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致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妇联的一封公开信

火烧 2009-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呼吁调整女性学历与生育政策,建议降低女性学历要求,让女性在最佳生育期生育,同时保障其职业发展,体现性别平等与科学生育观念。

致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妇联的一公开封信  

尊敬的教育部、妇联、卫生部领导:  

您们好!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深化,中国人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年青一代特别是青年妇女受教育的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升。青年女性受过大学、硕士、博士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无庸置疑,青年女性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也标志着其社会地位也相对越高,这也是新中国妇女自我解放的一种反映,这对于提高妇女地位无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由于她们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学位的学习过程中,将她们大多最佳节生育时间全部耗尽在学位的学习上(因为不少单位要女博士,北京上海的三级医院等),往往等到博士毕业,这些女性朋友们大多已年近三十,或至三十以上的年龄。再加上因学习没有就业,择偶期推迟。三下五去二,大好年华不经意间从翻动的书页间溜走。再加上买房、结婚、组成家庭,这些女性往往已近三十又五。从女性生理特殊性和生育最佳年龄分析,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应该在三十岁以内,医学专家和大量的科研资料认为,女性一过三十五岁再生育,其生育孩子的畸形发生率明显增高。  

现在由于很多部们单位,特别是三级以上的大型医院和大学科研对女性医学生人员招聘要求学历过高,例如必须是博士或博士后等。固然对有些职业,特别是医务行业要求高学历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女性生理特殊性来看,这种一味要求高学历会导致部分女性为学习工作而白白度过最佳生育期,这本身是对这些优秀女性的一种摧残。“一生只为学历忙,学历到手人珠黄”,这是当今中国高学历女性的真实写照。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女性的学历要求比对男性的学历低一档来招用呢?这样既可以让这部分优性女性在最佳生育期能为我们祖国的未来生育更好的“苗子”?同时也能在她们生育后再进行博士学位的学习。  

因此,对女性的用人制度急需更改,例如,国家教育部或用人单位制定一种政策----男性要求硕士的女性要求本科,又比如全国的三级医院及名大校这样要求高学历人才的单位,可以要求男性必须是博士,而女性可以是硕士,而女性的博士学位可能在生育后的工作期间去完成。  

这种对女生的特殊要求与她们的生理特点有关系。女性一旦度过最佳生育期,很多问题就会不期而至。女性更年期多在四十五至五十五左右,而又最佳生育期应在三十岁之前。而男性更年期则要到六十至七八十岁。这种男女性别上的天然的“不公平”理应由人类去人为地干预它,让女性在最佳生育期生育,让她们早做人母,让她们为我们的民族在最佳生育期养育后代。这些女性多为智商优秀者,我们的制定用人政策的部们和和妇联机构就应行动起来,制定一个合乎科学和情理的政策向这些女性倾斜,将这些问题要制度化,要求或强制用人单位在招用女性时应比照男性的标准低一档的学历录用。  

君不见,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医院和科研部门内,很多女博士年过三十多了还未成家,  

她们大多因学历还未至某些单位的要求而难顾及恋爱、婚嫁。大有“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和困惑。心中的郁闷和痛苦自不必言说。   

改革开放后,某些地方或单位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却不知,他们的这些行为却让这些在中国历经多次考试筛选脱颖而出的中国最为优秀的才女(硕士或博士),因中国的用人制度上的僵化和教条,使她们青春逝去,推迟了做为人母的最好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制度上的一种悲剧。  

因此,我们强烈要求国家教育部、妇联以及卫生部,应立即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制度,特别是对女性大学生、硕士生,给予女性以学历上的照顾,可以比同期男必低一档水平的原则招聘女性。比如北京等大城市的三级医院或名校大学,招男性用博士,招女性可用名校毕业硕士,将硕士女性的学习放在日后的再深造上,最终也让这些优秀女性达到博士学位的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这些高学历的优秀的女性无疑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母亲。为了祖国和人类的明天,中国的大城市用人单位应改变一下现有的对女性的用人条件。把女性的最佳生育期还给她们!!  

尊重女性,更尊重她们中的优秀分子吧!!  

——为了中国的优秀女性们  

2009/07/22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