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红色旅游 [视频]孔庆东在“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前的讲话 孔庆东 古巴华侨纪念碑 独立战争 华工纪功碑 华人贡献 古巴历史 火烧 2014-09-19 00:00:00 红色旅游 1032 孔庆东在古巴华侨纪念碑前讲述华侨参与古巴独立战争的英勇事迹,纪念华工为古巴独立作出的贡献,展现中古两国人民友谊。 乌有之乡红色旅游系列之古巴 孔庆东在“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念碑”前的讲话 相关报道: 古巴首都哈瓦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华侨纪念碑。这是十九世纪古巴华侨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不朽丰碑,是古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古巴华侨纪念碑建于1931年,屹立在哈瓦那海滨大道利内亚街北端街心公园里。碑前左右有四条石凳,并种有九棵枇杷和槐树。附近银行,古巴政府机构及日本大使馆环立,与美国雄伟的“缅因号”纪念碑遥遥相望。美国碑的后面就是惊涛掠岸的加勒比海。 圆柱形的碑体用整块墨色大理石砌成,雕工精美。碑高两丈多,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雄伟,令人肃然起敬。在面对海的华工纪功碑上基座上镶嵌着一块铜牌,一边用西班牙文横写八行,中文译意为:“这个纪念石碑是为了纪念参加古巴独立战争而牺牲的中国人而建。下面再横写一行是“十月十日,一九三一年”。碑右边共有四行中文字,前两行是大字直书:“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碑的背海面,是用西文横写二行,“无一古巴华人是逃兵;无一古巴华人是叛徒!” 碑上西文,完好如初,中文部分,两行大字,还可认读,没有损坏。 简洁的题词既赞颂了古巴华侨在十九世纪古巴独立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也肯定了古巴华侨与古巴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历史。早在1847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为了加紧对古巴的控制和掠夺,即以“契约华工”的名义,将大批广东人、福建人拐骗到古巴当奴隶。到1874年,被贩卖到古巴的华工达十四万三千多人,途中被虐待致死者一万七千多人、他们在甘蔗、烟草和咖啡种植园内当苦工,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不少人受尽折磨甚至惨遭屠杀,埋骨异国。 1868年和1895年,古巴爆发了两次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独立战争。“一千多华工直接参加起义,与古巴人民一起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斗争。华工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善战,许多人血洒彼邦,壮烈牺牲。据说,有一位华人,在战争中重伤被俘。西班牙军认为他只不过是苦力,要放他走时,他却掏出证件,证明自己是古巴革命军的高级军官,他说:“射吧”! 古巴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华工烈士兰伯金、何丹桂、胡德、谢安、李金刀、皮奥等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1898年古巴终于赢得独立。为古巴独立而战的华工们被光荣地载入古巴革命史册。贡萨洛.德.柯士达。柯士达是古巴革命先进,他曾任驻德国公使,曾用德文发表英勇华工参战的史实。冈萨洛将军专门写了《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一书,高度评价了华工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不朽功绩。他写道:‘“在古巴的中国人无一不曾为自由而斗争过。在战场上,中国人个个像猛虎一样同敌人搏斗;一旦被俘,则视死如归,英勇就义。他们为古巴的独立,慷慨地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从不抱任何追求个人名利的欲望,也从不企求得到感谢的花束。”’古巴人民为了表彰和纪念中国华工为古巴独立战争立下的丰功伟绩,于1931年在首都哈瓦那建立了这座华侨纪念碑。 摘自海外报刊1998年5月21日 相关文章 乌有之乡赴古巴红色之旅纪行孔庆东视频:纪念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70周年陈学明: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兼谈访问古巴的感受极度震惊:古巴人生活水平竟超过中国!孔庆东外蒙古考察:已经是美国反华前哨美国在古巴网罗反叛者 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孔庆东:泪与墙张文木雄文纪念八一:1962年中美苏三国博弈及其总结陕西左翼群众座谈抗美援朝胜利和古巴革命 很赞哦! (1032)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爱学记" 本文地址:https://www.zhputi.com/article/116472472 上一篇 马乾宁:中国应对美国步步紧逼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道行 文章指出中国面对美国步步紧逼,需以道行应对而非单纯理性。强调公道对霸道,以有道伐无道,批评美国行为如流氓无赖,主张中国应以国际法为依据,维护自身权益。 下一篇 “国货”林治波:一个无条件爱国者! 林治波自称无条件爱国者,使用国货抵制日货,因言论引发广泛争议。作为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他因支持国货、批评境外势力等观点成为舆论焦点,近期被任命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引发激烈讨论。 相关文章 216590 这句话怎么说(时事篇) 第2165期:民航局等部门发布公告 来华航班乘客需凭核酸阴性证明登机 孔庆东:郭德纲代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 孔庆东:名目乱了,国家就乱了 孔庆东:怎么证明你信佛呢? 孔庆东:悼艾跃进(附挽联) 悼艾跃进 孔庆东:纯洁共产党最根本的是恢复党魂 孔庆东:九月半回眸 孔庆东讲座全文: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 孔庆东讲座简讯:评析毛泽东文艺思想 孔庆东:向毛主席汇报——在乌有之乡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