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第一快评博浪沙:张艺谋与金陵十三钗

火烧 2011-08-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8
张艺谋拍金陵十三钗引发争议,被指冒充古典美女,文化批评质疑其误导观众,揭露电影营销陷阱与商业运作问题。

第一快评博浪沙:张艺谋“强奸”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又在拍金陵十三钗,此前的宣传已经沸沸扬扬,并大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营销陷阱。这一次的金陵十三钗不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中十三个中国古典美女,而是十三名妓女。  

张艺谋喜欢侮辱中国的文化,在以前“红灯笼”这样的电影中就玩弄过这种恶劣的戏法,而且受到了不了解中国生活的西方人的青睐,这一次又拿十三个妓女冒充金陵十三钗,开始了对张艺谋的粉丝们的欺骗和玩弄。  

中国有很多文化的标志,就是这些年被热炒的人物,这些人物代表着这个时代,所以他们的行为或厥词就不得不受到批判或指责。凡是影响公众的事物,无论他是秦桧、秦始皇、陈圆圆,还是袁世凯,都会成为公众的意识,成为了著名的信息。  

对这些信息的批判和解读,就成为对构筑公众意识的材料的检讨,就成了批评家对社会的责任。公众的意识是非常被容易蒙蔽的,铺天盖地的电视、电脑、报纸、书籍文化信息出版权力,操控在少数集团或个人手里,公众的参与是在这种媒体的引导下,掀起的一种盲目的潮流。  

群盲主义不是公众自身制造的,是少数传媒集团、传媒资本家和它们的产品制造的,张艺谋就是中国电影文化的一个标志,从他早期电影对农村生活的反映,和对中国封建时代生活的渲染,尽管思考的的力度不是那么深刻,还是有一些感人的地方的。  

外国人对张艺谋式的中国电影,传达给他们的似是而非的风俗,因为无知而颇感兴趣,毫无吝啬地把一些奖项颁发给反映中国古怪的旧生活的电影,张艺谋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越来越平庸,在电影推广上玩的悬念越来越多,一次次大量涌进影院的观众,因为张艺谋式的广告陷阱而掏出腰包,接着大呼上当,骂骂咧咧的离开剧院,已经是家常便饭。  

张艺谋已经成为这种电影欺诈的标志。也许有人说,无知的投资人操纵了这些像张艺谋这样的电影导演,不是这些电影导演决心为了圈钱,在这个市场要混来混去。这种美好的期望,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像张艺谋这类电影从业者的吸引力和期待,总觉得他们身上还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没有释放出来。  

其实中国文化人,身上有一种奇怪的特点,千辛万苦拿出一两部作品在市场哄抬、炒作、渲染下走红,接着如果不死,就是平庸的大幅度下滑。  

这已是中国文化人因才能不济而阳萎的一种规律,也表明了在中国,这些文化人成功的偶然性和小聪明的伎俩,他们没有真正的大智慧可以奉献给世界,没有真正非常的思想可以站在人类的前列,所以在商业运作或政府支持成名之后,只好靠各种垃圾产品和营销陷阱在市场继续活着,苟延残喘。  

这种恶劣性是中国文化人、浅薄的知识分子的品性,也是中国文化的品性。因为这些名不副实的文化人,像洪水猛兽一样在公众的眼球和大脑上盘桓,制造了目前的中国文化,使中国公众在这种劣质的、平庸的、欺诈的、下流的、滑稽小丑表演式的文化信息宣扬中,无路可逃。而缺乏识别力和抵抗力、思考能力的社会公众在这种文化的麻痹中,陶醉和狂欢,生存和死亡着,也表明中国大众的意识能力、智商是这种劣质文化塑造的,中国大众头脑里乱七八糟的精神形式,都是一些伪知识、伪文化、伪认识的精神垃圾所充斥着。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bolangsha11  

   

相关文章

  • 郭松民:《金陵十三钗》的“民国范儿”
  •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青年文艺论坛”第八期
  • 又一个当代生辰纲——评《金陵十三钗》
  • 河清:南京大屠杀有美国一份---《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美化美国的好莱坞大片
  • 国学与国史——电影《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大屠杀
  • 美华:张艺谋引狼入室 美籍男主角干涉中国内政
  • 带路汉奸不如娼妓——《金陵十三钗》公演有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