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别将食品安全问题归因为监管缺位

火烧 2011-04-1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归咎于监管缺位,应重视道德自觉与人性善恶的统一。强调义利结合,品牌规律作用,呼吁从思想根源入手,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意识。

别将食品安全问题归因为监管缺位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如天”,但近期出现的“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等一些列食品安全事件,都在挑战着舆论的神经,令公众大倒胃口。  

于是,紧接着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来补食品安全这块破了的“天”呢?  

舆论的主流思维纷纷站在人性本恶的立场上,将自私自利、趋利避害视为人的天性,一旦人们用这种眼光看问题,就会产生“法”的管理观念,进而把监督和监管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所以我们看到,一看到诸如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舆论的矛头就会直接指向市场监管部门,但问题在于,难道自诩高等动物的人类还要被监管的外力逼着去追求道义和恪守法规吗?  

事实上,对于认识人本身而言,无论是性善说还是性恶说,都有其内在的局限——只主张性善,就会重于道德教化而忽视法的力量;只主张性恶,则会重于法制而忽视唤醒个体道德的自觉。  

因此,辩证法的人性观应该是善恶矛盾说,即人性是善与恶的对立统一——人性的恶是逐利的小我意识,而人性的善则是尊义的大我精神。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义和利、小我和大我一直处于难以两全的对立状态,因为义对个体没好处,这种局面在大多数民众中产生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  

但如今,时代已经不同,由于品牌规律(也就是名)已经开始在整个社会发挥作用,义和利已经可以统一了——有义就有好名,有好名才有利益;与之相反,不义就会有恶名,而恶名反过来会剥夺利。  

君不见,三聚氰胺使得三鹿已完蛋?君不见,瘦肉精让双汇也快玩完?君不见,染色馒头也会反砸黑心店?  

信息社会,不但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而且还让每个人的嘴巴变得更长,人人都是发现者,人人都是传播者,于是,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火得快,灭得也快。既可以一夜之间红得发紫,也可以顷刻之间暗淡无光。只有拥有一颗奉义取利的红心,才能红红火火;而若是利欲熏心的黑心,那就等于率先将自己拉进了黑名单。  

谁有情有义,谁才有名有利;谁不仁不义,谁就声名扫地。一旦认识到这些道理,我们就不能仅仅将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因为监督和监管的缺位,而是诉诸于每个人的道德自觉。如果犯法者众,警察再多可能也无济于事;如果瘟疫盛行,医生再多可能也忙不过来。  

心本管理专家陈金平教练认为,当前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的组织管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应该从监督监管这种旧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从人的思想和心灵入手,把人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变成义利兼顾的社会人,鼓励善有善报、德有所得,致力于培养自动自发自觉的公民型员工。因为每个企业和公民,也都是社会的员工。  

自古以来,中国的管理思想不仅主张依法治国,更强调以德治国。而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时代,德治的思想则要从国家管理的层面渗透推广至修身、齐家、治企等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旦人们认识到道德可以通过品牌而绽放光芒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道德法则才会从墙上、书上和嘴上而落到人们的手脚上,从而形成一个遍地圣贤的美好社会。  

   

《智本论》作者相晓冬  

相关文章

  • 自然逻辑屈从市场逻辑,食品危机越来越严重
  • 吕永岩:请两会代表为人民请求健康生存权
  • 混饭专家管理,食品安全还能有保障?
  • 郭松民:食品安全“连坐制”的螃蟹什么味?
  • 南方日报:要用严刑峻法治理食品安全
  • 院士说地沟油是“以讹传讹”!---陈君石等决心为“地沟油”保驾护航
  • 贾也:仰望星空,地沟油淌进谁的道德血液里?
  • 好猫们如此逮老鼠,连冬瓜也不放过!
  • 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沦陷
  • 蒋高明:农民一年往地里打多少遍农药?
  • 蒋高明 左玉萍:食品安全警报为什么屡屡升级?
  • 蒋高明:拒绝转基因,用数据告诉你有机种粮成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