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司马南:为什么要公开鄙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三论徐友渔

火烧 2009-05-07 00:00:00 思潮碰撞 1034
司马南反驳徐友渔阴谋论,强调民族主义是中国自立自强的本能,批判其不爱国立场,指出网络民族主义是西方破坏奥运的借口,展现中国自信与文化认同。

为什么要公开鄙视中国社会科学院?

——三论徐友渔的“阴谋论”是一个阴谋

司马南

公正地说,徐友渔先生将所谓“极端民族主义”说成是中共的阴谋使然,这并不是徐先生智商有问题的证明,而只不过是其“鲜明的不爱国立场”所必然导致的“深刻见解”。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历史而言,是帝国主义枪刺捅出来的;而在今天,则是“颜色革命策略”与“野蛮的单边政策”双重压迫的结果。

村里大户过于霸道,老实巴交的的人家总得有点心理上的防备,分泌点肾上腺激素啥的。

有人非把肾上腺激素分泌,叫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那我们有什么办法。你骂你的,我该分泌还得分泌。这是规律,是本能,也是民族自立、自强所必须的。属于自然法的范畴,乃天然正义。

徐友渔先生道,“当今世界上一些旗帜鲜明坚持民族主义的国家,往往也就是最抗拒现代化主流文明的国家,有的甚至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这种句子有点吓人,周星驰教导我们说,“我不是被你吓大的”。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怕徐友渔的吓唬。

中国虽然人均GDP还比较低,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社会问题多如牛毛,但中国现在不是,将来更不会是“最落后的国家”。倘若中国剔除干净民族主义这块主心骨,对自己的文化采取斩尽杀绝的逆向种族主义政策,大约就与“最落后的国家”不远了。

与其讲中国要自觉地选择融入世界主流文明,毋宁说中华文明本来就是世界主流文明的一部分。

选择与世界其他的文明自觉地融合在一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我们的追求,但这不等于全盘西化,不等于一切照着美国政治模式来,更不等于跟着人家的指挥棒转——这种认识大约可以叫做有一点“中国的文化自信”,或曰“体制自信”。

徐友渔先生有权利把美国的政治制度看作自己心目中的标准范本,也尽可以每日三磕六拜颤泪泣声默画十字喃喃自语,但是,但是,他是否有权利在公开的媒体上号召读者不爱国呢?他是否有权利先指控中国“不民主”,进而宣称“不爱国”呢?


     徐友渔文中借用了一个词,“网络民族主义”。他说,2008年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受到干扰和冲击,国内爆发的反对运动,主要是通过网络和手机在传递信息,这便证明了网络民族主义的存在。

写到这儿,徐友渔先生除了屁股底下“绝不爱国”的立场未曾动摇之外,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所有的感官,都失去了起码的感知与判断力。明明是西方某些势力在破坏奥运会,到了徐友渔笔下,反变成了中国在闹“网络民族主义”,真是岂有此理也。

外国流氓破坏中国奥运火炬传递,连残疾人运动员手中的火炬都不放过,在徐友渔先生看来这是国际主流社会的正义行动可以理解;而中国网民在博客里写篇表示不满的文章,便罪不可恕了,便成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罪证”。

一个人浑不讲理到这种地步,不惜戕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却依然有颜面自称“理性的知识分子”,谁能不佩服其胆量与执着呢?

徐友渔先生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叠床架屋造了一个新词——“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这么绕口的东西,“自由主义”加上“民族主义”,是个什么玩意呢?很像广告里的“白加黑”,又像老演员李丁服用的“两片”,或者胡同王大妈的炒胡萝卜丝土豆丝。

徐友渔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把爱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并且以宪政民主为前提”。

呵呵,“理性”,“宪政民主”,象是听起来不让人讨厌的东西。但是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面目与内心可大不相同啊。这种“理性”,如果是徐友渔先生一贯主张的“你不民主,我就不爱国”的“理性”,如果是“爱国,其实是爱制度”的“理性”,如果是认定“中国专制独裁”,“不推翻某党,决不收兵”的“理性”,那就只属于他徐友渔自己了——这种“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很难走出徐友渔们的小圈子,且不容易划清与卖国主义的界限。

网上有一篇关于徐友渔新近活动的报道,让我对徐友渔先生肃然起敬。

喜欢在中国的事情上说三道四的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前几天在布拉格一家大剧院为包括六肖坡先生在内的一批08闲章签名人发了一批“人权奖”。徐友渔先生六十多岁的人了,不远万里亲赴领奖并慨然致答谢词,其谦卑恭顺之状受宠若惊之态,较之著文调教中国时的凛然与傲慢判若两人。

徐友渔先生不仅在言论上公然宣传公民不爱国有理,宣传“不民主我就不爱国”,而且在行动上也很果断,很有执行力。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主张,更不避讳为其政治主张国内国外到处奔忙的具体行为。象这样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者”,不论哪国,哪个组织为其发饷,我都坚持认为一定不能亏待了徐先生,毕竟人才难得。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要公开鄙视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了。徐友渔先生虽然不爱国,但是他似乎很爱社科院:为提高社科院的知名度,走哪里就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头衔带到哪里。领“人权奖”的时候,都没有忘记这一点。

没有徐友渔,谁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大名?没有徐友渔,谁知道你们单位居然研究“怎样借鉴‘七七宪章’,落实‘零八县长’”?没有徐友渔,谁知道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竟与西方人权领袖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先生平起平坐?没有徐友渔,谁知道社科院哲学所的学术成果之一是“先民主后爱国”……

(20090506)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剽窃?--以徐友渔《哥白尼式的革命》为例
  • 简评脑残文人徐友渔
  • 邋遢道人:徐友渔们制造谣言--关于宋彬彬连杀八人的故事
  • 邓博士拥蒋与徐友渔们烧书
  • 毛泽东稿费上亿之说纯属南方报业传播的谣言
  • 司马南:再论徐友渔的“阴谋论”是一个阴谋
  • 司马南:徐友渔的“阴谋论”是一个阴谋
  • 老田:主流知识精英的“攻击型意识形态”——解析“非毛化事业”的内在逻辑
  • 司马南:毛泽东的流泪与徐友渔的造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