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我国面临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人才泡沫化

火烧 2006-10-22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我国教育产业化导致人才泡沫化,学历、职称、论文、科研成果及专利出现严重虚化现象,人才质量堪忧,引发人才流失与高消费问题。

我国面临人才泡沫化

    “我们的人才的数量有了跳跃式发展,但质量却不容乐观。”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要防止“人才泡沫化”。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为6653.19万,大学毛入学率达到17%。2005年大学毕业人数280万,是20年前的8.9倍。但是,王通讯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过程中,却面临着“人才泡沫化”问题。这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学历泡沫化。中国存在严重的滥发文凭现象,而很多人就业之后再拿学历也过于简单。其二,职称泡沫化。由于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管理过松或评审过宽,使得许多职称存在水分。比如,我国许多工程师虽然拿到职称,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人员相比,其实际工作水平并没有达到要求;其三,论文泡沫化。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排在全世界120位之后。王通讯说,这说明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浮躁之心太盛”;其四,科研成果泡沫化,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其五,专利泡沫化。
     “评价人才关键看能力、贡献和业绩,而我们仍然更多地看重学历、资历和职称。”王通讯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才高消费”局面,大家都追着去争抢文凭,而忽视了真正提高自身素质。
    这位人力资源专家还警告,“人才泡沫化”还导致中国人才流失严重。据他计算,20年来中国到海外留学人员总数达93万,而归国创业的只有23万。

    (《环球视野》摘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