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乌有讲堂

二月二十三日讲座简讯:改革三十年来农村和农民的组织化

火烧 2008-02-24 00:00:00 乌有讲堂 1025
讲座聚焦改革三十年农村组织化路径,探讨全国性农民协会建设必要性,分析现有组织困境,提出借鉴日韩台农协模式,推动综合性服务与国家合作,助力农民经济与生活需求。

“反思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讲座

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完了三十年。为了正确总结三十年的历程,我们将举办系列讲座,将这三十年来人民创造历史的成就充分展现出来,将这三十年来人民经历的曲折深刻揭示出来。我们本着为国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以“反思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举办系列讲座,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绩讲够,问题讲透”。

主题:改革三十年来农村和农民的组织化

时间:2月23日周六下午2:30

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仝志辉教授

地点:乌有之乡书社(北大资源宾馆1308室)

仝老师的讲座总结了30年来农民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发展历程,指出了农村组织面临的困境并给出了他的建设性思路。

讲座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农村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答:全国性的农民协会。

为什么需要全国性的农协?第一个,绝大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松散无力,80年代形成的“村民委员会”既不能管理好农村社会生活,又不能帮助农民打市场。往上级看,从中央一直到县乡,管理农村事务的部门条块分割,供销社一块,信用社一块,农技站一块,互相配合都难。一家一户农民的需要是量小而方面多的,为了一点事情要东跑西跑,农民麻烦,各条块也觉得麻烦。第二个,“正规化”的组织方式好看不中用,农民也负担不起。为了搞一次选举,要解决秘密投票问题、邮寄投票问题(许多人在外打工)、文盲投票问题等等。费时费力产生出来的“村民委员会”又主要是上级命令的执行者,或者只是为村干部小集团捞好处,不能为大多数农民带来实惠,农民觉得村委会与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

但实际上农民迫切地需要组织。经济上需要组织对付私商、联系供销渠道、提供贷款、技术指导、防范市场风险,即管流通,又管金融又管技术,生活上需要组织管理治安、负责公共建设、举办文体活动、以便农民在组织中体会意义和价值(现在经常可见一些人无聊地坐在家门口发呆)。所以从农民需要来看,这个组织的特点是什么?它要能包括各地绝大部分村民(不仅是村干部或者少数明星村),能提供综合性服务(涉及农民经济和生活方面的都管),与国家的关系是合作性的(单纯维权组织则是对抗性的),从村里一直通到中央,有足够的资源,没有条块分割。这样的组织有没有?有,日本、韩国、台湾的农协就是这种组织。

我国原来的人民公社也是一个包管一切的农村组织,人民公社解体之后,集体化的生产消失,原来的管理手段全都失效了。一个适合小农社会和小农经济的农村组织也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现在刚刚通过的专业合作社仍然不能适应农民的需要,农民需要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之上还要有地区性农协,地区性的农协之上要有直通中央的全国农协,要能打破条块分割,得到国家直接的资源支持。

仝老师最后强调,从合作社到农协,都要以提供经济服务为首要目标,农民在吃好穿好、看到发家致富的问题能解决以后才会关心民主自治等政治目标。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