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改革的伤痛

火烧 2012-03-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聚焦国企改革带来的阵痛,讲述辽宁工人下岗后生活困苦,沦为城市贫民,反映改革过程中社会公平与工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题:李克强辽宁团“举贤不避亲”___中新社记者石岩,报道在6日与十一届全国人大辽宁省代表团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笑称。“对于辽宁的发展,能支持的中央尽力支持,我这叫‘举贤不避亲’。”

    李克强说,他所承诺的“支持”有双重原因:其一、辽宁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其二、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辽宁曾为新中国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随着上世纪末中国改革进程的推进,包括辽宁在内的传统工业省份经历了阵痛,大批工人下岗,很多栖身于所谓的“棚户区”,成为李克强所谓的“城市二元化”的真实写照。

 “我曾深入棚户区,到那些为了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出了大力的工人家里去看,确实很心酸,甚至于流泪。”李克强动情地说。    

   李克强“确实很心酸,甚至于流泪”背后的故事是国企改革的伤痛。上世纪末中国对国企的“改革”摧毁了辽宁省的传统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国企遭到了灭顶之灾。国企大批工人下岗,很多栖身于所谓的“棚户区”,国企的工人由国家的主人,重新沦为了城市贫民。李克强到棚户区看到那些为了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出了大力的工人家里一贫如洗,怎能不心酸,怎能不流泪。

   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国企,是支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脊梁,砸断了这个脊梁,社会主义的中国还能站立起来吗?为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出了大力的工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重新沦为城市贫民的境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的莫大蔑视和嘲弄。

   上世纪末的“改革”,“资改派 ”把国企盲目的推向市场的泥坑,国企落败于私企和外企,(注意:那时的国企是绝对的“垄断”产业,但还是走了“麦城”)。“资改派 ”理论家把它归结为“计划经济”“技术落后”“产能落后 ”等等原因,这都是骗人的鬼话。真正的原因是国企输在起跑线上。那时国企就是一个社会缩影,承担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所有社会责任,职工的生老病死,住房,医疗(职工医院),为子女备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中学,职工学校。当了企业的工人,就可以衣食无忧,曾被称为端上了“铁饭碗”。反观那时的私企和外企,以提供先进技术为由,要厂房,留设备,摈弃高工资的正式职工,以最低的工资标准招揽农民工,他们一方面享受着“改革”减免税收的红利,又不负担农民工的任何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轻身利脚的私企和外企比身挑重担的国企跑的快,就成了事实。私企和外企占着 “先者通吃”之利,挤垮了国企。

    伤痛之后,社会主义的国企做了轻身的改革,国企由社会性企业变成了经营性企业,轻身后的国企再次和已经发展起来的私企和外企比赛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的泥坑中傲然屹立起来,甚至在国企分额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资改派 ”理论家 攻击的“国进民退”现象。社会主义的脊梁强硬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又能站立起来了。帝国主义害怕了!

   帝国主义分子联合国内 的“资改派 ”把黑手再次伸向国企,以前 绝对“垄断”的国企输了,“资改派 ”嘲笑国企,说“垄断”必败。现在的国企强大了,“资改派 ”又说都是“垄断”的结果。 现在“资改派 ”以反“垄断”为理由要肢解国企。帝国主义分子也来出主意,要把国企全面私有化,从而抽掉社会主义中国的脊梁。

    改革的伤痛,引人流泪,流过眼泪的人,还愿意第二次落泪吗?

相关文章

  • 刘国光: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立国之本
  • 深化国企改革要避免误入歧途
  • 我为什么一直痛恨所谓的经济学家
  • 落实习近平三一讲话 清查新自由主义官员
  • 吴敬琏是美国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
  • 七千万嫁女,团购飞机代步--腾讯凤凰竟为这样的蛀虫辩护
  • 茅于轼获奖与冰岛破产的辩证关系
  • 山西东方机械厂破产真相
  • 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党的中高级干部必须同宣扬私有化等敌对思潮做斗争
  • 张捷:私有化是怎样洗劫国家和国民的
  • 坚决支持中纪委亮剑!——国企违规经营改制领导人将被追责
  • 比“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东欧私有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