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读《狂人日记》有感 -----论吃人的考试制度

火烧 2012-02-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狂人日记》反思当下考试制度对学生的伤害,指出考试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教育公平缺失,引发对教育体制的深刻思考。

以看不明白,现在懂了。没经历过困顿,没被人吃过,没吃过人,大概是看不懂的。现在吃人的文化和以前比较,没什么根本的不同。狂人说全本史书映入眼睛的就吃人两个字,史书没看过几本,暂且不论。自己过去接触到的也是历史。暂做举例,因调查不全面,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当下高中考试制度吃人。  

考试可分出考生优劣,这不假。问题出在优劣,先不论出题标准。分出优劣之后呢?优者获得表扬,前途一片光明,对代课教师、学校来说有价值,劣者大多被人瞧不起,在丛林法则下是失败者,是要被淘汰的,没价值。在这样的价值观念下,学生很受伤。尤其可憎的是这种价值观念下的一刀切。  

同样是违反纪律,这和考试成绩无关,但对学校来说好学生有价值,处罚相对较轻,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半从重处罚,以儆效尤。教师对学生的讲话态度、方式上,好学生得到的多半是表扬,激励,关怀。坏学生多半得到的是不要捣蛋,批评,咒骂甚至体罚。学校是强大的宣传机器,对学生似乎最有发言权,社会上风气源于此。  

当然不以一时考试好坏论英雄,这种价值评判标准似乎正确。一时是多长?学校考试频繁,连续对成绩统计观察之后,也分出了优劣。在狭隘的眼光和制度下,就有狭隘的价值评判标准。教育大环境里,学校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好坏看学生成绩,学生好坏也看自己的成绩。学校的经济效益靠成绩,教师的收入与荣誉和学生成绩挂钩,学生的奖学金及荣誉证书亦然。  

学生毕竟不是考试机器,是人。机械的评价学生是不对的。就成绩一项而言,不管它对孩子以后的幸福是否有用。当下的学生是痛苦的,一面好学生考试竞争激烈,压力大,被表扬多,被批评少,看到坏学生的下场后,一旦成绩考不好几次,很容易垮掉。另一面坏学生是被放弃的一个阶层,他们批评听得多,处罚受的多,每天就把心思放到其他地方,在学校虚度光阴,甚至过早对社会产生极大负面情绪。  

两头少中间多的正态分布曲线告诉我们,成绩中等的学生占多数,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最为复杂。因学校管理学生的方法多数是做好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工作,“中间派”也被划为有潜力和无潜力的半,被关注反而少于两头的学生。  

有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家长含辛茹苦,多半希望孩子成绩好点,似乎成绩好了,就有前途了(要毕业证,不要成绩的除外)。但孩子幸福吗?救救孩子吧。  

以上看出,以考试成绩优劣为岗的制度吃学生,吃教师,吃学生家长。  

相关文章

  • 也谈“央行独立”(旧文重发)
  • 一80末青年的实践调查笔录——记敦煌市一国企倒闭的前后及感想
  •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
  • “反腐必反体制”是终极邪恶理论
  • 徘徊在生存智慧与理想主义之间——80后的精神状况
  • 青年节里说青年人的幸福
  • 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 一个八〇后:对“彻底革命派”的批判
  • 90后心中的毛岸英
  • 大学生民工调查
  • 忠言:啃老不是“啃老族”的耻辱!
  • 二十三画生:90后谈党风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