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重温毛主席“626指示”

火烧 2011-06-24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回顾毛主席626指示,探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医改问题,并强调群众参与与实干精神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重温毛主席“626指示”

夏松青/文



       后天是6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谈话,史称“626指示”: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
  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两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四清”到××年就扫尾,基本结束了。可是“四清”结束,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是没有结束的,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46年之后的今天,重温毛主席“626指示”,除了仍感亲切以外,还不难从中体味到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一是直面矛盾,直截了当。卫生工作搞的好不好,最重要的指标不是卫生资源总量,而是服务可及性。面对当时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情况,毛主席不回避矛盾,不怕得罪人,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揭盖子、找原因,想办法。这是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人一贯的作风。
     而当今的一些领导干部却习惯于文山会海,讲起话来长篇大论、口若悬河。但一般不下基层、不接触群众。决策拍脑袋,以文件落实文件。遇到问题绕着走,特别善于“打太极”、“踢皮球”。等工作出了问题需要做检讨时,也是先把成绩和客观原因摆在前面。这样的态度和作风,怎么能把工作做好?
    二是文风犀利,不绕圈子。医疗卫生千头万绪,被当今许多专家和领导称为“世界性难题”。上万字的新医改方案用词严谨,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但从3年的实施效果看,恐怕不尽人意。我们再看看40多年前的“626指示”,毛主席总共用了不到500字,但却抓住了当时医疗卫生的症结,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的历史证明,通过贯彻“626指示”,中国农村广泛建立起三级医疗保障网和以“赤脚医生”为标志的村卫生人员队伍。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便捷的卫生服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幅提升。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当时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三是发动群众,真抓实干。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据说这3年内ZF投入8500亿。目前3年的时间将尽,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真正启动,农村卫生面貌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村级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严重滞后。随便打开网络就不难看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在对目前的医改表示各自的不满。究其原因,我想大概还是有些决策脱离实际,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脱离群众;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许多钱也没有花到地方的缘故。
     回头看建国之初的情况。当时可谓一穷二白,卫生资源极度贫乏,也没有什么卫生服务网络。然而自毛主席发表“626指示”之后,全国上下雷厉风行,一方面是打破人才的身份界线,把大批城市医疗人员下放到农村。同时在农村选拔、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另一方面是提倡预防为主,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掘中医中药治病保健方法等。通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预,在投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卫生成果。
       随着时间流逝,毛主席和他的“626指示”都已成为历史。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已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的卫生资源总量也与建国之初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626”对当前医改的实际指导作用恐怕也非常有限了。然而,面对依然纠结的医疗卫生问题,重温那段日益远去的历史,或许还多少会有些收获的吧!

相关文章

  •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
  • 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 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 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
  • “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 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
  • 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
  • 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 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
  • 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