们,尤其是“公仆们”,不是常常做一些无的放矢之事吗?有些人不是整天呐喊“好箭!好箭!”吗?即使射了出去,他们不是总让箭“跑偏”吗?  

   

   

2011.2.24日  

相关文章

  • 无知、无畏与无奈——远离中国医学的后果及化解
  • 难忘的“6·26指示”
  • 孔老夫子站累了
  • 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
  • 一线员工谈医改:医改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 我所经历的毛泽东时代
  • 日月河:“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旧文)
  • 毛主席的医疗路线令我刻骨铭心
  • 医疗、贪官、奸商--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45周年座谈会
  • 走人民路线,为人民服务——电影《春苗》评析
  • 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