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第四产业

火烧 2011-09-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犹太民族家庭教育与第四产业的关系,强调家庭主妇角色、母亲培训及婴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其对民族凝聚力与智力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家庭职业作为第四产业的潜力与国家支持的必要性。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犹太民族的书。其中,特别介绍家庭和教育在犹太社会受重视的程度,读了震动颇深。

       一般犹太女子在婚前跟其他民族没什么两样:学习,工作。但一当结婚,特别是准备生子后,她们很少继续工作,而是纷纷步入家庭,担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相夫教子,安心,坦然;绝没有我们常看到的空虚和失落。相反,她们更多的表现为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当然,这是她们的传统,她们的祖辈就是这样过来的。但是,如果深究其中的一些细节,不能不发人深省。比如,母亲培训,从准妈妈,更确切地说,应该从结婚开始,如何当母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料理家务,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就伴随始终。这方面社区机构在犹太社会特别发达。在以色列,这与其说是传统,还不如说是他们的一项国策。

       婴儿教育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关键。老师就是母亲。从孩子睁开懵懂的眼睛开始,传统儿歌和犹太宗教音乐便相伴左右。到牙牙学语,旧约圣经就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读物。反复诵读,直到记牢为止。一般情况,一个六七岁的犹太孩子都能大部大部的背诵圣经。记忆力的训练被摆到突出的位子。这是否是犹太民族智力超群的一个秘诀呢?

       另外,家庭的回归,家庭教育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难道不也是犹太民族具有超强稳固力和凝聚力的内在原因吗?解读犹太这个民族,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一次班组演讲比赛。我的题目是“家庭职业”。主旨为:1稳固家庭即稳固社会,为此  2妇女回归家庭,解决中国就业压力   3家庭职业形成第四产业,国家应在战略层面予以研究和支持   4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演讲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差不多是在全班女生的一片嘘哄和臭骂声中,我落荒而逃。从此,再也没能挽回她们的好感。

       不过,现在回头想来,我当时的那些“宏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就拿就业来说,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13亿中国的就业问题,绝无解决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型就业容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压缩减少的趋向;同时生产能力的饱和甚至过剩在将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将日益突显。所以,希望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来促进就业,那是一条死路。我们必须突破常规思维,跳到圈圈外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局的视野去重新审视我们的就业政策和规划。一个新兴的产业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就业容量。比如第三产业,它就解决了美国百分之七十的就业;而在我国这个数字还不到百分之四十。当然,美国是一个后工业化国家,而我国尚走在工业化进行时的路上。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但不管怎样,这同时也说明,产业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一个全新的产业就是一片全新的就业蓝海。寻找,发现甚至创造这样的蓝海,对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犹太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不能不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能否在其中发现甚或创造出这样的产业呢?完全可能。那就是“家庭产业”,我将其命名为第四产业。

       跟犹太民族相似,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个重视家庭的民族。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我想几乎没什么可替代的。直到解放以前,中国的妇女还大部分从事着家庭主妇的“职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毛主席“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的号召下,大量的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这在客观上打破了两千年来禁锢在妇女身上的封建枷锁,对妇女的身心解放,对妇女地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仅就此点而言,毛泽东功德无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主妇的消失,妇女的极端职业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家庭稳固性的弱化,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特别是妇女对工作岗位的高比例侵占所引起的社会就业形势的严重恶化;这些不能不使我们有必要面对现实,重新审视以往的相关政策;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契合时代要求的妇女工作的指导理论。我认为,人权中有很重要的一条,然而又往往被人所忽视,那就是性别权。对妇女来说,即女权。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妇女所追求和争取的就是男女平等。其实质,说白了就是:女权即男权,一律向男人看齐,社会男性化。而作为性别特征的女性权利却反而受到了剥夺。比如:家庭劳动,抚育孩子,这些本来应该是正当的社会职责,现在却只能从属于所谓正当的职业而成为一种业余的副业。这难道不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可悲?这难道不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压迫?女权主义者曾经极力追求的“不当妈妈当矿工”的理想不正是这种可悲的回照?我们重新审视女权主义,就是为了溯本求源,回归到它的真正所在。由此再检视今天妇女的现状,妇女的第二次解放运动便跃然而出,突显于我们面前:回归家庭!而目前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顺 应这种要求。这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

       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舆论导向上鼓励和支持妇女从一般竞争性岗位上退出,回归家庭,上岗成为家庭主妇;家庭主妇应  成为类似于事业性的社会岗位,其薪酬由国家拨付。其次,应建立大量配套的母亲培训家庭教育机构;为此国家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以色列,实行带薪的类似于义务教育的家庭主妇岗位培训。

        如果以上设想得以实施,那么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向良性方向发展: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消费将自然替代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低廉劳动力的不再,出口导向型经济将难以为继,完成其历史使命,我国经济将走上内需为主的健康道路。

         相比于靠投资促就业拉内需,“第四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产业生活产业,它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是,则孩子有福,家庭有福;如是,则中国有幸,世界有幸!

相关文章

  • [捍卫国之重器]江涌:国有企业的六种角色
  • [捍卫国之重器]江涌: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中流砥柱
  • 不解决下岗职工的问题,就是对党章和宪法公开的背叛
  • 宗寒:国企在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 27%国企纳税将近50%,凭什么国企养外企和私企?
  • 请你们读一读国企长沙船舶厂生死存亡的报告
  • 吴宣恭:再谈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 朱安东:私有化与国有化——“二人转”的背后
  • 郭松民:主流媒体为什么对国企不友好?
  • 邋遢道人:巩固和完善国企全民性质是遏制腐败的基础
  • 非洲教训:国有企业不能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