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杨帆:经济学洋教条在中国泛滥成灾

火烧 2015-02-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指出经济学洋教条在中国泛滥,影响市场判断,以人民币贬值和通货紧缩为例,批判教条主义,强调市场非均衡与实际政策应对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基础知识是推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学的洋教条泛滥、概念模型泛滥、信息爆炸、软件横行,而思路却更加混乱了。有些老方法如利率不起作用,央行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一直被有些人批评是“计划经济”搞法,但西方国家利率也失灵,不得不直接扩大货币发行数量,变个说法叫“量化宽松”,就成了市场经济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换成英文“QE”,不仅无人质疑,反而成了创新。

  对于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片面理解,多年来在各种媒体上以讹传讹,某些教师也是讲不清楚,乱加作业;学生则是为了应试,考后就忘,换个角度一问就什么也答不上来。

  比如某些人前些年以“升值打击出口”,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199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7年,并未打击出口,原因是加工贸易比重大,在出口产品的成本里,进口占了很大比重,汇率变动同时影响进出口。因此人民币升值40%,未曾打击出口。

  笔者长期研究汇率,1994年即预言人民币进入历史升值期,2011年即预言人民币升值不可能超过 1:6,当时国际主流经济学家的预测是要升值到1:4。他们为什么错?脑子不清楚,被事物运动的长期惯性左右了思维。

  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呈现贬值趋势。于是又有人搬出“教条主义”,说不能放松国内货币发行,以防止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这又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国内目前的危险是通货紧缩。人民币贬值并非国内通货膨胀造成,而是外部冲击造成。欧元、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欧元、日元升值,正在中间位置,因为人民币早已和美元脱钩,而与“篮子货币”挂钩,货币篮子就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则是由中国和这些国家地区的贸易比重决定的。

  市场的惯例是先贬值后降息,降息紧跟贬值。道理何在?人民币贬值降低了货币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产生紧缩效应,对于向下调整的中国目前经济岂不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以降息降准加以对冲,这不是货币政策变宽松了,而是防止过紧,符合“松紧适度”原则。

  其实,经济学“教条主义”的危害还可以用一个更多人知道的笑话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个在证券公司门口存自行车的老太太做股票赚了钱,牛市火爆她就靠存车赚钱,熊市没人她就去买股票。可惜,大多数有钱有文化的人,水平还不如一个存车的老太太,因为他们学的都是“均衡论”,“自由竞争”那一套,实际金融市场恰恰相反。市场经济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不能自动达到均衡,金融市场的本质是正反馈,非均衡的,追涨杀跌既是老常态也是新常态。

  对于经济学领域存在的那些教条主义,如果只是知识界打打嘴架,也就罢了。但如果这些“教条主义”变成了政策和思维定势,那就会在实际中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点值得我们格外注意。▲(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

  • “街头政治”之火是如何燃起的?--一些国家民主恶性竞争的畸变异化
  • 袁贵仁:抵制错误的西方价值观并非全盘否定
  • “普世价值”思潮的自我包装术
  • 周新城:分配问题不是经济学的中心
  • 张宇:西方主流经济学不适用于社会主义中国
  • 王德华:高校决不能成为传播西方价值观的传声筒
  • 俄罗斯经济的困境
  • 解放军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转基因”工程
  • 最高法: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 大是大非问题旗帜鲜明
  •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西方总体上不配谈人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