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黄奇帆:把政府该管好的四件事管好

火烧 2011-03-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37
黄奇帆提出政府应重点管好住房差距、贫富差距、公租房建设及保障性住房等四件事,强调通过合理政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重庆选择另一种持续发展道路。

黄奇帆:把政府该管好的四件事管好  

2011年03月13日 10:17:57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重庆要选择另一种发展道路   

    中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季苏平)今天(12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参与中央台特别节目《作客中央台》时表示:重庆要选择一条经济持续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的另类发展道路。在面对听众、网友、媒体提问时,他坦言,住房是最突出的“贫富差距”,目前重庆的房产税的效果还是符合预期的。在谈到,农民工户转户问题时,他否认企业负担会就此增加。【直播回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做客中央台】   

    重庆要选择另一种发展道路   

    重庆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并不是贫富、城乡、区域差距最大的,你们也不是经济实力最强,却成为了第一个向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起挑战的地方。黄奇帆把经济发展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先发展经济规模,再缩小差距。第二条路则是在保持不扩大能缩小差距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的发展。重庆正是要选择这样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房是最突出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执政者工作的难点。在黄奇帆看来住房是最突出的“贫富差距”。现在富人穿衣和穷人穿衣相差不多,就算富人穿皮衣穷人穿棉袄也不算太大差距,富人吃肉但也在吃菜,穷人现在也一样吃得起肉,也吃得了菜。贫富差距的问题主集中在住上,富家人可能是一套别墅,人均100、200平方米,穷的可能人均几平方米还是个很破的旧的房子,棚户区等等。重庆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能够满足社会30%、40%的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对中高收入阶层能够买商品房,但商品房价格也不要涨过头,价格高得离谱。   

    重庆原计划2020年前建成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结果这个10年计划被缩减为3年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关键是公平分配。当年经济适用房的案例就是前车之鉴。黄奇帆表示重庆为此专门制定一套措施。公租房的产权并不归承租人,居住三年、五年后承租人可以购买,但是在出售环节重庆规定只能由公租房管理局买回去,回收价格大体上相当于三年、五年以后的公租房的造价加一些利息的综合。黄奇帆形象的说,只要把后门一关住,前面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想来投机的人就没有了。后门堵死了,前门反而可以放的很宽,现在重庆的公租房面向三部分人开放,一是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第二是在重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第三,就是人均在13平方米以下的重庆家庭。   

    房产税效果符合预期   

    重庆市房产税政策实行一个多月,黄奇帆测算,今年一年,大约能收到4个亿的房产税。重庆的房产税时间表是每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也就是说每年这个时间,物业持有人都需要缴纳一次房产税。黄奇帆认为房产税能改变老百姓对住房消费甚至投资投机的方式、习惯。当然他也不否认,随着时间增加每年房产税能收100亿或者几百亿的,这对政府依旧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农民工转户仅仅需要半个小时   

    从去年8月份重庆启动农民工转户以来,截止2月底,实际转户的农民工已经达到165万。黄奇帆笑称在这项工作上自己很想表扬自己一下。165万这个数字说明重庆的户籍改革方案是合理的,政策符合农民工的利益。可以想象半年有一百几十万人发生变动,如果工作安排不当,就有可能闹出一些群众性事件。实际上重庆这六个月风平浪静,转户工作相当方便。黄奇帆表示,凡是在重庆工作三年、五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凭就业证明、单位证明就可以办理重庆户籍,而这样一个改变命运的手续仅仅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这次重庆户籍改革当中的一个争议焦点,就是土地问题,其实很多人以为农民土地和户籍的变化是一个因果关系。黄奇帆认为这是大家的一个误解,农民工户籍转移是自愿的,转户后的养老、医疗、教育保障与农村宅基地或者承包地转让没关系。之所以在规定了土地可以三年五年过渡保留期是因为农民的一部分权益附着在土地上,对农民身份的各种优惠不能一天就转移完,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另外,给农民更长的时间去考虑该如何处理他的土地。黄奇帆承诺,即便三到五年以后农民仍然能自愿选择如何处理自己的土地,这件事没有前置词。   

    同工不同酬是对农民工的一种歧视   

    农民改变身份后将与城镇居民同工同酬,这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会增加。根据有关规定,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标准时工资的12%,而对城市居民的标准是工资的20%。每一个农民工身份转变就意味着企业一年有2000多元的额外支出。面对这个问题,黄奇帆反复强调这种差异实际是同工不同酬,是对农民工的一种歧视。他还在直播间里给大家伙算了一笔账,他说农民工没有固定身份,流动性很强,每年的流动率大概在30%。这30%的人需要企业年年招工,年年面对民工荒的冲击。这个变动率带来的新员工培训,同样需要每年上千块的成本。所以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开明的企业家都会支持重庆市的做法。   

    富士康转战重庆   

    3月1号的时候黄奇帆突然得到了郭台铭先生的一个信息,他说他的常务副总裁3月2号要来。黄市长开始以为他在重庆的企业发生什么问题了,需要协调解决,没想到竟然是一项意外的决定。富士康决定把在沿海的几千万台打印机的生产线工厂搬到重庆来,把4000万台的监视器这个生产线也带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两千万台电脑的生产线。三项加起产值4000亿。在投资者的眼中,重庆的优势在哪里?对方的答复是,重庆的农民工供应量充足;有了户口,农民工就非常稳定;第三、重庆的农民工有公租房,企业不用去造宿舍,,进了公租房的人就是社会管理,企业也没有了后勤上后顾之忧。   

黄奇帆:把政府该管好的四件事管好       

    主持人: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当中,或者说三大差别里面,总有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在什么地方?   

    黄奇帆:这个突破点其实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重庆市委、市政府,从薄熙来书记到我,还有我们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大家研究了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就是围绕着人的一生会发生的各个环节来缩小“三大”差别。任何一个人每一天都会发生衣食住行,能够让这个社会衣、食、住、行,四个环节上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要扩大,能够缩小,能够互相接近,这是很重要一条。大家会说,现在富人穿衣和穷人穿衣其实差不多,不会差太远,你穿皮衣我穿棉袄,也不算太大差距。富人吃肉但也在吃草,穷人现在也一样吃得起肉,也吃得了菜。所以吃的问题,贫富差距也不那么表现突出。主要是在住,住的环节上有的富家可能是一套别墅,人均一两百平方米;穷的可能人均几平方米,还是个很破的旧的房子,棚户区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怎么推动住房配置体系的改革,在保障房系统能大规模的建设,能够满足社会30%、40%的人居住保障房,能够买不起房也有房子住,而且是质量比较好的房子。另一方面,中高收入阶层能够买商品房,但商品房价格也不要涨过头,价格高得离谱。总而言之,在住的方面能够把差距缩小。还有个就是行,包括农村的道路,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应该一体化。城市不应该那么堵,富人有车坐,穷人至少地铁、轨道车辆,公交各个方面也很方便。在这个意义上,把衣、食、住、行要搞好,这是一件事。   

    第二,是跟人一生有关的四件事,不是每一瞬间,每一天要发生,但是一生有关。一是老了要养老。把养老保障能够公平覆盖到位,城乡养老保障差别别太大,城市里的白领和工人的养老保险也别差距太大,养老保障是一环。二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城乡的医疗,城市内不同阶层的医疗。三是教育,教育是发生在年轻时候,小孩子的时候,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能受到良好教育,不管城乡,城市的平民子弟还是富家子弟,都能把普九普高中或者大学读起来,这是教育上的均衡性、公平性。四是就业。人之初要教育要学习,然后是要就业,老了要养老,生命的过程中有病的时候要能治疗。如果一个社会能非常具体地把这四个环节搞好,也是实现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   

    第三个就是政府该做的事,这个是代表了政府管社会的理念。四件事:一个是税收。税收包括国民经济的一次分配中税收的方式,二次分配的税收中包括遗产税、房产税或者物业税,还有其他的个人所得税等等。这也是一种,这是整个人活着这个社会政府怎么管理。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怎么样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公平切分蛋糕。因为国民经济分配的过程和企业的利润有关,和职业有关,和老百姓的收入有关,也和政府的税收有关,但是政府的税收不仅是为自己切块蛋糕,同时这也是调节职工收入和企业收入的一个杠杆,所以要把这个事情搞好。二要把转移支付搞好。政府收了税干嘛的?它富的地方收的税多,应该转移到穷的地方,支持后进的地方发展,就能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所以转移支付怎么更合理地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就能够缩小三大差距。这个是转移支付的一个环节。三是政府怎么调节行业差距。同样做白领,在这个企业里做经理年收入是10万元,那个企业年收入可能50万元。行业的差距再加上一个行业里的高低差距,最后就造成这个社会工作阶层的巨大差距。所以政府应该把行业差距缩小。四是社会上对人怎么管理,就是户籍问题。包括农民工的户籍,或者城乡的各种户籍管理。   

    总之,如果能把政府该管好的四件事管好,能够把人的一生要发生的四个阶段、四种情况下的养老、医疗、就业、读书的事做到比较公平,同时又把每个人每天发生的衣、食、住、行满足各种要求条件,我认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三大差距就会相对缩小。重庆就是围绕这12个环节在想方案。比如衣食现在不是重点。因为大家比较的主要是住和行,所以重庆提出了“宜居重庆”和“畅通重庆”。宜居这方面,商品房价格不能太贵,要有所调控,所以我们提出了三端调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优惠,高端有遏制,然后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使得老百姓低收入群体能够住有所居。行方面我们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整个重庆这些方面能够有所改善。所以总体而言,我们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有什么问题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黄奇帆:重庆解决缩小三大差距  

    主持人:重庆已把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写入“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这三大差距其实不仅仅是重庆的难题,也是全中国面临的难题。重庆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并不是贫富、城乡、区域差距最大的,也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解决这些问题肯定需要投入、需要资金。而且,缩小“三大差距”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常复杂,它绝不是过去我们曾经进行过的一些单项改革。大家都在想,为什么重庆有勇气率先来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黄奇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经济发展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城市化发展了,工业化推进了,整个经济规模做大了,但是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也同时扩大了。等到扩大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再去收拾这个问题,再去缩小这个差距。第二种模式,就是怎样找到一条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不是扩大而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也不是先扩大再缩小,而是在保持不扩大、能缩小的基础上能够让经济持续发展。这个模式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坚固、以人为本的新模式要求。作为重庆来说,根据中央的要求,考虑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增长模式,提出了一个工作要求。我们把“能不能在发展中缩小三大差距”,“能不能在缩小不扩大三大差距”的条件下能够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地方是不是真正把中央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真正把中央转变增长方式这个要求落实到位的本质特征。  

黄奇帆:重庆设厂企业越来越多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企业,跨国的或者国内的,它可能在很多地方都设厂。但是可能在重庆的劳动力成本,因为重庆独有的改革,相应地要比别的地方高一些?  

    黄奇帆:这件事正好反过来了。我举个我真实发生的例子。3月1号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郭台铭先生给我的一个信息。他说,他的常务副总裁3月2号要来。我说,我好像3月2号去北京开人代会。他说,你下午走,我上午来。我开始以为,他要跟我说他在重庆的企业发生什么问题了,要我帮助协调解决。他来了以后跟我很认真地说:“我们董事会经过研究做出一项决定,会把我们在沿海的几千万台打印机的生产线工厂,半年时间内都搬到重庆。我们会把在沿海的4000万台监视器生产线也带过来。另外,我们沿海还有一个两千万台电脑的生产线,也搬过来。这个三项加起来九千万台,价值4000亿产值。”我说,你搬过来,我当然欢迎,招商,求之不得。我本来该去招你的商,你怎么想着主动给我。他说我到内陆各个地方看了以后,我们得到一个印象,首先是沿海民工荒,劳动力成本都提高了,而你们这儿跟内陆其他地方比有三个不同。一、你是有农民工的,你农民工供应量足够保证。二、你的农民工户口就非常稳定。三、你的农民工有公租房,只要在我这儿有工作了,他就有房子住,都不用我去造宿舍,也没有什么后勤上的其他复杂问题,进了公租房的人就是社会管理,是你们社区和行政区在管。”   

    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而且因为有这三项,其他任何地方,哪怕满腔热忱地欢迎我,征地动迁要一年,启动造厂房要一年,把农民工10万、20万人的住房、造起来同样要一年。这么多的时间,可能两三年才能形成真正的投资环境。我现在是等不及了,半年就要搬掉。重庆没有为我服务,但是你们为农民工好,有公租房,有户口,然后你们的开发区环境都很好,所以我们决策统统搬过来。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呢?人家根本不是说给户口了、养老费的成本多了一点,没这回事,他本来一个厂的职工就该给一个待遇。那只是代表了中国有一段时间对农民工有歧视的一种落后的惯性,现在到了该把它解决的地步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