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扬:"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是政府的职责"等五则

火烧 2014-09-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及秘书腐败现象展开,强调政府兜底救急难的职责,同时指出秘书腐败的危害,呼吁加强监督与制度建设,保障民生与公平。

  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是政府的职责

  郭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9月17日《中国政府网》)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织密织好社会保障安全网,帮助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事关公平正义,是政府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因此要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要更多,才是体现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将“三公”经费切切实实降下来,投入到保障民生领域方面去。

  同时为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真正用到百姓身上,就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实施,首先是要将临时救助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其次是相关审计监管部门要加强救助资金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资金、骗取救助等行为。最后是落实责任到人,唯有认真执行,才能真正将好的政策释放出好的效果。(郭扬)

  “秘书腐败”现象说明个啥

  郭扬

  当前国内反腐高压态势不减,打“老虎”拍“苍蝇”动作频出,大快民心。但记者在梳理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时发现,“老虎”和“苍蝇”身边有一批“狐假虎威”之辈,依附于贪腐官员,大肆借权牟利,危害不可小觑。为此,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推出一组“抓狐狸”系列稿件。

  从“河北第一秘”李真到“上海第一秘”秦裕,再到近来网络热议的冀文林等“秘书五人组”……近年“秘书腐败”现象引人关注。作为领导干部助手的秘书,本应无权无势,却为何能成为一些人眼中的“二号首长”,堕入腐败深渊?(9月17日《新华网》)

  事实上,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秘书都尽职尽责、恪守本分。秘书是一般工作人员,主要是协助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接待等。但秘书会多多少介入领导干部的生活,而且作为工作助手,如果跟的领导腐败了,秘书很难幸免。

  秘书本是领导的工作助手,然而现如今,有些秘书给领导办私事,如帮着接送孩子、买机票,这是不正常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对秘书岗位职责尽管有规定,但比较模糊,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使一些秘书被视为领导的“化身”,为腐败提供了“生存土壤”。

  秘书虽然名义上没有权力,但在许多公职人员眼中,当秘书是一条快速升迁的“捷径”。秘书直接服务对象是领导,这种工作上的特殊性,使秘书被认为是领导“身边人”,在一些人眼中更是领导的“自己人”,称其为“二号首长”。

  而且我们看到,“秘书腐败”案通常有三大特点:一是角色异化,不仅是助手,还扮演着“办事员”、“勤务兵”等角色,成为“大管家”;二是“狐假虎威”,利用工作便利大肆腐败;三是与领导结成“腐败共同体”。

  笔者认为,针对秘书工作的特点,要防止“狐假虎威”的现象出现,防止秘书腐败,就要使秘书回归‘本色’。实现秘书与领导关系“正常化”,细化秘书岗位职责,防止其和领导结成利益共同体。

  落实监管职责,作为秘书的直接领导,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要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如果对秘书违法违纪行为不闻不问,甚至包庇,即便领导自己清廉,也要追究责任。(郭扬)

  公务用车不在贵而在便捷

  郭扬

  随着公车改革推进,中央单位车辆租赁(含包车服务)需求增加,记者昨天获悉,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了车辆租赁定点采购(试行)执行办法。今后汽车租赁合同最长有效期不超过2年,包车服务合同最长有效期不超过1年。

  《通知》明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中央政府采购车辆租赁系统进行车辆租赁服务的定点采购。《通知》要求,汽车租赁应符合现行的公务车辆配备标准,租赁轿车车价不应超过18万元、排量不应超过1.8L(含增压)。

  各采购单位进行车辆租赁及包车服务时,应选择国产汽车,不应选择各类进口汽车。(9月18日《京华时报》)

  公务用车改革,笔者认为就是要鼓励国产品牌、鼓励新能源汽车和低排量汽车,公务用车本身是作为公务用途的,并不是彰显一个单位是多有钱的,钱再多也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服务于公务活动的汽车应该选用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在价格竞争上优势明显,而且近年来我国的国产汽车也走出国门出口外销,从质量上讲也是档次很高的,用作公务活动绰绰有余。

  公务用车选那么贵有必要么?肯定不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效应,就要让勤俭节约成为社会主流风气,公共机构更要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让节约理念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节水、节电、节油方面广泛使用节能技术产品,做好办公室的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广泛使用再循环产品。

  过去一些部门对“三公”费用的支出显得大手大脚,在一些费用支出上控制不严,存在浪费现象,一些干部也从心里认为,反正可以报销,就拿这国家的钱不当回事了,明明可以乘坐经济便捷的公交车,却一定要打的去。明明可以选用低排量的汽车,却非要弄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进口大排量汽车,是否真有这样的必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些干部的节约意识相当单薄,即使是国家的钱也不能这么肆意挥霍,因为还有更多的领域需要资金的投入。

  因此,公共资金要回归本真,公务活动也要回归本真。(郭扬)

  党员干部应坦荡做人

  郭扬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应当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要有宁静致远的淡泊情怀,为官一任就当造福一方百姓。

  要坦荡做人就要树立正确的个人权力观,深知肩上扛着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立足本职工作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从最细微处的小事着收,扎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百姓受益。

  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德”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原则锻炼,守住道德底线,不去触碰“带电高压线”,带动全社会风气整体好转,新变化新气象得来不容易,要让群众充分认同,真切拥护,就要坚持开门开放搞活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加以整改落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周围的人,让清新之风在全社蔚然成风。

  在机关工作,要努力去除“浮尘气”,杜绝“官气”,官员也是百姓的一员,要与民同乐,和群众打成一片,始终和百姓拧成一股绳,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感情。要让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改造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权力在阳光下有效运行”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干部要公而忘私,始终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下,勇于担当,真心干事创业。

  坦荡做人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如果思想品质不好,最终也会走向歪路,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郭扬)

  

  党员干部应远离官场酒局

  郭扬

  随着中央反“四风”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各地公款吃喝吃请的现象大为减少,党风、政风得到进一步的好转,社会风气也有了整体的好转。

  然而,却仍有人心存侥幸心理,对官场那点酒和饭念念不忘,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人转而去了会所和培训中心继续大吃大喝,难道这酒就真的那么好喝?饭就真的那么好吃?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现象说明有些人仍然眷恋着手中的那“一点”权力,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作祟,我们应该看到,官场酒局体现的就是奢靡之风,因为官场酒局是滋生奢靡之风的重要场所,名烟名酒等大量的社会财富就是通过这样的渠道被挥霍的干干净净,风卷残云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剩下,起不了任何作用,却有着极为不好的坏印象,国家财力也会被慢慢掏空掏尽。

  因此,党员干部应当远离官场酒局,一方面近年来干部饮酒猝死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饮酒过多对身体着实没有什么好处。另一方面,干好工作并不是体现在能喝多少上,“喝酒才是工作”很显然是认识误区,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强就应该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要体现在工作本身实绩上,体现在为老百姓干了多少实事上。

  笔者希望,党员干部要远离酒局,把时间多花在工作上,多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倾听民众呼声,掌握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去,用好权力为人民服务。(郭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