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心存敬畏 永葆为民情怀

火烧 2014-04-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以敬畏之心对待群众,永葆为民情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提出敬畏群众的重要性,推动干群关系更近,服务群众更实。

  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一些地区突出服务群众的举措,新风扑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情怀都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底色。而要做好“为民”,首先必须“畏民”。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7日 05 版)

  对待群众,党员干部应该要心存“敬畏”之心。何谓“敬畏”,在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指“慎,谨慎,不懈怠。也就是说对待事情既敬重又畏惧。很多人都做到了“敬”民,但是丧失了“畏”民。所谓“畏”,不是说要怕群众、不敢接近群众,而是要“畏”自己职责不尽,“畏”自己形象不正,“畏”处事不公, “畏”人民不满意、不答应、不高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群众存“敬畏之心”是“规定动作”,必须把握好这个前提,才能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扎实取得活动实效。

  既要坚持“为民之道”更要坚守“畏民之道”。为民之道,人人尚可为,而“畏民之道”并非人人敬。唐太宗可谓深谙为政之道,他对百姓心存敬畏之情,所以才得以实现贞观繁世。自古就有畏民之道,更何况我们党是依靠群众,才得以实现今天的安定和谐。民心难卖,倘若伤了民心,那就是自抚耳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凡间自有“说话算数”一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那更得一诺千金,掷地有声。常存“敬畏”之心,才能更好的为民。

  “畏”民让干部群众关系更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调研时说,把群众看成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既然是家人,我们更要有“畏”之心,我们“畏”,不是因为我们生疏,而是因为干部群众亲,“畏”家人是因为怕失去他们,怕感情冷淡,群众就是家人,我们要“畏”群众,才能让干部群众走得更近,关系更亲。

  总之,“畏”民是党员干部的情怀,关怀群众的民生情怀,爱戴群众的一种济世为民情怀,是亲切为民的百姓情怀。常存“敬畏”之心,干群情怀才能更暖心。

相关文章

  • 议议“群众路线”中的“群众”
  • 除“四风”需久久为功
  • 树领导标杆,谋实群众路线
  • 历史上的革命者如何运用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
  •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 好书记都是“晒”出来的
  • 李捷:怎样防止执政党变质
  • 群众路线、人民主体才有中国梦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与依法治党相结合
  • 从旧戏改革的一次实践看毛泽东群众思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