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舍宝死了

火烧 2008-08-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舍宝突然去世,引发村民回忆。他年轻时是民兵和文艺宣传队成员,曾表演《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下岗后生活凄惨,子女早年辍学打工,其离世让村里人感慨万千。

舍宝死了。这是我前天回到村子里听到的消息。舍宝死的很突然,他的死让村里人措愕不及,那时候刚好是奥运会的最后三天,大家沉浸于奥运的喜庆中。我听到一声声的叹息,自己也有些吃惊。

听说他死的很惨。大热的天,死了三天才发现。要不是苍蝇们不停地往窗里飞,尸体的恶臭引起路人怀疑,人们就不会知道舍宝出事了。舍宝被人发现后,身子已肿得不成样子,让人见了毛骨悚然。舍宝死后,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都在广东打工,远隔千里,这样,就少不了他的亲哥哥和堂兄堂弟们为他料理后事。这使得村里人重又想起他来。
我对舍宝的印象很是寥寥。他应该是五十来岁的样子,小时候有些记忆大多已经模糊。我长大后虽然见过他两次,却是一直没有交谈过。记得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民兵,也是文艺宣传队的活跃成员。我那时很羡慕民兵们能经常练习打靶,常常悄悄尾随了舍宝们,一等他们停下来就去拣子弹壳。有一回,舍宝破例让我摸了摸他的木制假枪,那是文宣队演出时用的导具,枪管枪栓是木制的,枪身漆得锃亮,很能乱真。记得那时他们经常演的是《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舍宝扮演的往往是座山雕之类的坏人。我还记得舍宝用沙哑的声音唱道:“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那声调很是神气。他们也表演快板,舍宝的一句词让我久久不忘:“农业实现机械化,要在八O年!”这句话给了儿时的我以无限的憧憬。那时,我天天盼望的是八O年能够早些来到。

八O年那年,舍宝的父亲落实政策,带着舍宝跳出农门,到临县一家航运公司上班成为工人了。从此以后,他在城里安了家,娶妻生子。此后多年他没有回村看过,我差不多忘记他的存在了。九十年代工人下岗失业,舍宝也在其列。真是祸不单行,下岗那年,他妻子也悴然离世,留下两个才几岁的孩子。舍宝的日子从此很有些凄惨,他不得不把两个孩子寄养在村里的兄嫂家,自己只身到海南三亚渔船上打工谋生去了。他送孩子回村的那一次也是我成年后在村里见到他的第一次。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儿时见过的那个生龙活虎般的舍宝了,才四十几岁的他就已有些佝偻,头发也掉了很多,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较他的兄长要老了许多。这期间的近三十年,我从童稚到不惑之年,我始终没有盼到当初舍宝所唱的“农业实现机械化”,心里一面依稀残存了当初舍宝们给留下的童年的温馨,一面却是对“三农”甚而这世道愈发悲观起来。

听说舍宝倒是混得不错,在船上做起了大副,然而却很少寄钱回来,他的兄嫂也就有些微词,时常向村人抱怨起舍宝的不济来。此后,他那不满十四岁的大儿子被迫辍学,十一岁的小儿子勉强上完了初一,兄弟俩就加入了南下打工的行列。我记得他的小儿子好像叫王劲,我教过他。我很怜惜那孩子,很懂事,字写得极是工整,成绩也好,但是多少有些悲观。那时候他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对于伯父母的世故很有些敏感。

过了一年,舍宝回来了。他这次是一个人回来,两个孩子在打工,家境或许比以前好多了。有人撮合他和本村的一个离了婚的女人结婚,他大约也有些心动,因为我看到他在那个女人家帮忙插秧了。这是我后来在村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我很为舍宝这愿望抱了些不平,知道那女人配不上他,然而也很无奈。这女人有些忠厚而邋遢,他男人看不起她,在家时每每让她尝试些拳头和棍棒,后来终于喜欢上了邻村一个漂亮的寡妇,丢下她和儿女们,离家倒插门和那女人结婚了。

不料舍宝竟未能如愿。大约是女人原来的男人放出狠话来,说是他用过的女人是不准别人碰的。媒人大约也有些害怕,不愿撮合了。舍宝呢,自然也是极担心的样子,知道那男人如狼似虎的五兄弟不是好对付的。最后,也就没有走到人们期望的那一步。舍宝在村里呆了个把月,很怏怏地走了。那女人大约也是受了些刺激,从此后竟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此后,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她不再是原来那个邋遢的女人了,她的服饰变得整洁而光鲜,脸上时常涂了厚厚一层亮丽的玫瑰脂。大约又过了一年,就听说那女人嫁了上海的一个退了休的老头,远离这是非之地,安心地享她的清福去了。我从此后再没有见过她。

舍宝走后就一直没有消息。半年前,听说他开了一辆我们当地人叫“慢慢游”的破三轮车回村,大约想在村里跑跑生意,然而“慢慢游”很多,坐的人少,所以又只好开回去了。这次我没有看见过他,我是听大哥说的,舍宝离开的那天中午,他们看到舍宝的车停在路边,挡风玻璃无故自裂,哗地一声,碎片洒了一地。众人极是讷闷,皆以为不详。舍宝死了,人们自然而然就把这个和他的死联系到了一起。

舍宝死了,正是奥运会的最后几天,举国的人们沉浸在喜庆的气氛里,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为他悲伤,只有亲戚们的几声谈谈的叹息。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说过我有些些吃惊,然而并不打算为他写点什么。他不过是极普通极平庸的一个人,死便死了,自有他的儿子们为他抛洒哀戚,尔后还得继续生活下去。平凡的人们只在乎生的安详,对于死的突兀或残酷是不必表示惊讶的。

但是在这个阴霾日子里,有一位战士倒下了。我所敬仰的诗人和作家魏巍同志逝世了!我听到这消息已是第二天。正如网友们所说,魏巍是阵亡的,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我们可怜的舍宝自然是不能同魏巍这样伟大的战士同日而语,但是我又想,舍宝们不正是代表了千千万万普通的工农大众么?而魏巍的一生,不也正是为了让舍宝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么?这样,我也就并不诧异在缅怀伟人的时候想会起舍宝来了。愿以此作永久的纪念!

仅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舍宝们……

附文:

三轮车里安家3年 八旬重庆老人来昆艰难谋生

发布时间:2006-06-16   来源/作者:春城晚报

www.yntv.cn
    锅里炖着肉皮

www.yntv.cn
    老人靠双手挣钱

www.yntv.cn
    三轮车就是他的家

一个80岁的老人,千里迢迢来到昆明,买了一辆三轮车,三轮车成了他的家。周围的人觉得他可怜,可他却说: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可以活下来就好,而且,昆明是他最喜爱的一个地方。”

三轮车是他的家

昨日下午,菊华立交桥下乱麻麻的,一辆被彩色塑料布围得严严实实的三轮车很醒目。记者在三轮车旁看到了这位80岁的老人,一脸的平静,穿着很整齐,很难让人把他与流浪汉联系在一起,但他就是住在三轮车里的老人,名叫何志维,是四川重庆人。

三轮车的塑料布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磨刀、磨剪刀、取痔、理发…… 他说:“这些是我生活的本钱,每个月的生活费就从这里来的!”

离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煤炉,上面有一口锅,记者打开锅盖一看,锅里只有肉皮,旁边放着一小碗饭。他说这就是他的中午饭了,有什么吃什么,他从不挑食。

打开三轮车里的蚊帐,几十只蚊子就往外面飞,里面黑黑的,只看见一床被子堆放在车的一角。塑料篷上挂着各种生活用品,最奇特的是还挂着一些注射器,旁边是一些药水。他说每当生病时就会自己配一些药水注射,他曾学过一些医学知识。

没劳力出来挣点钱

记者问他的家庭,他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这个话题,最后才告诉记者他是四川重庆人,81岁的老伴在老家,女儿在贵州。由于他人老没有劳动力,在家里显得有些多余,才决定出来闯一闯,挣一点钱回家。可出来发现生活更艰难。他说:“有一个女儿现在贵州,可她也是种庄稼的,她也养不起我。”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闪烁着一些泪光。

何大爷说,他出来两三年了,现在也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间出来的,但他已经走了大半个中国。刚出来时没有想过住三轮车,后来看见浙江的一些流浪汉住在三轮车里,他也就省钱买了一辆车,到现在已经住过5辆三轮车。离开一个地方就把车子买掉,到一个新地方再买一辆。他4月10日从广东坐火车到昆明寻找他70多岁的九弟,可到了九弟家他总觉得不舒服,九弟一看见他就哭。于是他又买了一辆三轮车。何大爷说昆明的气候特别好,他余下的日子就住在昆明不想再走了。” (记者 杨 茹/文 苏 颖/摄)

相关文章

  • 缅怀魏老 学习魏老
  • 文艺报刊登纪念魏巍专题:巍巍雄文传千古等8则
  • 学习魏老彻底革命的硬骨头精神 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 魏巍颂--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魏巍诞辰九十周年
  • 魏老的晚年,雄辩地证明:他是当代中国的鲁迅!
  • 君遗移山志  自有后来人--隆重纪念魏巍同志九十华诞
  • 魏巍: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 鲁迅的幸和魏巍的不幸
  • 魏巍是当代文学家中的巨人
  • 魏欣:回忆父亲魏巍生前事
  • 肖衍庆:毛主席继续革命的伟大战士魏巍同志
  • 魏巍:高山红杨诗战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