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教育,变形的房地产

火烧 2010-02-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当前教育系统存在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控制严格等问题,反映教育变相成为房地产的现状,同时探讨教育收费与改革方向,揭示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深层矛盾。
     教育到底怎么了?其实不外两点: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学生学习压力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施压.首先是时间上,学校要控制学生60%的时间.早晨7点准时进教室,晚上9:30学生才能离开教室.这14个半小时里,除去中午和下午的吃饭共3个半小时外,其余11个小时学校是绝对控制的.而晚上学校会用作业来间接控制最少2个小时.路途几趟往返的时间起码1个小时学校也可以附带控制的.算算,学校要控制学生14个小时,学生睡觉6个小时,其余4小时就是三顿饭洗刷穿衣上厕所等等自由支配时间.其次是精神上,学校要用各种考试和竞赛的排名以及分班排座位谈话请家长签合同等措施来控制学生的精神,用各种细则来规范学生行为,譬如迟到,上课讲话,旷交作业,拖交作业,抄袭作业,作业不认真,清洁卫生不合格,精神不振,带手机进校,等等等等.反正学生要随时随地随事合教师心意,否则,就要打击一下的.学生不动则已,动则得咎.

     学校如此下力,直接目标就是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生源源源不断,而且可以不断提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违法办学行为基本是睁眼闭眼的,有时社会影响大了,也会装模作样发一两个文件的,但心里明白,学校没有钱,多收几个,我主管部门也好过日子,所以万不得已的发文件也只不过是打哈哈而已.

     上世纪批判"四人邦"的“读书无用论”,但那时的人拼命暗中看书学习,自觉主动思考命运前途;90年代后,“希望工程”影响全国,引导人们转变教育投入观念,当人们习惯自己投入后,“希望工程”就无影无踪了;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收费的跳空加码,大力宣传“知识改变命运”,曾经很赚了一把,现在不少人是基本醒悟过来了.回顾一下自高考恢复以来的教育发展轨迹吧.95年以前的学生基本是认真读书的,因为那时的中学大学教育是不收费的,那才是知识改变命运.校园里一片平静,师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6年以后,来自教育的怪事恶性事件多起来了,因为分省命题了,省际的不公平合法了,收费提高的难以承受了;现如今,大学林立,一人读书几代受穷.学生成了唐僧肉,养活了多少报刊杂志社书店复印店服装厂饮食摊点小卖部.学生也厌学了,有的连命都不要了,更不用说你给他日夜唠叨的理想前途之类的了.看看这几十年教育发展的过程:以前国家穷,可以办好教育;现在国家富了,人均JDP过千美元了,教育却越办越糟.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朝向哪里?谁在受益?

     各级政府都在喊重视教育,学校越办越大,收费越来越高,而读书越来越没有实际用处,教师的工资越来越发不出,这不又是一个房地产怪胎是什么?教育要回归公益事业的本源,不能再把它当着什么产业去拉动经济。现在广厦千万间空着,而数亿人却无安身之所。现在每年上千万的拥进大学,而毕业即失业,这教育和房地产一样,已经纯在折腾了。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其实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出了问题.不管你怎么改来改去,教育是不能成为社会的稳定器的.只能成为今后的麻烦之源.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